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2022世界杯格调论,为什么强队不那么强了?

发布时间:2022-12-21 13:39:02江乐融来源:

导读 记者寒冰报道 世界排名第2的比利时和世界冠军德国队小组出局,阿根廷、德国和西班牙先后被亚洲球队击败爆冷……4年前14支欧洲球队有10支进...

记者寒冰报道世界排名第2的比利时和世界冠军德国队小组出局,阿根廷、德国和西班牙先后被亚洲球队击败爆冷……4年前14支欧洲球队有10支进入16强,这次13支欧洲球队仅8支进入16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强接连被非洲黑马摩洛哥淘汰,传统夺冠热门英格兰、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悉数止步8强。4年前欧洲球队8强独占6席,包揽4强席位,今年虽然8强有5席,但7支欧洲夺冠热门只有法国1家进入4强。这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以来,欧洲传统强队在世界杯上表现最差的一届。2006和2018年欧洲球队都在本土包揽4强,但到了陌生的大陆,传统强队表现就令人失望。


不仅欧洲球队表现令人失望,南美也是如此。只有阿根廷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保护了南美的颜面,巴西、乌拉圭双雄1个止步8强,1个连小组赛都未能出线。12年前南美球队独占8强半壁江山的盛况不再。如果说20年前韩日世界杯欧洲强队的集体发挥失常,还有韩国这匹大黑马的杀出可以辩白,这次卡塔尔世界杯东道主早早出局,黑马摩洛哥也并未受到裁判和VAR明显的照顾,欧洲和南美传统强队的式微,恐怕就要更多从自身寻找症结。


世界杯传统强队不强,既有冬季比赛的偶然因素,也有长期以来欧洲足球青训、战术体系模板化,以及因此被第三世界国家迅速缩小差距的必然因素。

冬季世界杯,强队影响大


卡塔尔世界杯欧美强队普遍表现不佳,很重要的直接原因就是打破球员传统状态规律的比赛时间。冬季世界杯迫使欧洲主流联赛纷纷提前季前备战和赛季,同时世界杯前的秋季赛事密度明显增加。传统欧美强队大部分主力都在需要赛季初就双线作战的俱乐部豪门,疲劳和伤病风险大增。而且,冬季世界杯欧美强队的实际备战期只有7-10天,而传统的夏季世界杯则至少有14天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传统欧美强队主力们的伤病和体能状态不佳。


传统强队因主力球员在赛季初的过度疲劳,以及世界杯备战期的大幅缩短,再加上时差和对气候、环境的陌生,相比弱旅普遍较慢进入状态。伤病也在不断削弱球队的战斗力,导致面对弱旅的死缠烂打束手无策。比利时和德国小组出局与伤病有直接关系,教练们面对陌生而顽强的对手,担心伤病带来战术选择上的犹豫,也是冬季世界杯对传统劲旅的“次生伤害”。


相比之下,摩洛哥、克罗地亚、日本、韩国、塞内加尔、美国等黑马,相对普遍的优势在于效力欧洲的主力球员大部分没有频密的双线赛程,本土联赛球员同样有相对于传统欧美强队的体能优势。此外,气候和地理环境也对欧洲传统强队不利。这届杯赛亚非球队创造奇迹,与更熟悉西亚环境有直接关系。摩洛哥几乎算半个东道主,3支进入16强的亚洲球队过去1年多在西亚比赛经历丰富。而卡塔尔对欧美大多数传统劲旅而言,都是非常陌生的环境。


欧洲传统强队表现不佳的另一个偶然因素,就是赛前注意力过多放在公共话题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球员的心态和球队的备战。人们很难想象,比赛前还要纠结佩戴什么样的队长袖标,这样的备战氛围显然无法与心无杂念的球队相提并论。最终比赛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过分关注公共话题的欧洲球队无一进入4强,传统欧洲劲旅中唯一绝不讨论公共话题的法国进入了决赛,这绝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当德国人的心思都放在如何更换一种表达方式时,很难要求他们真正在战术细节上重视对手。


当然,每支球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尽相同。克罗地亚主力阵容均龄较大,且中前场4大核心都效力豪门,同样经历了赛季初的密集赛程。但球队其他主力体能充沛,并且因长年合作,战术默契度更高,心态更务实。而比利时、葡萄牙都出现更衣室问题,德国和西班牙则犯了自视过高的错误。

没有天才“火花”无优势


世界足坛南美足球之所以长期能与拥有巨大经济优势的欧洲抗衡,就在于传统上球队更依赖天才球员的即兴发挥。这种天才的“火花”随时都会爆发,成为击破欧洲体系化足球令人防不胜防的突破口。但随着足球全球化进程和欧洲愈发垄断的中心化,南美传统劲旅的球员几乎都在欧洲发展,个性化发挥被泯灭,他们必须要在更强调团队和战术纪律的环境下才能生存。巴西足球的平庸化,就是在这样的趋势下逐渐丧失了艺术足球与天才“火花”的优势。


为了能战胜欧洲球队,蒂特选择了招募更多在欧洲联赛尤其英超踢球的巴西球员。他们的确在欧洲模板化足球体系内成功生存,但付出的代价却是丧失了想象力。理查利松的停球失误侧勾进球,反映的就是巴西球员一息尚存的天才灵感,但这样足以改变比分的即兴发挥,本届比赛已如凤毛麟角。传统南美球员赖以生存的个人技术被服从战术安排的传球、跑位和兼顾防守意识取代,更强调身体对抗也让他们原本的个人技术优势在逐渐退化。


本届杯赛前被寄予厚望的天才球员,只有姆巴佩发挥出了一贯的水准,但也是建立在法国队过于强大的进攻支持上。除此之外,穆科科、加维、贡萨洛·拉莫斯等欧洲新星,更多留下的是失望。不仅如此,人们很难从南美和非洲等一贯会爆出天才球员的球队里,找到这种天才的“火花”。巴西队的维尼修斯、安东尼、罗德里戈、理查利松被认为是内马尔最好的助手,但贯穿整个杯赛,巴西队的攻击手都鲜有以往令人眼光缭乱的精彩配合与个人表演。即使是进入决赛的阿根廷队,获胜的基础也是全队以梅西为中心的整体战术。除了梅西,其他球员很难有即兴发挥,更遑论天才的火花。


这届世界杯完全体现球员个人能力的精彩进球屈指可数,与之前每届世界杯都有为数不少即兴发挥进球相比,落差明显。失去了天才球员带来的不确定性爆发,整届世界杯失去的不仅是精彩,也少了很多变数,导致弱队不弱,强队不强,越来越多的球队战术风格同质化,进球也越来越难。

欧洲体系化足球和六边形战士


欧洲足球的模板化,必然带来球员的技战术思维和风格雷同,流水线化趋势明显。本届杯赛的进球数持续下降,半场0比0的白卷直线上升,进球难,比赛内容枯燥的背后,是几乎相同的保守战术和没有个性的流水线球员,导致比赛双方都没有奇招致胜,只能在相似的理念下消耗彼此。某种程度上,这是世界杯史上最体系化的一届。VAR、半自动越位技术和超长加时让比赛变得支离破碎,VAR让主裁判几无权威可言,每次争议判罚都会因球员围攻裁判导致比赛中断。


高对抗的欧洲联赛将绞肉机般的消耗战术引入到世界杯,结果就是频繁犯规、频繁反抢,通过强势对抗遏制对手的技术优势和控球优势。国际足联在本届杯赛相对宽松的处罚标准,也让世界杯变得“英超化”,弱旅凭借频繁犯规足以极大抵消传统强队的优势,造成强队不强的普遍现象。以往强队仰赖的控球和个人技术优势,在大面积和高频率犯规的遏制下很难发挥,比赛节奏拖沓、更多在中场纠缠、进入禁区次数直线下降的现象非常普遍。


本届世界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大量身体强壮、体能出色但个人技术一般的流水线球员。这些在欧洲青训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球员,更强壮、更能跑、更服从战术安排,但具体到个人技术却只能局限在团队配合,很难依靠个人能力改变比赛节奏或打破僵局。黑马摩洛哥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队内主力的归化球员几乎都是这种流水线球员,让他们能在与欧洲传统强队的对抗中不落下风。


克罗地亚主帅达利奇宣称西班牙式传控足球的终结,也源自这种建立在流水线球员基础上的务实足球趋势上。放弃控球的球队依靠体系化的战术,足以击败像西班牙、德国这样仍在追求传控理念的球队,即便是法国队也不例外,同样是靠更少的控球率,更高效的反击赢得比赛。这些批量生产、身材强壮、体能出色但只能踢整体足球的球员充斥之下,传统强队的技战术优势必然大幅度缩小,甚至不少传统强队也在不断“流水线化”,自然很难战胜几乎镜像式复制自己的对手。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