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乌方若再搞恐袭将面临什么后果?打击结束后,普京发出了郑重警告
发布时间:2022-10-11 15:23:28黄国菡来源:
10月10号清晨,乌克兰全境拉响了防空警报,俄军向乌克兰境内多个重要城市发起导弹打击,哈尔科夫、利沃夫、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等多个城市都被俄军一一“点名”,可是当导弹落在首都基辅之后,情况就出现了变化。据乌克兰内务部证实,10号下午,基辅遭到了俄军的导弹袭击,空袭已经造成了10人死亡,60人受伤,最终的伤亡数据还在统计之中。
除此之外,基辅的火车站、热电厂、通讯大楼也受到攻击,甚至有一枚导弹落在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大楼附近,而乌总统泽连斯基的办公室就设在这里。
当这一轮导弹打击结束之后,俄总统普京发表了面向全国的电视讲话,据来自环球时报的报道,普京称,俄军已经完成对乌克兰能源、通信以及军事指挥设施的大规模远程打击。同时,普京还郑重警告泽连斯基政府,若未来再出现针对俄罗斯领土的恐怖袭击,俄军必定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予以反制。
面对着俄军持续了近12小时的导弹攻势,泽连斯基立即与英法德荷等国家元首进行了紧急通话,寻求这些西方盟友的支持和援助,确保乌克兰有足够的资源应对俄罗斯的打击。
其实,从这一轮双方的攻防互换来看,过去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攻击限制,已经随着克里米亚大桥被炸而彻底消失。尤其是在普京总统将这起爆炸事件,定性为“乌克兰特工对俄罗斯领土实施的恐怖袭击”之后,“特别军事行动”又被赋予了反恐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克里姆林宫没有寻求进一步的战果,而是遵循着快进快出的原则,在基本实现作战目的之后立即宣布结束,将更加激烈的手段留到了下一回合,避免过多的精准武器被用于宣泄情绪,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泽连斯基政府。
事实上,克里米亚大桥之所以会遭到爆炸袭击,根本原因是泽连斯基认定,已经到了可以对俄罗斯转守为攻的时间节点。
目前,乌军在赫尔松地区的反攻要比预期更加顺利,近半年时间的动员和训练,乌军集结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后备力量补充到前线,再加上集北约之力提供的武装、情报以及资金支持,乌军甚至可以在局部战线对俄军形成10:1的巨大优势。
反观俄军,虽然已经动员了30万预备役,可是这些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投放到战场,因此在增援到来之前,即便乌东地区的俄军面临敌众我寡的处境,也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但乌克兰忽略掉一个基本事实,俄军在过去半年的时间里,虽然没能打出摧枯拉朽一般的战果,可是这并不代表俄军手中的弹药库存已经见底。即便乌军能得到北约的直接军援,可是要部署一张覆盖全部国土的防空网络,仅仅依靠外国援助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已经在战争初期被俄军付之一炬,后勤保障完全依赖境外支持。
与此同时,欧洲正面临经济衰退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危机,能否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恐怕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冲突正在朝着扩大化的方向蔓延,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今后针对民用基础设施的袭击,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常态,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以及人道主义危机。
金正恩称与敌人没有什么好谈的下一篇
最后一页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乌方若再搞恐袭将面临什么后果?打击结束后,普京发出了郑重警告
- 金正恩称与敌人没有什么好谈的
- 乌克兰媒体:乌克兰安全局宣布通缉扎哈罗娃等几百名俄罗斯高官
- 拜登对俄罗斯导弹袭击乌克兰作出承诺追究俄罗斯和普京责任
- 俄国家杜马:敦促乌克兰军方推翻乌克兰民族主义政府
- 卡德罗夫表示对基辅基础设施打击100%感到满意
- 俄罗斯快速响应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时,美媒爆料:俄高层内部动荡
- 太算计了,立陶宛要求北约动用一切武器武装乌克兰,但立陶宛例外
- 泽连斯基危险了?梅德韦杰夫再发强硬声明,用到了“消灭”一词
- 突发!乌克兰全境遭遇猛烈轰炸,一枚导弹落在泽连斯基办公室附近
- 不惧施压,印度对俄石油进口猛增6倍,给了拜登政府一记反击
- 刚取消减税条款,特拉斯又遭到议员第二次挑战:不同意就将其罢免
- 已加入冲突?卢卡申科突然宣布同意俄军部署,乌克兰边境陷入危险
- 炸毁两国之间所有桥梁还布置地雷,白俄警告乌克兰:将发生冲突
- 燎原之火烧到东欧,6万余人参加抗议集会,要求亲欧政权立即下台
- 还没结束!乌克兰被导弹袭击后俄再放狠话,目标直指泽连斯基
- 倒打一耙,在G7国家召开的专门会议上,泽连斯基计划控俄“恐袭”
- 法国闹“油荒”,警察决定司机能否加油,条件不符有钱也加不成油
- 朝鲜从水库发射潜射导弹,创世界第一,金正恩不与美国对话有底气
- 乌军炸毁边境桥梁,道路布满地雷,白俄称乌军可能攻击该国领土
- 俄定调“恐袭”后,导弹落到泽连斯基办公室附近,美德约定再援乌
- 基辅和乌多座大型城市发生爆炸,乌克兰全境启动防空警报
- 基辅爆炸,泽连斯基紧急向多国元首求援,西方如何反应
- 泽连斯基会被斩首吗?普京的报复开始,最担心发生密闭场所的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