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胡姬”安在?我国科技考古团队首次发现敦煌“混血儿”
发布时间:2023-12-21 16:40熊福朋来源:
新华社上海12月19日电(记者孙丽萍)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如此描述盛唐气象。但诗中的“胡姬”来到大唐后是否留下并融入当地生活,是个有趣的谜题。
我国科技考古团队近日发现两例生活于曹魏—唐代时期的敦煌“混血儿”,为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并存增添了证据,也为李白诗篇添加了注解——唐代有“胡姬”嫁给了当地男性,繁衍了后代,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这一分子考古新成果由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与厦门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携手取得。考古团队首次获取25例来自丝绸之路黄金通道河西走廊的古基因组数据,以基因数据和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揭示了河西走廊人群发生的大规模人群迁徙和融合。尤为特别的是,其中两例敦煌个体竟是“混血儿”。这一研究成果近日以《古基因组揭示河西走廊过去两千年的遗传史》为题发表在自然科学权威期刊《科学通报》上。
“通过古基因组比较分析,我们重建了约两千年来河西走廊的人群遗传历史,以科技考古手段证实了重大历史事件对河西走廊人群的影响。”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说。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人群交流的重要通道。由于缺乏古DNA数据,这一地区人群历史的研究长期处于近乎空白的状态。此次科技考古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空白。
研究发现,过去约两千年来,河西走廊地区至少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人群迁徙和融合。
敦煌是位于河西走廊的古丝绸之路重镇。科技考古工作者在敦煌佛爷庙湾墓地获得曹魏时期和唐代各一例基因数据,研究发现他们竟然都是“混血儿”,属于欧亚大陆东西部的混血个体,且欧亚西部祖先成分高达30%—50%。
“有趣的是,这两例个体的偏向性混合显示,他们应该就是敦煌当地男性和‘胡姬’结合的后代。”文少卿说,敦煌墓葬壁画及画像砖敦煌壁画上有大量描绘多民族形象的内容,而分子考古研究发现“混血儿”不仅生活而且葬在敦煌,这是古代丝绸之路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并存的佐证,也是丝路繁华的缩影。
责编:庄鹏泽、夏丽娟
标签:
仰天长啸的“啸”是一种什么声下一篇
最后一页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胡姬”安在?我国科技考古团队首次发现敦煌“混血儿”
- 仰天长啸的“啸”是一种什么声
- 圆明园《松风》首现荣宝斋 开启新时代藏品新纪元
- 《坎巴拉太空计划2》大型更新上线 追加新探索模式
- 如何用一句话让压力怪破防?十年老喷子现身说法
- 《永劫无间》宣布联动必胜客:吃永劫披萨 做必胜侠客
- 传闻2027年游戏价格涨至100美元 玩家抗议
- 《博德3》Fami通36分!玩完后不在意蜘蛛侠2没获奖了
- 玩家恶搞《GTA6》沙滩玩法:开车无脑碾人就完事
- Capcom精品游戏新史低《生化危机4RE》券后139元
- AI换脸合成拟声 高科技诈骗如何防范
- 2023年福建省切出6.2亿元 加大疾病防治力度
- 广西流动人口管理试点在柳州市柳江区启动
- “家里有个研究生,我不敢退休”,话虽刺耳却很现实,不考虑不行
- 一文搞懂新高考“3+1+2”的赋分制
- 3个国家,3组数据,这些实验讲透“抢跑”的危害,超前学习不再是捷径?
- 上海晨光招“管培生”,学历门槛却让人直哑言:这也太卷了吧
- 毕业后才看清,“学硕”和“专硕”的差距,研二后悔可能来不及
- 广东拟出新规:这类中小学、幼儿园不得开设超市、小卖部
- 北斗卫星作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全球卫星导航,到底能有多重要?
- 北半球进入冬季,星空将如何,定好闹钟看看
- 2023,大厂“瘦”在哪了?
- 历史上的甘肃大地震
- 小红书的商业化没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