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图片(少年不知愁滋味全诗)
发布时间:2022-08-02 12:45:26施红雪来源: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图片,少年不知愁滋味全诗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又名:采桑子) 原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4、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应用:讲年少时说这是个强说愁的年纪赏析:一【注释】①博山:地名,在江西省广丰县西南三十里。
6、②层楼:高楼。
7、③强说愁:没有愁而说愁,即无病呻吟。
8、 【今译】 青春年少,心中没有忧愁,也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
9、因为文人诗词中惯用愁,为了要吟诗填词,也就爱登楼望远,跟着人家说愁,勉强说愁。
10、 年岁老了不愿说愁,因为心里的愁,实在太多、太重。
11、也不是一句话所能形容,何况环境、遭遇也都不容许再说愁,不说罢了,不说罢了,只好说些淡淡的话,“好个秋天,凉快极了!”【评析】 这首词是作者闲居带湖时的作品。
12、全篇言愁,通过“少年--晚年”的鲜明对比,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13、 上阕写少年不识愁滋味。
14、它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真切动人。
15、下阕写晚年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16、它写出了作者历尽沧桑,饱尝愁滋味,概括大半生的经历。
17、“欲说还休”,深深地表现了作者痛苦矛盾的心情,怨愤愁苦溢于言表。
18、用迭句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
19、“却道”句,避而不谈。
20、用淡语写胸中无限悲愤。
21、全词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22、寓激情于婉约之中,语浅意深。
23、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24、 二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25、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26、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27、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28、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29、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30、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31、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32、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33、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34、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35、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36、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37、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38、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39、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
40、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41、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
42、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43、“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44、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45、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
46、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
47、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48、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
49、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
50、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
51、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52、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53、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图片(少年不知愁滋味全诗)
- 提现一万手续费多少微信(提现一万手续费多少)
- 荜茇怎么读音是什么(荜茇怎么读)
- 微信收款提示音怎么设置大小音量(微信收款提示音怎么设置)
- postgraduate和master是什么意思(postgraduate和master的区别)
- 谷歌pixel2xl打游戏(谷歌pixel2xl)
- 渗透压单位换算(渗透压单位)
- 电脑连接不上无线网络显示小叹号是怎么回事(电脑连接不上无线网络)
- 歪歪频道设计(歪歪频道设计可复制)
- 宇宙射线的危害(宇宙射线的危害)
- 创业精神主要体现哪些方面(创业精神)
- 戈尔巴乔夫生日(戈尔巴乔夫近况)
- 360浏览器怎么更新系统版本(360浏览器怎么更改主题)
- 私家车保险电子保单(私家车保险)
- 中通快递投诉电话是什么(中通快递投诉电话总部)
- 病毒感冒和细菌感冒会同时出现吗(病毒感冒和细菌感冒的区别)
- 李陵答苏武书全文翻译(李陵答苏武书)
- 中心点符号(中心点符号)
- 什么是割包皮手术(什么是割包皮)
- 以物易物会计分录(以物易物)
- 聂成文(聂成文)
- 长生果是花生吗(长生果是什么果)
- 往来会计工作内容好吗(往来会计工作内容)
- 乳腺癌的治愈率很高(乳腺癌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