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经验 >正文

太行山深处的“男子天团”:守护铁路线 确保电煤运输畅通

发布时间:2023-08-29 16:45谢芸晨来源:

导读 央广网焦作8月29日消息(记者 夏莎)8月28日上午8时,在太行深山的太焦铁路下行359公里处,牛少雄带着由11个年轻人组成的“男子天团”,分...

央广网焦作8月29日消息(记者 夏莎)8月28日上午8时,在太行深山的太焦铁路下行359公里处,牛少雄带着由11个年轻人组成的“男子天团”,分成三个作业小组,正忙着整修铁道线。


牛少雄及11个年轻人组成的“男子天团”(央广网发 王占军 摄)

牛少雄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月山工务段孔庄线路维修工区的工长,今年30岁。他们养护的太焦铁路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管辖的17公里线路桥隧相连,坡陡弯急,最大坡度20‰,最小曲线半径294米,每天有近70趟满载煤炭的列车从线路上驶过。

暑运以来,繁忙的运输让牛少雄和工友们比以往忙了不少。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在山里检查线路,整修设备问题,或冒雨24小时不间断巡视,白天黑夜连轴转,确保电煤运输畅通。


“男子天团”在孔庄线路维修(央广网发 王占军 摄)

牛少雄所在的孔庄线路维修工区位于太行山深处,远离城镇,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进入孔庄,在深山执着坚守,将培育形成的“艰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献”的孔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工区的16名职工中,11个是年轻大学生,平均年龄30岁,他们在大山深处组成了“男子天团”。

“孔庄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自然环境变不了。”牛少雄说,他不担心这里的年轻人消极,因为孔庄始终有一种向上的氛围。


“男子天团”在工区的整洁小院里休闲娱乐(央广网发 王占军 摄)

“男子天团”中的班长李蒙恩,今年26岁,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他觉得能在孔庄这么艰苦的地方待几年,到了其他地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有一天真离开了,想起孔庄不会后悔。”

另一个班长李航说,自己刚到孔庄的头三个月心神不定,“因为每天除了上班,就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工区孔庄精神展览室内一位老职工的一句,“我不来总要有人来,有铁路的地方一定有养路人”的话,让他释然了,“我突然觉得能把孔庄的线路养护好,是一件荣耀的事。”

35岁的陈稳当已经在孔庄工作7年,现在是工区的驻站联络员。从孔庄车站的运转室回到工区的他说,孔庄要保证设备质量,要付出比别的工区更多的精力。暑运以来,他们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在120分钟的天窗时间内处理设备问题,一分钟都不敢浪费。

28岁的大学生张炎见人不说话只笑,但工作起来,一个环节都不会漏。他干完活,不仅要把自己的活“回检”一遍,也要看看工友的活规矩不规矩。“暑运这么忙,有他在,放心。”大伙说。

孔庄工区还有一个“三人组”。他们是2018年1月到达孔庄的大学生杜海达、戴江山、边佳保。

杜海达是个细心人,干什么活都不掉链子,小戴话不多,干起活来舍得卖力,而边佳保特能说。三人组虽然性格各不相同,但干起活来,能吃苦、没怨言,个个不含糊。

孔庄好像有着天然的吸引力,2022年10月份,工区又来了4名大学生,年龄最小的只有21岁。家在陕西汉中的刘江旗,参加招聘时告诉招聘人员,如果到了铁路,他愿意到艰苦的孔庄工区锻炼。“没有想到,还真的来了孔庄,我和孔庄有缘分。”刘江旗激动地说。

与刘江旗一起来的还有徐邈、牛子康、李睿琦。他们说,在孔庄工区工作感到很舒心,大家什么活都争着干,“我们是一家人,不能给孔庄工区丢脸。”

挖翻浆、换钢轨,改正轨距、找平线路。“山区铁路的特点,让我们必须付出百倍努力,铁路安全是过去孔庄年轻人矢志不渝的守护,也是我们这代年轻人要传承的。”牛少雄说。

对于“男子天团”的未来,牛少雄说,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离开孔庄,让孔庄精神薪火相传。

在孔庄养路人的心里,“艰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献”不仅仅是精神标识,更是深入到骨髓里的行动自觉。

满载电煤的火车从太焦线驶过(央广网发 王占军 摄)

小院外,不时有满载电煤的火车从门前的太焦线驶过。听着回响在大山的鸣笛声,“男子天团”知道,这个暑运,他们养护的线路安全畅通,工作没有白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