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格力被传“解散手机团队”背后:8年迭代6次,财报中已不再提及

发布时间:2023-05-23 16:56:20吕贞君来源:

导读 原标题:格力被传“解散手机团队”背后:8年迭代6次,财报中已不再提及 ...

原标题:格力被传“解散手机团队”背后:8年迭代6次,财报中已不再提及

(图片来源:网络)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李保铭

编辑|吴亚

曾称董明珠扬言“一定赶超小米”的格力手机,近期却被传出“团队解散”消息。

5月19日晚,有媒体报道称,“格力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后面应该不会再做手机了。”消息一经传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格力方面当晚紧急回应称“研发持续进行中。”

公开资料显示,格力所造的手机第一代产品于2015年亮相。此后至今,格力手机在8年时间里推出了6代产品。而在2014年到2021年年报中,格力均有提及自己手机业务的发展情况;到了最新的2022年年报,却未提及手机业务。

过去因为董明珠的自信发言,外界一直对格力手机抱有较高期待。而不仅仅是格力,事实上在家居企业热衷做手机的年代里,海尔、海信、TCL、长虹等老牌企业都卷起了“造手机”的浪潮中。

只是,他们似乎都存在相似的困局,其中最重要的困局之一便是产品配置弊病导致的“低配高价”,由此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产品的销量表现。

格力手机走过第八年:历经6代产品,2022年年报不再提及

“格力手机研发持续进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机,且与格力+智慧家居结合。”这是公开报道中可见的格力对“手机团队解散”的官方回应。

搜狐财经在“格力董明珠店”微信小程序上搜索“手机”二字,出现四个型号的TOSOT G7(大松5G手机),包括8+256G的灰、白两款及8+128G的灰、白两款,分别卖3099元和2959元,截止最新它们的出货量分别为5150+件、2040+件、1070+件、370+件,共约8640+件。

(图片来源:“格力董明珠店”微信小程序)

搜狐财经通过在天猫“GREE格力官方旗舰店”及京东“格力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检索发现,天猫店目前仍在售卖一款名为大松TOSOT G7型号手机,但最近的评价记录是在9个月之前,UI界面的销量数据显示,这款手机的月销量为0。

而在京东店,进入店铺后以“手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界面显示为“很抱歉,未找到符合的商品。”

今年已经是格力手机业务走过的第八年,最早在2015年3月时,董明珠对外宣布格力将进军手机行业。

格力电器当时的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称,“格力做手机主要是为了布局智能家居。”

在2015年年报中,格力表示公司已经建成了“e+e”智能环保家居系统,以“格力路由器”与“格力手机”承载的“格力智联APP”为控制中枢实现互联互通。

这份年报中,格力还将格力手机的研发放入了2016年工作重点的第二条,仅置于空调业务之后。这一年,格力产出的第一代手机面市,以董明珠的头像作为开机画面。

到了2016年,格力手机已经迭代到第二代并开始实现量产,5.5寸屏二代手机及6寸屏三代手机还在继续研发。

接下来的2017年,格力在年报中称公司将手机业务线扩展到自有销售渠道建设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手机业务的工作重点还转向了手机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方面。

这一年的6月,格力第3代手机“色界”手机上架,定价升至3200元。到了2018年,格力手机经过前期的品牌研发和渠道建设,开始与智能家居业务相互配合。

在2018年年报中,格力表示,“手机更新迭代速度,结合智能家居生态,打造具有格力特色的物联网手机。”

此后几年,格力的年报中对手机业务一直延续此种表述。其中,在2020年格力手机启用了“大松”品牌。前述“格力董明珠店”在售的格力TOSOT大松手机G7就隶属于这一产品线。

到了2021年,是格力的年报中最后一次提及手机业务。那时,格力指出,“自主研发的第二款 5G 手机上市,搭载自主研发的Halo UI 6.0操作系统,可联动格力智能家居设备。”

从格力电器的历年年报,也可以看出格力对手机战略定位的变化。在格力的规划中,其希望打造“物联手机”,而手机业务也普遍被行业视为格力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不过,在今年4月底发布的2022年年报中,格力已经没有提及到“手机”二字。

家居厂商难做手机:“低配高价”的困局

不仅是格力,在家居企业热衷做手机的年代里,海尔、海信、TCL、长虹等老牌家居企业都卷起了智能手机。

IDC数据显示,2010-202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09年的1.73亿台增长至2016年的14.73亿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7%。

不过,自2016年数据达到顶峰后,便不再继续增长,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呈现在波动中下滑的态势。

(图片来源:IDC数据)

各家厂商普遍是在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时期入局的,比如TCL目前手机业务也是其重要的营收来源之一。

2014年,TCL通讯的全年收入同比增长60.3%,净利润同比增幅也高达240.6%,成为TCL集团中成长最快的子公司。

到了2015年,TCL全球手机销量位列全球第五。但随着市场遇冷,2016年以后,TCL的手机业务销量的不断下滑。到了2017年,TCL决定抛售旗下手机业务子公司TCL通信科技49%的股权。

康佳、创维等家电企业也曾涉足手机业务,但随着手机移动化风潮,传统手机业务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这些企业的手机业务业绩受到影响,势头渐渐减弱。

海尔也曾在2012年推出海尔劲-Zing等智能手机产品,海信也曾于2020年推出搭载支持主流5G频段、采用展锐虎贲T7510芯片的F50+智能机。

整体来看,格力等家居企业做手机存在相似的困局,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产品配置弊病导致的“低配高价”。

比如2015年,格力推出的第一代手机售价1599元,因为搭载骁龙410处理器被冠以“配置不高”的印象,与当年上市同样搭载骁龙410的OPPO A31等产品仅售价千元相比,被质疑性价比低。

而在2014年底上市的魅蓝Note配备了骁龙615八核处理器,最高售价也仅1099元。

(图片来源:魅蓝官网)

而目前仍在售卖的格力大松G7,也存在“割韭菜”质疑声。在媒体平台上,有网友指出,“大松G7和魅族18X配置差别不大,但价格却相差较多。”

具体来看,两者均搭配高通骁龙870芯片;影像配置方面,两者均采用“6400万像素主摄+800万像素广角镜头+200万像素景深镜头”的“三摄”方案,但魅族售价仅为2599元,低于格力2959元的售价400元。

此外,多个厂商将手机业务“连接智能家居”的卖点也被网友质疑。例如,如果智能家居产品仅限定用户使用某一款手机产品,又会有多少用户愿意为智能家居产品买单?

而与家居企业切入手机品类的窘迫相反,手机厂商切入家居品类却往往如鱼得水。比如,从2013年开始做智能家居场景的小米,到了2022年年底产品已超过1000项。

“做家电”和“做手机”是一套业务逻辑吗?行业对这并无统一的看法。无论是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还是运营团队的专业性,这或都是未来企业们仍要努力的方向。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