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经验 >正文

2月28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多巴胺和血清素在大脑决策中起什么用

发布时间:2024-02-29 13:52吴琴宽来源:

导读2月28日(星期三)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核物质上留下的印记表明:地球上可能...

2月28日(星期三)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核物质上留下的印记表明:地球上可能存在宇宙中最强的磁场

在宇宙中存在一些区域,物质变得极其扭曲,以至于磁力变成为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这些被称为磁星的高动态中子星,拥有因引力压缩而极度密集的核心,其磁场强度约达100万亿高斯。

然而,人们相信地球上可能存在某些地方,那里微小的磁场闪烁的强度甚至超过了这些宇宙中的巨大怪物。在最近的一项科学突破中,科学家们首次展示了磁场如何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发生相互作用。

在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对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进行的粒子相互作用分析中,发现了大量的磁场痕迹。这些痕迹被记录在重离子原子核碰撞产生的物质喷雾中。

研究团队测量了由偏离中心碰撞释放的较小夸克和胶子粒子的碎片。他们发现,快速移动的正电荷会产生极其强大的磁场,强度可达到10^18高斯。物理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强磁场。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研究发现南极洲西部冰川大规模消退始于上世纪40年代

南极洲的斯韦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冰川之一,位于南极洲西部边缘,延伸约80英里。尽管其体积庞大,但与其接收的降雪量相比,这座巨型冰川正以年均约500亿吨的速度失去冰量,导致其处于不稳定状态。

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南极洲冰川加速融化的现象,但直到最近,这种显著的融化开始时间尚不明确。由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显示南极洲的冰川大规模退缩始于20世纪40年代。他们对斯韦茨冰川的研究结果与此前关于南极州松岛冰川(PineIsland Glacier)退缩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表明冰川退缩始于40年代。研究作者认为,这种冰川退缩可能是由极端的厄尔尼诺(ELNINO)气候模式引发的,该模式导致南极洲西部气温升高,自那以后,冰川便未曾恢复过。

2、人类首次揭示影响社会行为的大脑化学物质

今年2月26日,《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r)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科学家们深入探索了人类大脑中的化学神经调节剂,尤其是多巴胺和血清素,以揭示它们在社会行为中的角色。这项研究是在清醒状态下接受脑部手术的帕金森氏症患者中进行的,重点关注了“黑质(Substantia nigra)”,这是一个与运动控制和奖励处理相关的核心区域。研究人员使用碳纤维电极,该电极被植入接受深部脑刺激手术的患者体内,这一创新方法使得同时测量多种神经递质成为可能,揭示了以往未知的反应模式。

研究人员首次证明,社会环境的影响可能来自多巴胺和血清素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在决策过程中,多巴胺似乎紧密监控并对比较当前提议与之前的提议是否更好或更差作出反应,仿佛它是一个连续的监测系统。而血清素则似乎仅关注当前特定物品的价值,这暗示了其在具体情境下的特定作用。

3、 白矮星表面的金属疤痕:恒星吞噬行星的独特证据

当类似太阳的恒星走向生命终结时,它会吞噬与之共生的行星和小行星。通过使用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ESO's VLT),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这一过程的独特证据——留在白矮星表面上的金属疤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研究小组发现的这些疤痕是金属聚集体,存在于白矮星WD 0816-310的表面上,这颗白矮星是一颗体积与地球相近但比太阳质量稍大的恒星残骸。他们观察到,金属检测的强度随着恒星旋转而变化,这说明金属主要集中在白矮星表面的特定区域,而不是均匀分布。此外,这些变化与白矮星磁场的变化同步,指出这些金属疤痕位于一个磁极上。

4、数字化工作场所员工的专注力可以缓解压力和倦怠

一项新研究表明,数字化工作场所(采用电子邮件、即时消息传递、移动设备等技术工具以促进工作流程和沟通的环境)中更专注的员工能更有效地抵御压力、焦虑和超负荷工作的影响。这项研究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调查了142名员工,研究结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PLOS ONE)杂志上。研究人员探讨了参与者对数字化工作场所负面影响的感受,包括压力、超负荷工作、焦虑、害怕错过和上瘾,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健康。研究发现,对数字化更有自信的员工不太可能遭受数字化工作场所相关的焦虑,而专注力较高的人能更好地抵御所有这些负面影响。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电磁学的突破: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第三类磁性

德国美因茨大学(Mainz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直观地观测到了第三类磁性——变磁性效应。长期以来,铁磁性和反铁磁性被认为是磁性材料的两大类。早在2019年,美因茨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第三类磁性,即变磁性。此后,这种电磁现象成为了专家激烈争论的焦点,其中一些专家对其存在持怀疑态度。最近,在德国电子同步辐射加速器(DESY)进行的一项实验中,美因茨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测量到了一种认为是变磁性特征的效应,为第三种磁性的存在提供了实证支持。

2、大脑是如何做决定的?哈佛大学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

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家们在老鼠身上进行了研究,对关于脑细胞或神经元在做决定时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何加强决策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这是第一项结合结构、功能和行为分析来探索神经元连接如何支持决策的研究,其结果最近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该研究聚焦于大脑的后顶叶皮层区域,这一区域被描述为一个“综合中枢”,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多种感官的信息,帮助动物做出决策。

3、CRISPR技术揭示癌症治疗新途径

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突破性的CRISPR技术,旨在提高免疫系统识别并摧毁癌细胞的能力。通过增加癌细胞上的MHC I(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的数量,这种被称为TRED-I系统的新方法,有望提升癌症治疗的有效性,并为治疗耐药癌症类型提供新的希望。

MHC I分子是存在于所有人体细胞表面的免疫复合体,对于免疫系统识别和消除癌细胞至关重要。面对免疫系统的压力,癌细胞会主动降低MHC I分子的数量,以躲避免疫系统的主要抗癌细胞CD8+ T细胞。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CRISPR技术,能够显著增加癌细胞中MHC I分子的数量,代表了一种增强免疫系统检测和消灭癌细胞能力的新策略,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刘春)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