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胭脂山东有书院|三镇古今

发布时间:2022-11-30 16:07:14夏震宗来源:

导读在武汉教育史上,书院的大量开设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胭脂山东麓,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被江汉书院的文化气息所濡染。江汉书院的创办者是明...

在武汉教育史上,书院的大量开设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胭脂山东麓,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被江汉书院的文化气息所濡染。

江汉书院的创办者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湖广提学副使葛寅亮。葛寅亮督学湖广时,杜绝请谒,集全力开办一所书院,并“以江、汉二水为楚地之望”的缘故,命名为江汉书院,请名士在书院讲学聚徒。

葛寅亮对湖北教育的贡献,并非只有江汉书院。他任职期间,还在钟祥创办濂溪书院。今天新洲的问津书院,也与葛寅亮有关,因为他曾经出资捐银,帮助问津书院移建。葛寅亮任湖北提学副使的时间并不长,但却与名声甚大的三座书院有了直接联系。

葛寅亮创办的江汉书院最初选址在文昌门内。书院的课程,分官课和师课两种;所谓官课,是由总督、武昌知府或江夏县令、汉阳县令等主要官员讲授,每月一次;师课则由书院山长每月讲课一次。由于书院起点高、影响大,在清顺治元年(1644)就被官府定为直省书院,遂迁至胭脂山东麓巡道岭,修建斋舍,添置图书。康熙年间又相继修葺。雍正三年(1725),湖北巡抚法敏向皇帝上奏折,称湖北人文向来称盛,学子“益知奋励,诵习颇勤”,只因“未得师传”,所以,湖北需要好好建设江汉书院,为其聘请“师者”,并提出请朝廷拨付“膏火”(指求学费用)。

奏折是雍正三年(1725)发出的,但直至乾隆四年(1739),朝廷赐予的费用“帑金千两”才终于到达。于是,总督德沛、巡抚崔纪等也为书院捐资拓地,扩建楼房宿舍。也是在此时,书院内建起了十贤祠,祠内祭祀的十位先贤有六位是程朱理学创始人、继承人,他们分别是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张载、朱熹、赵复;另外四位则各有不同,其中有刻苦学习、至老不倦的明嘉靖进士南轩;有清廉公正、爱护黎民的明代官员陈良;有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任不齐,甚至还有“诡辩学”的祖师爷公孙龙。

书院内还建有德教祠,用于祭祀书院的创建者、支持书院建设的督、抚、司、道等官员以及历代对书院进行捐助的热心者,在潜移默化中,让学子生出感恩之心。书院内的文昌阁供奉主宰文运、点派状元的魁星(又称文曲星)。文昌阁是过去学子们必拜的地方,只要是书院,就一定有文昌阁。为了鼓励上进,书院还立有题名碑记,凡科考上榜者,名字都会镌于碑上。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武昌,江汉书院被毁。同治元年(1862),湖广总督官文和邑绅陈庆溥集资重建。1867年,书院山长雷以诚呈请鄂督李瀚章准予扩建,补修斋舍,使肄业生员达2400名,更加名噪一时。

同治七年(1868),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到所属各府主持考试,将各府优秀学子送到江汉书院肄业,除筹给膏火费外,还为书院捐购经、史书籍,供学子们学习研摩。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广总督张之洞对书院进行改革,在传统课程之外,增设了天文、地理、算学、兵法等科目。

此时的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核心人物,已经开始改革教育。江汉书院于1902年并入经心书院,后改称勤成学堂。

那么,江汉书院到底在什么位置呢?

今天的武汉中学,就是当初江汉书院的一部分。

(作者董玉梅 湖北武汉人,武汉地方志专家,武汉文史馆馆员。)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