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张世麟三代京剧家世

发布时间:2023-01-19 14:18:11满影逸来源:

导读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在京剧舞台上,有不少名演员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为京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在京剧舞台上,有不少名演员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为京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本文记述的张氏祖孙三代京剧名人,就是这样的梨园世家。

第一代 张德奎

张德奎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原籍河北省文安县秦各庄。他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的缘故,进入邻村史各庄的吉利科班学戏,按科班排名为张吉罗,与后来成名的李吉瑞、董吉川、李吉鸿等演员为同关师兄弟。当时,京、津、冀一带盛行直隶梆子和皮黄,一般的科班都是梆子、皮黄混杂,吉利科班也不例外。所以张吉罗既能唱京剧花脸,也能演梆子青衣、老生。他出科后,几度到天津及周边城乡作艺。光绪末年,他收留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做徒弟,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京剧演员李兰亭(已故评剧艺术家新凤霞的叔伯姐丈,其妻杨金香是早年间著名的河北梆子演员) 。宣统元年(1909),张吉罗带着这位徒弟和师弟李吉瑞,一起南下上海,然后奔走于杭州、嘉兴、湖州一带作艺,为皮黄艺术在江南流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几年后与李吉瑞分手,他去了哈尔滨,在那里演了一年多,又被长春的燕春茶园邀去做后台管事。从职能说,这是个类似如今剧团里的业务团长兼剧务之类的差事,负责安排戏码、分派角色等等。直到1930年,他偕同全家老小返回家乡文安县,专事课子传艺,为少年时代的张世麟启蒙。所终未详。


第二代 张世麟

张世麟,原名张桓懋,1918年出生在东北长春。彼时,他的父亲张德奎正在长春的燕春茶园任后台管事,受周围环境影响,张世麟从儿时就整天接触戏曲艺人和戏曲艺术,促成他自觉不自觉地与戏曲结下终生之缘。到他八九岁的时候,常在台上扮演《铡美案》等剧中的娃娃生,只是临时借用,不是正式习艺。他正式练功学戏则是在其父告老还乡之后,在文安老家开始的,那年他已经13岁。有关张世麟学戏和学戏后的经历,在他本人口述的《从艺生涯自叙》一文(刊登在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天津文史资料》第48辑)备极详细,重复的内容这里不作赘述。

鉴于张先生现已作古,有必要将他在著作发表后至他逝世前的几件事略作补续,供后来研究者参考。

1994年9月18日,天津市乃至全国京剧舞台上的两位武生泰斗厉慧良和张世麟,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合作演出《战宛城》,厉慧良扮演张绣,张世麟扮演典韦,两位古稀老人全都演出了各自的昔年光彩。特别是久病初愈的张世麟,在台上精神抖擞,谁能相信他竟是一位76岁的老人!从刚一出场起霸,观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后边的开打更是稳健利落,与厉慧良配合得严丝合缝,剧场里喝彩声此起彼落,形成中国大戏院的一时之盛。厉慧良和张世麟这对京剧武生行当的瑜亮,曾于50年代末在天津市京剧团并列主演,同台合作过《岳飞与杨再兴》,两位艺术家珠联璧合,给天津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后来张世麟调入新华京剧团,此后30多年间未在一起合作演出过。

有关方面曾鼎力促成两位艺术家再度同台,闻讯而至的观众,把有2000个座位的中国大戏院挤得水泄不通,连过道上都站满专程赶来的戏迷们,一时间在天津剧坛传为佳话。第二天,厉、张二位又合作演了一场《挑滑车》,张世麟扮演高宠,厉慧良勾脸扮演兀术,剧场效果同样热烈。1995年9月28、29日两天,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天津电视台等有关单位,为祝贺张世麟先生舞台生活65周年,在中国大戏院联合举办武生大会。开幕仪式上,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方放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写来的贺信,贺信全文是这样的:

在张世麟同志舞台生活六十五周年之际,全国著名武生云集津门,举行庆祝演出,这是剧坛一件盛事,我表示热烈的祝贺。世麟同志酷爱京剧艺术,从十三岁起苦练基本功, 六十五年如一日, 勤学不辍,矢志不移,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顽强拼搏的惊人毅力,认真继承和发展前辈的艺术,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世麟同志为人忠厚,待人真诚,对后辈热情提携,受到京剧同行的敬重,堪称德艺双馨。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了使京剧事业后继有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中青年演员,向世麟同志和一切有成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学习,在扎实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为振兴京剧、弘扬民族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齐致翔专程来到天津,出席张世麟舞台生活65周年纪念演出,并带来中国剧协写给张世麟先生的贺信。28日晚上,天津中国大戏院座无虚席,来宾中有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文榘、原天津市委副书记吴振等老同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从北京赶到天津,为演出助阵。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和天津的多位武生名家荟萃一台,77岁高龄的张世麟,抱病在《雁荡山》的“耍孩儿”一折扮演孟海公。《雁荡山》是张世麟在50年代初创演的代表剧目,问世后享誉大江南北,如今他一出场,全场观众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这位老艺术家的敬重与爱戴。这次演出,是张世麟先生生前给观众留下的最后一次舞台记忆。跟随他身后出场的8个兵士,是由王立军、张幼麟、奚中路、王平、董玉杰、阎邦建、赵飞、张正春等当今京剧舞台上成就卓著的中青年武生演员扮演的。年届七旬的花脸名家景荣庆在这出戏里扮演贺天龙。为了加强这台武戏的阵容,主办单位还从河北、北京、上海和天津的专业剧团,特邀30多位优秀的翻打高手参演,舞台上呈现出近年来少见的翻打场面,精彩之至,气氛异常火爆,观众也看得兴高采烈。演出结束,张世麟登上舞台向观众致谢。一些观众拥到台上,把一束束鲜花献给他们所热爱的这位老艺术家。张世麟激动地将鲜花抛向台前的观众。此时剧场的气氛达到了空前高潮。

早在几年前,张世麟就患上了老年性健忘症,虚弱的身体每况愈下。1996年初,病情有急剧加重的趋势,他自己意识到将不久于人世了,便抓紧一切时间向前来问艺的后学们传授演技。直到他病危的前几天,还躺在病榻上把他在《飞云浦》、《鸳鸯楼》里扮演武松的技巧和要领,向儿子幼麟一一交代清楚。武松是他在舞台创作中最具个人特色的人物之一,他不甘心这些花费无数心血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失传。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幼麟的身上,因为他相信幼麟有这份热心和条件。他在病中得知幼麟将于5月份再赴上海、杭州等地演出的消息后,谆谆告诫幼麟,上海的观众捧你, 你可不要自我满足,去一次要有一次的长进,不光要有新戏奉献给关心你、爱护你的上海观众,还要演出你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1996年4月20日,处于病危状态的张世麟又一次被医护人员抢救过来,他一睁眼便向家里人要纸和笔,说是写遗嘱,家里人赶紧找来纸和笔递到他跟前。他强打精神支撑着虚弱的身子,艰难地写下“振兴京剧”4个大字,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又过了两天,他进入弥留之际,昏迷中发现床头站着来探视他的著名京剧演员董文华,他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对董文华说:“给我穿彩裤,我要演出。”守护着他的人们哄着他说:“今天没有你的戏,快好好休息吧。”他这才又躺下。

一位驰骋舞台60多年的京剧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思所虑依然是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京剧事业,可谓至死不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1996年4月25日,张世麟先生溘然长逝。他生前为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曾经担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终年78岁。


第三代 张幼麟

张幼麟是张世麟的独生子,1955年出生于天津。他的伯父、姑妈均膝下无子,三门独守一苗,自然无不疼爱至深,全都不愿意他将来做吃苦受累的戏曲演员,把改换门庭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尽管幼麟小时候受家庭环境熏陶,对京剧艺术也很喜爱,但他是听大人话的孩子,他一切服从家长的安排。所以,当初他并没有学戏,而是进了学校的大门,成了读书识字的学子。16岁那年他初中毕业,正处在教育事业混乱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没有机会继续升学深造,被分配到天津机车车辆厂当了一名工人。当时在天津《海港》剧组(天津市京剧二团前身)的著名演员董文华,认定幼麟如果学戏,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演员。他再三动员幼麟的父母让幼麟进剧团学戏,幼麟的父母终于被他说服。幼麟由董文华推荐,凭着能翻一些跟头,顺利地考进了《海港》剧组,从此走上通向艺术殿堂的艰辛之路。

从前的戏曲演员,都是从少年时代培养,即所谓的童子功。如果这个阶段基础打得深厚,将会终生受用。张幼麟16岁才开始学戏,错过了练习童子功的年龄,硬胳膊硬腿的,要补上这基本功的课,不付出比一般人多几倍、十几倍的艰辛, 做杰出的人才谈何容易! 幼麟对这些情况心里清楚,他暗下决心,既然干上了这一行,得干出个名堂来。他没黑夜没白天地拼命练功,穿厚底、扎大靠、跑圆场、练翻身,一个月就穿坏一双靴子,小手指粗细的扎靠绳,断了一根又一根,于此可见他为练功所下的功夫。有道是知子莫若父,更何况幼麟的父亲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亲眼看到幼麟练功时的顽强劲儿,心里明确了对幼麟该朝哪个方向引导和如何因材施教。他开始帮助幼麟练功了,先教他练习武功的要领和各种刀枪把子的程式组合,这些都是做武戏演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张世麟课子督学非常严格,无论刮风下雨,天天不间断。幼麟在回忆当年跟随父亲练功的情景时说,一年里边只有两个时间不练,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初一的白天,除此之外不能歇半天。练功时稍有偷懒,若被父亲发现,难免一顿打。那时候,幼麟为练功流过多少汗和血,受过多少苦和罪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再苦再累,幼麟不怕,只要想到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什么代价他都肯付出。正因为他有这股子拼劲,又有家学的便利条件,而且经常虚心向董文华、李瑞亭、费世延、苏承龙等老师讨教,使他的艺事进步很快,虽然属于半路出家,基本功却比从小练就者还瓷实,这是他后来能够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大武生的决定因素。

当年幼麟在《海港》剧组时,武功长进很快,但由于古装戏在当时被禁,《海港》剧组是常年只演《海港》这一部现代京剧的演出团体,幼麟练就的一身武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他只好耐心地等待。他常想,只要有本钱,不愁没处使,怕就怕有了施展的机会,自己没有本钱。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打倒,文艺事业得到解放,有国粹之誉的京剧传统戏逐渐解禁,从此,幼麟如鱼得水,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遨游。1980年,天津市文化局举办第一届青少年演员基本功汇报演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张幼麟,以一出《战冀州》公开亮相。他在台上扮演马超,从一开始,观众就对他那具有爆发力的腿功、腰功报以掌声。及至于后来看到他扎着大靠表演马超在冀州城下的三摔,实在出人预料。第一摔,空中转体540度僵尸;第二摔,翻身肘丝僵尸;第三摔,探海360度转体变僵尸。这一系列高难度技巧,他表演得是那么的帅,那么的脆,那么的美, 台下观众的喝彩声顿如鼎沸。马超城下三摔的技巧,在全国武生演员中,除了幼麟的父亲张世麟在1962年的一次演出中表演过,还没有见到其他演员摔过。张幼麟在这次汇演中的出色演技,征服了全场观众,同时也赢得评委的赞许,头一次参赛,他就获得了一等奖。

1982年的第二届天津市青少年演员基本功汇报演出,张幼麟以长靠武生重头戏《挑滑车》参赛。他扮演的高宠, 继承了他父亲青壮年时代在舞台上的风范, 演出了独有的光彩。如“大战”时,他走正脚接转灯,再接前探海;“ 压马” 前的背枪砍身;走边时的跨腿空转360度,垛泥接前腿翻身,以及颠步、跪步等等得之于乃父亲传的技巧,无不精彩、到位。更为可贵的是,他作为武戏演员,并不过分地卖弄技巧,在入物形象塑造方面也演出一定的深度。譬如,高宠第一番挑车后,斜身倒步勒马,用以表现战马的惊慌躲闪;第二番挑车后,走反圆场,用以表现人与马的矛盾状态,显示人在和马较劲;第三番挑车后,用横双紧点步,表现战马已支持不住并且在颤抖,人仍在极力控制着马;第四番挑车后,采用单腿后颠步,表现战马前腿一跪,用枪拄地才能使马站起,以及战马向后退的情景。先后几次挑车后不同的情绪动作,把高宠的人物个性和战场上紧张的气氛,表现得具体、逼真而且有层次。“压马” 一截戏,一般都是以摔岔为主,幼麟却沿袭乃父的演法,不以岔为主,而是以背枪砍身为主。按常理,戏演到这个时候,演员肯定已经很累了,正是考验演员功力的时候。幼麟每演到这儿,总是再鼓余勇,他从枪底下钻身过来,在“四击头”的节奏中连走4个砍身,这不仅仅为了增加可看性,更重要的是通过高难度技巧表演,把剧中人物那种敢于拼搏的内在精神清晰地展现出来。在这一次汇演中,张幼麟以过硬的演技,再次摘取一等奖挂冠。

1982年,张幼麟还在新编京剧《火烧商馆》里扮演主要人物周成刚。他在这出戏里,既注意运用武功刻画人物,又很好地用大段反二黄唱腔表现剧中人见到母亲被害时的满腔悲愤及伺机报仇的决心。从张幼麟在这台戏的舞台实践中不难看出,他一方面刻苦钻研武戏,一方面对文戏也在刻意追求。这一年 (1982), 张幼麟被评为天津市文化局新长征突击手,还当选天津市青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吸收他为会员。这年他27岁。

1983年5月,天津市文化局举办第三届青少年演员基本功汇报演出, 张幼麟以《铁笼山》参赛。这又是一出难度很大的武生剧目,剧中的姜维,扎长靠、穿厚底,剑穗子、髯口、甩发集于一身,在台上表演技巧和开打时,稍不小心就容易缠挂。由于张幼麟训练有素,他在台上表演起来得心应手,天衣无缝,充分展示了个人演技的全面和纯熟,演出了姜维的武威,因此,他再次获得一等奖。连续3届汇演,连续3次荣获一等奖,从此奠定了他在天津剧坛的地位。

1984年,天津市京剧二团解体, 张幼麟调入天津市京剧三团, 成为武生行当的头牌主演。此后,他主演了许多出经过整理加工的传统武戏,如《四平山》、《嘉兴府》、《狮子楼》、《甘宁》,《金钱豹》、《铁公鸡》、《金翅大鹏》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张世麟指导重新改编、张幼麟主演的《金翅大鹏》,较之传统戏《收大鹏》,情节更丰富、更完整,武功技巧也更新颖巧妙,尤其是张幼麟的出色表演,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如大鹏下凡时,他借鉴了川剧的“变脸”;第二场的舞蹈中变幻出“拂尘吐手”,即在唱“喜迁莺” 曲牌时,抡云帚梢儿,从腋下将云帚扬起,用正手单腿搂住,再掏腿翻身亮相。这是此前武生戏中所没有的, 既丰富了舞台特技,增强了观赏性,又符合剧中人物的特定身份。张幼麟还在大鹏做战前准备时,设计了与台词、表情、身段和谐统一的耍戟舞蹈,他在台上耍出了戏的情节,耍出了角色的性格。在大鹏假冒樵夫的一段戏中,张幼麟揉进了武小生的身段表演,运用反反复复迅速变化的面部表情,把大鹏时真时假、外善内凶的特征,刻画得清清楚楚。他还在戏的结尾, 创作了美不胜收的反腿踢枪——旋子360度、——接枪、——翻身、一一踢腿亮相等繁难的系列技巧表演,恰当地表现出剧中的大鹏越打越急躁的心理状态。

1988年12月,文化部在天津举办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 张幼麟主演的这台戏, 荣获优秀剧目奖,他本人荣获优秀主角奖,为天津的京剧界争了光。

张幼麟应工武生行当, 认真继承乃父张世麟长靠、短打两门抱的全面技艺, 在舞台上表演起来,漂、帅、脆中见稳、准的艺术风格非常明显。然而, 他师承乃父, 却又不是一成不变地死学硬仿。他认为,虽然是父子师徒,对艺术的理解和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并不绝对相同,况且,时代在前进,京剧艺术应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敢于革新艺术,敢于超越前辈,才能使京剧事业增加活力,永葆青春。他在演出实践中尽力朝这个方向努力,并且取得显著的成绩。譬如《挑滑车》这出戏,历代的武生演员几乎无不能演,有的人腿好,就在腿上做文章;有的人腰好,就在腰上发挥。幼麟则更强调通过武功技巧,体现剧中人物的精神气质。高宠 “走边” 时唱“石榴花”, 边舞边唱,一般都唱得很快。幼麟此处的唱,速度比一般演员慢一倍,尽量把唱词与身段表演结合紧密。尽管这样增加了舞和唱的难度,却能把演员的一招一式交代明白,让观众看清楚。戏的结尾,幼麟较之传统演法多了一个空中转体,360度接两个单腿大翻身的动作,演来干净利落, 把高宠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鲜明地体现了出来。高宠的 “大枪花”, 张世麟先生演时不上膀子,走的是“面花”,难度已经够大;幼麟演时,把技巧又往高难度进了一步,他走一个正的,再加一反的,靠旗飘带不乱不挂。技巧上的这些变化,演出了高宠三军上将的威风,演出了张幼麟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特色。

张幼麟为繁荣京剧事业付出了心血。他艰辛的劳动,赢得了社会的回报。1986年,他被中央有关部门邀请到北京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受到中央首长接见,他的艺术创作也得到肯定。

1989年,天津市京剧三团在北京为他举办个人推荐专场,演出《金翅大鹏》和《铁笼山》两出戏,他在首都舞台上一举成名,因此而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当今中国戏剧界最高级别的奖项。1992年,张幼麟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1987年他被评为一级演员, 在各地的声望也日盛一日。

张幼麟不仅在天津、北京、沈阳等北方城市走红,他在武汉、上海、杭州等江南城市也拥有众多的拥戴者。1984年他得到父亲张世麟的提携,父子一同赴上海,同台合作演出《走麦城》,轰动效应空前。上海观众称赞老艺术家张世麟宝刀未老,初出茅庐的张幼麟也成为上海观众心目中的一颗新星,对他寄予厚望。此后十余年间,幼麟先后十几次应邀赴上海献艺,每一次去都带有一两个新剧日,给观众一种新鲜感。因此,他每一次去上海,必要在戏迷中掀起一次张幼麟热潮。1994年1月下旬,张幼麟在上海演出个人专场,一场戏主演双出,前边是《铁笼山》,扮演姜维,戴上3尺长的髯口、4尺长的甩发,表演起来丝毫不挂,动作保险,情绪饱满, 尤其是姜维大败却精神不馁,把三军主帅的形象塑造得熠熠生辉。其后,他又在《铁公鸡》里扮演向荣,以精湛的武功突出表现了一个年迈官吏在火中死里逃生的狼狈形象,上海观众无不为张幼麟倾倒。当地戏曲界的权威人士评价张幼麟应工武生,“已经发展到用武功塑造人物的境界”。武生演员获得如此评价是很不容易的。

上海观众对张幼麟不仅是情钟于他的舞台艺术,而且对他的戏德和人品也格外敬重。就在张幼麟的个人专场之后,天津京剧三团的青年花脸演员安平主演《嘉兴府》,观众吃惊地发现,《嘉兴府》前边的垫戏,竟是张幼麟的《狮子楼》,这样一位闻名遐迩的艺术家,为一位年青后学演开场戏,在近年来京剧舞台上实属罕见。更令人佩服的是,他演完开场戏后,又在《嘉兴府》里扮演打旗的龙套。从这些实例,人们窥见到张幼麟艺德的高尚。

1993年,张幼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梅兰芳金奖大赛,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时,电视机前的各地戏迷们普遍认为张幼麟临场发挥得很出色,以为获金奖十拿九稳了。岂料,公布评选结果时他竟然落选。各地戏迷群众替他鸣不平,尤其是上海的众多戏迷,联合起来给有关方面负责人打电话、写群众意见,非要求公开理论理论不可。可是,张幼麟本人的情绪却很冷静,他仍一如既往地练功、排戏。他表示,得不得奖,说明不了什么。只要观众对我满意,在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安慰。张幼麟的高姿态,更加深了上海观众对他的好感。1995年,上海举办第六届白玉兰奖戏剧大赛,张幼麟被邀请去参加比赛,结果获得了优秀主角奖。张幼麟离开上海去杭州演出,一批热心的上海观众先于他到杭州为他助威宣传,可见上海观众对他是何等的厚爱。

张幼麟虽然已经功成名就,而他对艺术的追求却永无止境。他认为自己正值舞台演出的最佳年龄,不光表演技巧不能停滞,在人物塑造方面还得向更高层次和境界迈进。武生演员,首先是技巧要过硬。所谓技巧,不单是有功夫,功夫必须运用得巧妙。单纯靠卖弄功夫取悦观众,那是匠人所为,有艺又有术才称的上是艺术家,这是他始终恪守的信条。为达此目标,他不惜流汗,也不惜流血。1988年,他在排练参加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的《金翅大鹏》时,意外地将头部摔伤,在医院里缝了79针。这样大的手术刚刚做完一个月,他又顽强地投入了汇演的排演中。所有知情的梨园界同行,全都替他心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得悉后,流着泪说,我得买一束鲜花送给他。

现已年逾半百的张幼麟,对舞台艺术依然执著追求,勤学苦练一如往昔。只要没有演出任务,他总要到排练场去练功,往往一练就是半天。他说,演武戏的,一日不练,到了台上腿就不好使。

为了京剧艺术这朵花永不凋谢,我得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能辜负广大观众对我的培养和关心。

张世麟和他的父与子,三代著名戏曲艺术家,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张世麟90周年诞辰之际,天津市文化局和民族文化促进会于2007年12月在天津中国大戏院隆重举办专场演出,作为对他的纪念。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