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怎么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下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26 05:13:59李卿炎来源:

导读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怎么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下一句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怎么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下一句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下一句是: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出自:战国荀子《劝学》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7、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8、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9、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10、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11、”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1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6、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17、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18、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19、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20、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21、《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22、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23、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 祥瑞。

24、”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25、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26、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27、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28、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9、扩展资料:《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30、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

31、从《劝学》前面部分节选的几个片段,解放后一直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名篇之一。

32、《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

33、而且总在文字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

34、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35、”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36、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7、”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

38、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39、而在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0、”在这里,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

41、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

42、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

43、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则并不死板。

44、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较难读,荀子这种谨严、朴实的写作方法,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十分有效的。

45、在说理文中,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这是《劝学》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46、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

47、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不过一般大都是用来辅助景物描写。

48、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来说明事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