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牟林:人民惹恼了谁-谈温铁军教授被围攻

发布时间:2022-10-11 15:22:03慕容逸韵来源:

导读最近,温铁军教授被围攻,原因是他提出了一个不算很新的经济学概念:“人民经济”。一.温铁军关于人民经济的论述本文不可能大段引述温铁军...

最近,温铁军教授被围攻,原因是他提出了一个不算很新的经济学概念:“人民经济”。

一.温铁军关于人民经济的论述

本文不可能大段引述温铁军教授关于“人民经济”的论文或著述,故仅列出他的三篇微头条。

微头条反应的是温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就“新中国是如何来化解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性矛盾的?”问题对中国百年经济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得到了《人民经济百年述要》这部研究成果。

温教授在微头条里说:我们把维护国家主权、自主发展、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经济体都叫做人民经济,不论它是国有的还是私营的。我们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因为全球化竞争就是国家竞争;要看它是否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它要与那些内外勾连的买办经济有本质区别。

温教授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竞争均难有胜绩,为何只有中国突出重围?因为新中国的建立是通过暴力革命赶走了所有的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清除了官僚垄断资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主权,中国能够在取得完全经济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人民经济来化解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性矛盾。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获得独立的时候,是通过与原宗主国谈判,让渡了国家的经济主权,名义上得到了一个按照宗主国意愿形成的上层建筑——政府,它们没有经济主权,也就没有自主发展经济的能力,更无法解决工业化过程中资本、技术不断增密,排斥劳动的这个基本矛盾。

温教授说:近日在四川大学参加《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我介绍了我们团队这两年在做的“百年红色经济”研究思路。我们试图把中国百年经济进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梳理一下。其中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红色经济”?我们认为,凡是具有“反帝”、“反殖”内涵的中国经济成分,都属于百年红色经济的研究范畴。在这个范畴之内,我们做了四个基本特征的归纳,在资本绝对稀缺,主权外部性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意义,包含了自主性、在地性、综合性、人民性四个特性。

我之所以原文引述这几段话,我觉得他这几段话把为什么提出“人民经济”这个概念的源流讲清楚了。他先是研究了“红色经济”,而“人民经济”是“红色经济”的继承与发展——原来“红色经济”中的“自主性、在地性、综合性、人民性”四个特性在“人民经济”中得到继承。原来“红色经济”中的“反帝、反殖”的性质在“人民经济”中发展成为“维护国家主权、自主发展和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温教授对“人民经济”的四个特征进行了说明——“自主性”,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关键环节不能被外资控制。“在地化”,就是说本地资源的开发及其形成的收益要为本国服务。“综合性”,指的是企业不能片面追求利润增长,而是要促进社会发展。如果单纯追求利润,那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不给员工缴纳社保。综合性就是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企业要保障员工的教育、医疗等基本的发展权。“人民性”,指的是企业的所有制问题,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真正落实全民所有制,让劳动者真正管理企业、公平参与分配。“人民经济”,归根结底就是人民参与生产、管理、分配的经济模式。

二.围攻温教授的典型实例

在围攻温教授的人士中,有一类叫“知名经济学家”,其中向松祚的言论最具有代表性。他说:“照他这种胡说八道,改革开放都不要搞了,都搞全民所有制‘一大二公’最好,把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都赶出去最好,企业追求利润都是不符合他所谓的人民经济的要求。”他说:“自主性就是闭关锁国,在地性就是画地为牢,综合性就是企业办社会,人民性就是一大二公。”

还有一类没有自称是与经济有关的什么家,百度上有位网名叫“发现新世界”的作者写了一篇文章《温铁军要晚节不保了》很有代表性。该文先罗列了几位“知名经济学家”给自己站做后盾,包括向松祚、任泽平、马光远。文章写到:向松祚毫不留情地说温铁军“胡扯已经到了信口开河,完全不顾基本常识和逻辑的荒唐程度。”任泽平炮轰温铁军:“否定市场经济,鼓吹计划经济和封闭。这种观点实在是不学无术,不尊重常识!”马光远更狠地说:“罗素说‘这个世界的问题不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是傻子们坚信不疑‘这话送给温铁军,做个人吧!”

文章接着对温教授的“人民经济”的四个特性都做了自己的解读——自主性的潜台词就是一切经济都要国有化;在地性意思就是国家资源的本土化,不要往外卖,自己用,自己实现价值;综合性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实现自主性和在地性为目的;人民性就是全民所有制,这一条是把我们的经济与美利坚的经济区别开来。文章总结说:“人民经济”:就是一种时时刻刻为国家主权服务的,只讲集体(全民)不讲个人(产权、物权)的小农式经济模式。

这篇文章“金句”很多,在此摘其部分。比如:从法国大革命开始,人民就是一个对普通人进行语言贿赂的行贿品。非常符合法国思想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描述的逻辑和现象。比如:按他这个逻辑,外贸是危险的、国际分工是错误的、资源就应该自己开发自己利用,如果这样,一带一路以及对外投资怎么办?又比如:当今经济学家虽多,但论其源流,基本上脱离不了四大家:亚当·斯密、弗里德曼、哈耶克和凯恩斯。还比如:但凡读过一两本经济学入门读物就会明白,这种缺乏分工和自由交易的经济体必定是低产低效的,会造成一个饥饿社会。所以他取了一个让普通人不好批的大帽子:“人民经济”。

该文为了证明温铁军不过是捡别人的东西而列举了一本上世纪50的书《关于人民经济》,这本书的作者有王学文、千家驹、陶大镛、许涤新等经济学家的名字。

该文最后分别引用美国哈佛和耶鲁两大学校长在对学生的演讲中的两段话“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确保毕业生能够辨识‘有人在胡说八道’。”“面对世界变局,学生要有能力识别事实和谎言,学会倾听和包容不同意见。”并用“我们偷偷拿来,铭记于心,将会受益终生!”来结束这篇文章。

三.对围攻温铁军言论的若干看法

(一)学术批评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们看到“批评”温教授的言论中充满了“胡说八道”“不学无术”“做个人吧”这样的歇斯底里地、恶狠狠地攻击与谩骂,难道这就是“知名经济学家”的学术批评或争论的风格吗?难怪“发现新世界”在引用这些“知名经济学家”的言论时很过瘾地加上了“毫不留情”“炮轰”“更狠”这些副词,使得这文章或“知名经济学家”们的言论像极了“文革”期间的大字报。

作为“知名经济学家”应该知道学术批评或争论是个什么样子,那就是六个字:“摆事实,讲道理”。温文尔雅、以理服人才是正确的学术批评或争论的态度。如此谩骂一通就证明自己有理了吗?

如果是敌对的阵营之间进行论战的时候出现相互攻击倒可以理解,比如拜登总统声称要把普京总统变成“国际贱民”。发出恶语的“知名经济学家”们与温铁军教授的团队是相互敌对的阵营吗?显然不是。干嘛像对敌人一样的咬牙切齿呢?

(二)知名经济学家们为何如此愤怒?

正当我不明白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为何如此愤怒时,“发现新世界”揭开了底牌,原来是“人民”惹恼了他们。“发现新世界”说“人民就是一个对普通人进行语言贿赂的行贿品。非常符合法国思想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描述的逻辑和现象。”这句话的表语从句中省略了主语,谁对普通人进行贿赂呢?显然只有“统治者”才有这个需要。原来“人民”就是“发现新世界”心里的“普通人”或者叫“乌合之众”,只不过“统治者”用“人民”这个“好听”的词语去“语言贿赂”了“乌合之众”。相对于“普通人”的就是“发现新世界”和“知名经济学家”这类“不普通”的“精英”。在他们看来,所谓“人民经济”就是“普通人经济”也就是“乌合之众经济”,岂有此理!这把“精英”们往哪里搁?于是“精英”们愤怒了!

在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人民”是一个高频且核心的概念,是一个神圣的词汇。“为人民服务”是执政党的奋斗宗旨,文学、教育、银行、医院、法院、检察院、公安、解放军等诸多机关、机构、行业和团体名前都冠有“人民”二字。“知名经济学家”们对此心里或严重不适许久,但不敢发泄,今天逮着一个没有多少还手之力的温文尔雅的学者温铁军,他居然敢在“经济”前冠以“人民”二字!居然敢让“普通人”“乌合之众”染指高雅的“经济学”!那还不口诛笔伐的?

(三)“人民”意味着政治化?

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的一个逻辑大前提就是:“人民”是一个“政治术语”,“经济”冠上“人民”就是将“经济”“政治化”。正是沿着这个逻辑,他们就很自然地对“人民经济”的四个特性进行符合他们自己的逻辑的主观解读。而没有认真地讲道理,没有用合理的推理从温教授的表述中推出“经济”被“政治化”的结论。而是直接得出“自主性就是闭关锁国,在地性就是画地为牢,综合性就是企业办社会,人民性就是一大二公”的结论。

于是对这“闭关锁国、画地为牢、企业办社会、一大二公”进行批判。也就是说,温教授的论述是A,而“知名经济学家”强行地认为A就是B,于是对B展开了批判,是不是很滑稽?然而,如果熟悉温教授的《全球化与国家竞争》和《人民经济百年述要》这两部论著就知道,温教授从来没有把“人民经济”这四个特性和“知名经济学家”说的那四个概念画过等号。“知名经济学家”攻击了半天,并没有攻击到A,而是攻击了B。所以,温教授至今没有出来反驳,实在无须反驳。

某些自以为是社会“精英”的包括“知名经济学家”在内的专家学者都有一个癖好,都力求把自己所在的领域和行业说成是“与政治无关”。在“精英”们的心里,“政治”就是一个粪坑,“与政治有关”就恶臭、庸俗,“与政治无关”就甜香、清高,“政治化”是“与政治有关”的极端表现。所以,一旦有人把他所在的领域或行业“政治化”,“精英”们就火冒三丈,像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一样。然而,他们却觉得美国政治是香甜的,可见双标深入骨髓。

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历史上的确因为将经济工作过度政治化(比如把“亩产上万斤”作为政治任务必须完成)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温教授总结的“人民经济”的四个特性是“知名经济家”那样解释的吗?不是啊!“知名经济学家”们说温教授给“经济”带上一顶“人民”的帽子而被“政治化”,而“知名经济学家”们却给温教授戴上了十几顶帽子,其中最厉害的一顶就是“反对改革开放”。可是,温教授在论述“新中国是如何来化解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性矛盾的”时恰好就是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为依据的啊!这怎么反对呢?有这样反对的吗?

换句话说,温教授和他的团队试图用中国七十年艰苦奋斗取得伟大的经济成就做经验基础创建出中国的经济学来,事实上已经成功了。中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温教授希望中国的经济学可以给所有发展中国家以借鉴,这不正是经济学领域的“一带一路”吗?

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用中国语言言说中国经济,而“知名经济学家”习惯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言说中国经济,就如“发现新世界”说的“当今经济学家虽多,但论其源流,基本上脱离不了四大家:亚当·斯密、弗里德曼、哈耶克和凯恩斯。”即在“知名经济学家”那里,除了出自这“四大家”的经济学理论,其它都是“不学无术”“信口开河”“不顾基本常识”。

“发现新世界”在文章结尾“偷拿”哈佛和耶鲁两校长的话,不外乎表现自己不同于“普通人”,自己是能够识别“胡说八道”的“精英”。不过却忘了耶鲁大学校长的演讲中最后几个字:“学会倾听和包容不同意见”,这是为何呢?为啥就不包容中国学者用中国语言言说自己的经济并创建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呢?可见,所谓“铭记于心”不过自我标榜而已。

四.谈谈人民经济的内在逻辑

(一)政治这个概念

什么叫政治?词典的解读是: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有门学问就叫政治经济学,可见经济学家想离开政治单纯谈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这是一个政治决断,内容确是经济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当下中国最大的政治是什么呢?就是发展经济等各项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可见,一定意义上讲,经济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表现为经济问题。

我们称什么什么经济,一般是抓住经济的某一个特征来说。中国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中国发展经济的这一目的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本质特征:人民性。就凭这一特征说中国的经济就是“人民经济”又有何不可呢?因此可以认为,“人民经济”是根据中国发展经济的目的这一特征来称谓中国经济的。我们熟知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根据经济运行方式的特点来称谓中国经济的。

也就是说,人民经济既可以是计划经济也可以是市场经济还可以是两者的混合。我们熟知的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等等是根据经济的所有制特征来称谓的。中国当下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其它所有制的混合式经济。也就是说,人民性是中国经济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经济的一个上位概念。而经济运行方式和所有制形式是中国经济的非本质特征,是中国经济的下位概念。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都可以表现出人民性,但表现的方式、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为了取长补短,中国采用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样道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表现人民性的方式和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中国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计划部分由指令性计划变成指导性计划。

温教授团队通过研究把中国经济的人民性及其表现形式具体化了,我们可以讨论温教授的研究成果在表现中国经济的人民性上是不是很全面、很准确,但不能主观地、片面地、带有某种情绪地去指责、谩骂、围攻、炮轰。

(二)温教授的人民经济的定义

我们知道,对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要表述清楚概念所指的对象的本质特征。人民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它具有人民性,那么这里的人民性的内涵又是什么呢?那就是人民经济必须表现出具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性质和功能。因此,我以为“人民经济”的定义应该表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经济形态就叫人民经济”。而温教授的定义是“把维护国家主权、自主发展、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经济体都叫做人民经济”。

这两个定义是不是具有等价性呢?我们不难发现,“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经济形态”一定具有“维护国家主权、自主发展、爱国主义性质”这三项特征。反之,具有“维护国家主权、自主发展、爱国主义性质”这三项特征的经济形态未必可以保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即具有“维护国家主权、自主发展、爱国主义性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换句话说,温教授的定义是不周延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发现,我用了一个“经济形态”的词,而温教授用了一个“经济体”的词。即我的定义指中国经济的整体而温教授的定义可以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经济实体。

从应用的角度看温教授的定义更好用,即对一个具体的经济实体,一个企业或一个经济领域,如果它不具备温教授说的“维护国家主权、自主发展、爱国主义性质”中的某一条,它就不具备人民性,就不能称为人民经济体。试想:一个企业如果恶意出卖某种经济主权,这样的企业还能是人民的经济体吗?当然不能。大概温教授的团队发现了这个定义的不周延,所以进一步补充了“自主性、在地性、综合性、人民性”这四个特征。然而,“人民性”放在这里似乎有种“上位”下移的逻辑不适当,而且从温教授对这四个概念的描述,它们外延有交集,这在逻辑上是不严谨的。因此,建议温教授团队对“人民经济”的定义及其特性的描述做一些修正,使其在逻辑上无懈可击。不过,这不影响“人民经济”这个概念提出的意义,只是在理论上可以更周到而已。

(三)再论人民经济的四个特性

温教授对“自主性、在地性、综合性、人民性”都有具体的表述,总体看来,这里的“自主性”就是“人民经济”的定义中的“维护国家主权、自主发展”,而后三个特性就是定义中的“爱国主义性质”的具象化表述。这四个特性却是“知名经济学家”们攻击的重点。

关于自主性,温教授的表述是“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关键环节不能被外资控制”,而向松祚说它是“闭关锁国”。其实,温教授不反对利用外资和外来技术,不然如何有“不被外资控制”之说呢?温教授只不过是说,中国企业或实体在如何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对关键技术的掌握等重大问题上必须具有自主权。这里的中国企业或实体与所有制无关,即便是私营性质的企业也应该做到发展权、经营权、分配权不得被外资所控制,一定要自主。中国吸收外部的资金和技术,允许外国资本赚钱,但绝不允许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主权有所侵犯。这方面是通过法律来保证的,即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必须遵守中国法律,遵守中国法律就是保证外国资本不侵犯中国主权。

关于“在地性”,向松祚指责说是“画地为牢”。温教授说的是收益要为本国服务,不是说这家企业不得走出中国国境。比如“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在外国投资,设立分部。它根在中国、总部在中国、给中国交税,同时服务于中国的全球战略,这都叫为本国服务。和画地为牢毫无关系。

关于综合性,向松祚说是“企业办社会”,温教授的表述是不能片面追求利润,并非不追求利润。利润要用来促进社会发展,包括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我们看实际操作:企业按国家规定负责员工的五险一金,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当国家特殊需要时企业有响应国家号召的义务等等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行动。国家不但没有让企业办社会,反而在推行职工养老、治病、子女教育、购房等社会化了,让企业家专心办企业。

关于人民性,向松祚指责这就是“一大二公”。温教授指的是企业的所有制问题,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真正落实全民所有制,让劳动者真正管理企业、公平参与分配。但他并没有说只要国营企业不要私营企业,他强调的是私企一样可以具有人民性。其实,私企一样具有公共性,规模越大公共性越强。例如华为,它差不多就是属于所有员工所有的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在企业内实行公平分配(不要误解为平均分配)。

五.专门谈谈人民性

温教授说:“人民经济”,归根结底就是人民参与生产、管理、分配的经济模式。而被“发现新世界”们指责为就是一种时时刻刻为国家主权服务的,只讲集体(全民)不讲个人(产权、物权)的小农式经济模式。

(一)为什么对“人民”如此敏感?

看来,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对“人民”这个词非常敏感,一下子就与“政治化”挂钩。

我们看“人民”一词意味着什么?词典的解释是:指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一个国家的普通人,区别于少数有特权者(应该加上精英);作为与敌人相对立的政治概念。

可见,“人民”有三重含义。最基本的是第一重,我们常用的也是第一重。这一重中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主社会基本成员,是架构整个社会的基础;二是主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有了这个主体才成其为社会,成其为国家,否则社会和国家都没有意义。三是劳动群众,即通过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人们,占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第二重指“人民”是一个在社会或国家里与“特权者”和“精英”相区别(不是相对立)的概念。第三重才是其政治含义,主要在革命时期和政治斗争激烈的情况下使用。

新中国叫“人民共和国”,这里的“人民”使用的就是第一重含义,它不刻意与“特权者”或“精英”相区别,更不刻意塑造一个“敌人”的对立面。对中国而言,可以这样理解:凡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或相当于身份证(台胞证、临时居住证、长期居住证)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得来的,那个时期叫革命时期。革命时期确实存在一个与“人民”对立的“敌人”的阵营。新中国成立后,原“敌人”阵营的部分人以暗藏的特务、土匪等形式存在着,逃到台湾去的割据政权作为“敌人”阵营的总部还存在,“人民”与“敌人”两者的斗争仍在继续,有时还很激烈,它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熟悉的“阶级斗争”。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敌人”逐步向“人民”转化,转化的标志是“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规律决定,“人民”中总会分化出一部分“特权者”和“精英”来,他们与广大“劳动群众”相区别。但只要“特权者”和“精英”不根本上与“人民”对立,他们仍然属于“人民”的范畴,“特权者”和“精英”与“劳动群众”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为什么“知名经济学家”会敏感于“人民“二字呢?只有一个解释他们属于“特权者“或“精英”,他们觉得自己不应该是“劳动群众”、“普通人”或“乌合之众”。所以,他们一听说“人民”要参与生产、管理和分配就认为必然会“只讲集体(全民)不讲个人(产权、物权)的小农式经济模式。”就紧张,就反对。他们没想到“人民”参与生产、管理和分配的方式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通过运用法律法规、通过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也可以实现“人民”的参与。

(二)敏感于国家主权又是为何?

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对国家主权也很敏感,往往把它和个人权利对立起来。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当下美国政府和西方舆论界满世界挥舞“人权高于主权”的大棒,用维护人权的名义侵犯他国主权。

当今时代,国家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政治实体。每个国家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这导致几乎每个人都是以某一个国家的公民的形式存在于世,并以这种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个人与国家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依存关系,个人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及政策来保障的,这就要求国家必须主权独立,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完整的自主权。中国近代历史上,人民之所以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负和践踏,就是因为国力羸弱,国家丧失了主权独立。

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遭受帝国主义蹂躏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心理阴影至今未完全消尽。因此,中国人民更加珍惜国家主权独立。这也就是温教授团队把“人民经济”的自主性看得很重的原因。主权和人权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矛盾对立的,正常的主权履行保护人权的责任,如果主权不保护人权还损害人权,那么一定这主权自己被某种力量损害了或被帝国主义侵犯了,不是主权本身的问题,是行驶主权的国家政权的问题。西方输出“人权大于主权”是为其侵略制造合理性,不信,请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去挑战挑战“美利坚”的主权试试。

经济形态或经济体受主权保护的同时也有维护主权的义务,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形态或一个经济体不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和功能,说这个经济形态或经济体不具有人民性还是一种很温柔的批评,实际上应该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或者动用法律手段。

(三)关于政权的合法性

从“发现新世界”说了这么一句话“人民性就是全民所有制,这一条是把我们的经济与美利坚的经济区别开来。”我感觉到,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深受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愤怒是因为温教授的“人民经济”刺痛了“美利坚”在他们心中的神圣——居然敢把我们的经济与美利坚区别开来”——这才是他们对“人民经济”不能容忍的原因。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骨子里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美利坚”赐予的,或者中国的成功证明中国经济形态和“美利坚”是没有区别的。中国人不感谢“美利坚”不仅是没良心,连做个人都不配,所以马光远才气急败坏地骂温教授“做个人吧!”

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反对任何“与‘美利坚’相区别”的声音,包括反对强调维护主权的声音,他们似乎只在自己被批评时才高喊言论自由。而代表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是这个国家的政权。从“发现新世界”和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的话语里我们不难读出他们对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的质疑。所以,他们非常不满意地指责“人民经济”“时时刻刻为国家主权服务”,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不满意“经济为政治服务”,这句话被他们解读为“经济为政权服务”。

这句指责本身是不符合事实的,其言下之意无非是对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的质疑和“人民经济”服务于“政权”的不满,他们不认为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他们心底里铁定地认为“美利坚”的选举程序下的政权才合法,所以他们神经敏感地把主权、政治、政权联系起来,才发出这怒不可遏的声音——匍匐在“美利坚”脚下不是“奴颜婢膝”,维护行驶国家主权的新中国政权才叫做“奴颜婢膝”!

那么,新中国的政权有没有合法性呢?请注意一个事实,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起干出来的。在中国,人民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是世界上最广泛的。这么说吧,中国人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中国革命的比例远高于西方国家任何一次的参与投票的人数比例。这种用行动投票比任何用在金钱买通的舆论工具忽悠下参与投票更具有说服力,因此新中国的政权的合法性是无容置疑的,称新中国政权为“人民政权”是名副其实的。

明白了“知名经济学家”们怒不可遏的以上诸原因,反而更能理解温教授团队提出的“人民经济”理论的可贵。

六.“人民经济”的世界意义

温教授团队提出的“人民经济”理论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一)人民经济的理论需要完善

如果我们把“人民经济”定义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经济形态”,然后再论述“人民性”的若干特征。这样一来,“人民经济”的理论体系就会更加严密,而且更容易为人民所接受。不仅中国人民容易接受,世界人民也容易接受,“人民经济”的“人民性”就是各阶层人民对经济的理解的最大公约数。

“人民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必然有系列的相关概念支撑,对这些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要准确表述且系统化。它不仅可以描述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还能描述一般的经济规律,而且还能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二)人民经济学对世界的意义

中国经济用了七十年取得今天的成就,应该产生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和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当然不排除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有效成分,但其主体应该是中国化的,是用中国语言言说世界的。

温教授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一个毋庸置疑的现象是突出重围的只有中国。温教授指出其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上世纪独立出来的国家,然而这种独立国家没有一个如中国在大陆做得这样彻底。中国经过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基本做到了“去殖民化”。而其它独立的国家在经济上没有脱离其殖民宗主国的控制,没有经济自主,一直处于被吸血的状态。

如果广大发展中国家接受了温教授的“人民经济学”理论,开展一场彻底的去殖民化运动,做到主权完整、经济自主,在本国发展“人民经济”,这些国家都可以如中国一样发展起来。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仅要输出基础设施建设,还应该输出“人民经济学”。上个世纪,世界掀起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的高潮。本世纪,到了该掀起彻底去殖民化运动的高潮的时候了,温教授团队的“人民经济学”或许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人民经济的理论武器。

(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中国

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对发展中国家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对中国好。这种“互好”的状态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对谁不好?对美国霸权不好。所以,美国政府才千方百计污蔑、诋毁、破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还幻想搞美国式的“一带一路”。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主了,美国就不能吸血了,美元的国际货币的地位一旦垮掉,当下状态的美国就不能再支撑下去,它必须进行社会变革,学会与所有国家“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美国的经济基础好,如果它的社会变革成功,它就是一个强大而无害的国家,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的

中国不希望美国烂下去,美国政府却想让中国烂下去。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没有认识到这个道理,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逐步强起来,是因为美国允许的结果。这就是他们歇斯底里地围攻温教授团队、诋毁“人民经济学”的原因。希望这些“精英”们及时醒来,不要总把头埋在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沙堆里,看不到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人民惹恼了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但人民没有恼。全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自己的“人民经济”。希望围攻温教授的“知名经济学家”们摒弃成见,积极投入到“人民经济”的大潮中,中国的未来有希望,人民有希望,你们才有希望!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标签:牟林:人民惹恼了谁-谈温铁军教授被围攻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