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既稳又进的政策主基调,为市场主体和居民“稳信心”

发布时间:2022-12-17 16:43:29孟灵曼来源:

导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稳经济、稳预期、稳中求进依然是2023年中国经济政策施政的主要方向。可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稳经济、稳预期、稳中求进依然是2023年中国经济政策施政的主要方向。

可以说,“稳经济、稳预期、稳中求进”的政策主基调没有变,但内容发生了变化,2023年扩大内需将成为“稳”工作的核心内容。既稳又进的政策主基调,能够给市场主体和居民带来稳定的信心,也能通过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活力,开拓进取,再创美好未来。2023年中国经济必将更进一步,也必将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何“稳”?

“稳”字当头,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现状作出的合理判断。在国内,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稳经济促进供需匹配,稳预期增强居民信心,“稳”是解决三重压力的最好办法。针对国际环境,会议强调“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当前海外高通胀、地区冲突、疫情冲击、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逐渐显露,“稳”是中国应对海外不确定性的最佳方式。

需要强调,“稳”并非故步自封、止步不前。稳经济、稳预期的同时,继续强调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实体经济创新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将中国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如何“稳”?

稳经济、稳预期、稳中求进是“稳”的三个层次。

在稳经济方面,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经济的核心着力点在扩内需和防风险,扩内需的重点是提振消费和增强投资,防风险的重点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从现状看,主要是稳定楼市。

在稳预期方面,会议以“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稳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预期,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表态稳定外资预期,增强外资对华投资的信心,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来稳定市场主体预期,以“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来稳定居民收支预期。稳预期既要保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稳定,也要让市场主体和居民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增强企业和居民的经济信心。

在稳中求进方面,会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加强了平台企业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为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强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继续将高质量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会议强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中国的经济政策将继续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布局,在稳的基础上,以新经济、新动能激发中国经济的活力。

供需两侧齐发力

明年我国经济政策将在供需两侧一齐发力。

从消费看,2023年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扩大消费的核心是扩大收入,政策一方面通过补贴等方式直接支持居民消费,另一方面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以项目投资拉动、乡村振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措施实现稳就业。在此基础上,政策还通过多元化供给,挖掘居民在消费方面的新需求,缔造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丰富了消费市场,以此来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从投资看,2023年将统筹防范金融风险。从楼市角度看,一方面明确“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另一方面以“保交楼”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防止大起大落。从企业角度看,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稳定民企国企预期,继续以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继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强调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着力激发企业经营热情,多举措发力,稳定产业投资态势。

从出口看,2023年将稳住商品贸易,强化服务贸易,践行推进数字贸易。会议强调“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从供给侧看,2023年将继续优化供给能力,实现多元化供给,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以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增强我国技术的自主化能力。充分发挥人才、技术、数据、资本等关键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实体经济效率提升和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文/盘和林(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