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这几种批评影响孩子生活的底气和信心
发布时间:2023-04-19 17:01:39东方桦鸣来源:
当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是父母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的批评常常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有的孩子会因为一次批评而记恨父母,认为家长太苛刻;
有的孩子完全不把批评放在心上,他们只是计划着下次犯错如何不被父母发现;
还有的孩子,在大人的批评声中,低下了头,觉得自己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坏小孩。
我们必须承认,大人的很多批评不仅没有被孩子听进去,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让孩子建立了错误的自我认知。
尤其以下这几种批评,真的会影响孩子生活的底气和信心。
有的批评,只是为了发泄情绪
当孩子犯错、闯祸后,我们最容易涌起来的情绪是愤怒。
愤怒源自对孩子的失望,对自己教育的失望,甚至是源自生活的烦躁。
父母的愤怒很快会导致大吼大叫,注意力几乎全在发泄情绪上,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孩子。
比如看到孩子乱糟糟的房间,家长怒气冲冲地吼道:“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你总是不听!我一边上班,一边还要伺候你!”
说完,板着脸替孩子整理和打扫。
这类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往往充满怒气和挫败感。
面对这种批评,不同性格气质的孩子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表现得害怕、胆怯,有的置若罔闻,有的也开始表达愤怒.......
但最后的结果几乎是同一种:对减少他们类似的错误行为并没有什么效果。
更可怕的是,对一些敏感的孩子来说,这种情绪化的批评,简直是一种灾难。
有位年轻的朋友,他的父亲对他一直很严厉,每次他做错一点小事,父亲的吼骂声连邻居都能听见。
在父亲阴晴不定的情绪之下,他学会了看人脸色,对身边人的情绪也特别敏感,自卑,也在童年埋下了种子。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到:“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情绪化批评,讲不了道理,也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亲近之心。
它不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但它会渐渐毁掉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爱。
有的批评,夹杂着太多负面标签
批评孩子,父母容易陷入的第二个误区:无法将行为和孩子本人分开。
孩子学习不好,大人说:“你不是读书的料!”而不是说:“你下的功夫不够。”
孩子不打招呼,大人说:“这么胆小,你真没用!”而不是说:“你还没准备好。”
孩子撒谎,大人说:“你这个撒谎精!”而不是说:“撒谎是不好的行为!”
“笨”和“花的时间不够”,“撒谎精”和“撒谎的行为”,“没用”和“准备不足”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果你说孩子愚蠢、懒惰、肥胖、粗心大意等,就相当于给他们归了类,孩子会想:“就算我努力也没用,我就是这样的孩子。”
他们觉得今后怎么做都于事无补,内心甚至会不断加深对这些标签的印象,阻止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如果客观评价孩子的行为,孩子还可以通过努力去弥补和修正,比如批评孩子学习时说:“你下的功夫不够。”潜台词是:认真会有回报。
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做的事情不对。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孩子也会生出改正错误、克服失败的勇气。
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而不是任性、放纵地指责孩子的人格和品质。
在批评的艺术里,尽量避免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化结论,即使是有很多行为问题的孩子,也要让他们看到可以变好的希望。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对事不对人”。
有的批评,选择了错误的时间与场合
批评孩子之前,父母一定要注重时间和场合。
古人说,教育孩子有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 疾病不责。”
拿“对众不责”来说,我见过很多家长,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只要孩子让自己不满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教训一顿再说。
如果旁人好言相劝,他们就会说:
“小孩子嘛,不打不骂记不住!”
“小孩子要什么面子!”
其实,自尊不是大人才会有的东西,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是很敏感的,即使是很小的孩子。
大庭广众下被批评的孩子,第一反应是逃避这个丢脸的情境,即使你说得再有道理,孩子也听不见。
很久之前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孩子因为在学校犯了点错,老师把孩子父亲叫到学校,这位父亲很气愤,当着办公室所有老师的面,一边骂,一边给了孩子一巴掌。
到了晚上,孩子迟迟没回家,家人连夜出去找,才发现孩子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这个被打的沉默孩子选择了这种极端方式,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玻璃心、扛不住事,而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羞耻和难堪击垮了他。
无论是在亲戚面前、大街上、餐厅还是在学校……人前教子都要慎重。
有的批评,过多地关注错误,而忽略了关键问题——纠正
曾看过一则视频,视频中的小女孩“劝诫”父母要这样批评孩子:
“你看人家动画里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不骂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评他,让他改正,他们不就好好改了,而你们就‘啊啊啊’地喊,谁听你们的啊?”
小女孩一本正经地讲道理逗乐了很多人,也反映了很多孩子的心声,他们希望父母在批评教育的时候,能放低声音好好说话,重点放在纠正错误上,而不是反复强调做错的事情。
想起一位妈妈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女儿不小心打碎了她最爱的一瓶香水,她赶到时,孩子正紧张地不知道如何是好,看到妈妈走过来,她的眼睛里噙满了眼泪,小心翼翼地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妈妈不要生气。”接着哇哇大哭。
这样提心吊胆的孩子,在犯错的一瞬间,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这时候,不再需要父母将这个偶然发生的错误单独拎出来,批评孩子。
我们只需告诫孩子以后如何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并表现出我们对他以后的信任,给予孩子们鼓励,他们的错误反而会因此得到改善。
孩子可以批评,但比批评更有意义的,是教孩子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甚至可以不需要刺耳的批评声。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收养了几个孤儿,有一天,妻子让家中的小女儿带着失明的姐姐出去散步。
不知为何,小女儿独自回来了,将失明的姐姐一个人丢在了外面。
爸爸妈妈知道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带着小女儿做了一个实验:用毛巾蒙住小女儿的眼睛,让她自己在外面走一段路。
小女儿感受到了失明者的不便,从此以后,对姐姐的体谅多了几分。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选择了一种十分温和的方式唤醒了孩子。
小孩子犯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很多时候,只要大人足够平静,足够客观,孩子的就会将注意力放在反思上。
怕就怕父母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
有的大人有时候会用一个错误去定义孩子的一生,比如“三岁看老”,比如“你这么小就这么坏,长大还得了”,类似的表达都是父母在逃避教育的责任,最后刺激孩子继续甚至强化他们的不当行为。
这种简单粗暴、不耐烦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孩子进入倾听与学习的模式。
有的批评,充满了“冷暴力”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意识到错误,选择了一种近乎冷漠的方式。
我在地铁上曾看到一个小朋友,惹了妈妈生气,哭着喊“妈妈抱”,妈妈不停地推开孩子,用充满着拒绝和冷漠的语气地说:“你一个人在这里吧,我不管你了!”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很常见,孩子调皮,妈妈带着隔离和拒绝的情绪去批评孩子:“你别抱着我!知道你自己错了吗!”
父母希望用“不理孩子”的方式,逼孩子“就范”。
对孩子而言,最令自己感到难过和害怕的批评,不是打骂,而是父母的不接纳。
虽然,这种方式似乎可以让孩子乖乖臣服,但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反而让孩子觉得,犯了错,父母不再喜欢自己。
相比吼叫,这种行为带来的伤害更隐秘,也更难消除,甚至会影响着孩子成年后与他人的关系。
批评孩子,要让孩子知道,我无条件接受你,我不接受的只是你的行为。
每个孩子犯错后,都希望父母一如既往地爱自己。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哪里做错了,以及如何弥补犯下的错误,并不是单纯地让父母发泄情绪。
批评的原则,是在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进行的,少了这个原则,批评就没有意义。
对孩子的批评有的放矢,孩子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批评带来的最好的结果。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这几种批评影响孩子生活的底气和信心
- 在校32年!北京211,迎来新校长!
- 日媒:日本的英语水平为什么被中国超越?
- 书籍陪伴漫漫旅途,“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列车”开行!
- 河南安阳:博物馆里学文化
- 南朝陈:只存在32年,却出现了5位皇帝!
- 女子回娘家坐月子,结果父母因习俗不让进家门,没办法只能搭个棚子住
- 评论丨临夏强奸案12公职人员被问责,重申未成年人保护底线
- 新生儿落户成文盲?“自动生成”选项也别讨人嫌
- “气得直哆嗦”,小学生写作业姿势走红,家长直言打不得骂不得
- 生二胎后16岁大女儿抑郁自残,用酒精喷妹妹,母亲假离婚陪伴
- 狐大医·读新闻 | 河南农业大学辟谣课堂吸烟图片,是否有“吸烟课”需再做回应
- “五一”节临近,看看重庆景区有哪些耍事
- 葛亮《燕食记》等获评2022年度长篇小说五佳作品
- 当鲁迅笔下人物集中在一部曲剧《鲁镇》
- 2023年3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发布
- 大口尊、高领尊、鬶……二里头时期的这些陶酒器有啥讲究?
- 多件首次展出!这180余组文物见证长江文明高度
- 中国“超能熬夜”的3座城市,只怪凌晨宵夜太诱人?有你的家乡吗
- 4月里,最该吃的不是菠菜而是它,消脂减肥,随手一做,真鲜美!
- “特种兵式旅行”走红 专家提醒注意护膝、养足
- 手慢无!“ 五 · 一 ” 假期未到 民宿热度已攀升
- 热门高薪专业,5年间被100所高校撤销!
- 现代出版社推出《大唐狄公案》全新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