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经验 >正文

医药外包公司“排队”撤回上市申请

发布时间:2024-01-13 11:05柯燕先来源:

导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2024年1月2日,上交所科创板网站显示,CXO(医药外包)公司澳斯康生物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澳斯康生物是半个月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2024年1月2日,上交所科创板网站显示,CXO(医药外包)公司澳斯康生物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澳斯康生物是半个月内第四家终止IPO的CXO公司,此前皓天科技、湃肽生物、思睦瑞科也撤回了在科创板、创业板的IPO申请。

生命科技产业投资人李铭告诉经济观察报,“这几家公司撤回材料,一方面是各项指标不够硬,一方面是公司综合质地不够好。”

经过几年高度扩张后,前有药明生物(02269.HK)、凯莱英(06821.HK)等头部企业不及预期的2023年业绩,后有赛道新秀们的上市受阻,行业正经历竞争、洗牌加速,增速下行的短期阵痛。

一位CXO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经济观察报,IPO撤回潮的出现和生物医药产业周期波动有关,前几年,中国CXO赛道投资过度,出现“泡沫”,现在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融资困难,行业在回归冷静。

该人士判断,未来一段时间,CXO公司IPO将整体变难。

不可持续的新冠业务

澳斯康生物原本的主业是提供细胞培养基产品,这是细胞培养最关键和必不可少的原材料。2017年3月,澳斯康生物将业务拓展至CDMO(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服务。

2019年—2022年,澳斯康生物营收分别为8713.61万元、2.10亿元、4.51亿元和3.4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是-7978万元、-3908万元、6269万元和-2.07亿元。

2021年的由亏转盈、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降,都与新冠疫情红利的消长有关。

2020年之后,澳斯康生物开始为康希诺(688185.SH/6185.HK)提供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生产所需的培养基。随着康希诺新冠疫苗研发的推进,双方又签订了新冠疫苗技术服务合同及疫苗原液委托生产合同。2021年,澳斯康生物营收同比大增115.25%达到4.51亿元,其中面向康希诺的培养基和CDMO业务销售占比达到63.73%。

2022年1月,因疫苗生产监管政策调整,康希诺终止与澳斯康生物的新冠疫苗原液委托生产合同。此外,2022年康希诺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销量下降,也影响到了澳斯康生物的培养基业务收入。2022年,澳斯康生物业绩急转直下,仅因生产中断等原因造成的新冠疫苗原液和培养基产品报废等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就有6960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5.42%。

成立于2008年的思睦瑞科也有类似的情况。

思睦瑞科以疫苗临床试验运营为主业,主要为向疫苗、慢性病、传染病等疾病领域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一体化研发服务平台和跨越全周期的临床研究创新解决方案。“新冠疫情对经营业绩可持续性的影响”正是深交所对思睦瑞科IPO问询的主要内容。

问询后,思睦瑞科在招股书补充披露了新冠疫苗对公司业绩贡献的具体情况,并提示了新冠项目业绩贡献不可持续的风险。

2020年—2022年,新冠疫苗项目为思睦瑞科带来的营收分别为389万元、4265万元、1.16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2%、15.5%和31.5%;贡献净利润分别为22万元、748万元、2016万元,分别占同期净利润的0.9%、14.5%、27.7%。

“大规模的新冠疫情已经结束了,CXO公司新冠相关的业务断崖式消失,如果业务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肯定无法通过交易所的审核。”生命科技产业投资人李铭说。

李铭分析,大部分利润不是主业带来的,就无法保证可持续性的增长。药明生物、凯莱英这样的头部企业,虽也会受到大规模新冠疫情结束的冲击,但它们原来的基本业务盘子还在。

需要更好的“质地”

上交所官网披露,终止皓天科技发行上市审核的原因为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申请。皓天科技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关于下一步的上市计划,公司领导层还需要和股东、和各方沟通,很多决策现在还没有拿出来正式的文件。

该人士透露,撤回IPO申请主要与市场环境的影响及公司2023年下半年业绩不达预期有关。

皓天科技主要从事提供高端药物原料药及其关键中间体、佐剂等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功能化应用过程中的CDMO和CRO(定制研发)服务。在招股书中,皓天科技提示,作为业务相对聚焦的行业后进入者,与国内部分起步较早、布局齐全、产业链涉及范围广的医药外包服务行业龙头企业相比,公司市场占有率较低,规模效应不明显,可能对未来公司市场开拓及成长性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皓天科技的收入主要依赖前五大客户。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皓天科技向前五名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59%、55.18%和42.56%。其中,皓元医药(688131.SH)既是其持续位列第二的大客户,也是持有皓天科技9.72%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2020年—2022年,皓天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275.89万元、604.55万元、-6097.49万元,主要是因为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采购需要提前支付的资金增加所致。皓天科技表示,随着经营规模和研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营运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如果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可能导致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

另一家撤回IPO申请的公司湃肽生物则存在毛利率偏低、大客户依赖的情况。

成立于2015年的湃肽生物,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多肽化妆品原料和多肽医药产品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多肽化妆品原料,其客户包括珀莱雅、华熙生物这样的知名化妆品企业。

招股书显示,2020年,湃肽生物主营业务毛利率为68.79%,2022年,其毛利率则下降至66.2%。2022年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为71.69%。

2022年,湃肽生物前五大客户为珀莱雅(603605.SH)、华熙生物(688363.SH)、上海久谦化工、华润双鹤(600062.SH)、EMPOWER CLINIC SERVICES, L.L.C.,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达59.59%。招股书提到,若未来主要客户出现流失或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发生恶化,将对湃肽生物业务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生命科技产业投资人李铭认为,当前CXO赛道市场增长的空间、增速不是很乐观,排队上市的CXO公司比较多,但“质地”好的公司不多,而市场上的资金又是有限的。近期,证监会、各交易所对项目公司的审查越来越严格,会从各种角度去问询,对公司综合表现的要求在变高。

“寒冬”无人幸免

一家CXO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告诉经济观察报,近期4家公司撤回IPO申请,既有各自内部的原因,也受到整个CXO赛道下行的影响。

2023年至今,新冠疫情带来的大额收入消失、地缘政治、生物技术融资持续遇冷成为CXO行业共性问题。从股价、业务和营收来看,2023年,已上市的头部CXO公司表现也差强人意。2023年12月,CXO龙头药明生物下调2023年业绩预期,并在业务更新文件中指出,受生物技术融资影响,行业增速从前几年的约15%降至个位数。

“由于现在各方都比较谨慎,一些企业在上市前的问题显得更突出明显了,只靠讲以前那种故事,显然不符合现在的预期了。”该首席执行官说。

北京精诚医药科技集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CRO公司之一,该公司董事长武海波对经济观察报分析,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品早已进入过剩、过热的状态,很多品种相似度太高,缺乏真正的创新。与此同时,医保对新药产品的需求量不是无限的,即使是PD-1/PD-L1这类原本市场容量较大的品种,被纳入医保后市场也在缩小。“买家积极性变小了,所以现在资本市场似乎也不那么鼓励CXO公司上市了。”

武海波介绍,现在很多药品的靶点和机制都足够先进,在动物实验上也有足够的效果,但在人身上难以落地。临床试验时,由于疗效不足,常常出现受试者脱落或退出的情况,而某个新药项目最后能不能落地只能看疗效,“以前创新药行业喜欢‘讲故事’,但真正有极佳疗效的药物是罕见的”。

CXO行业会受到上游Biotech的影响,但市场根据患者需求和疗效产生,这是固定的。武海波判断,资本市场热度降低,也会降低生物医药赛道的拥挤度。“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抓真正能‘跑出来’的头部产品,就像跑百米比赛,原本有100人跑,现在只有10人跑,我们要把这10人都抓住,都服务好。”

前述资深从业者认为,一方面,CXO公司IPO将整体变难,一方面,今后IPO不再是CXO公司唯一的出路,它们可以选择被并购,或出卖资产。

李铭介绍,并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已上市的CXO企业并购初创的企业,另一种是上下游企业做并购整合。“对机构退出来说,并购的溢价不高,也比较难,相对而言出卖资产这条路可能要好走一点”。

(李铭为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张铃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健康新闻部记者 关注健康领域大公司、大医生、重要事件、人物 邮箱:zhangling@eeo.com.cn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