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经验 >正文
315青诉 | 想开发票先关注公号?“强制扫码关注”为何屡禁不止
发布时间:2023-04-17 15:51:58安莉环来源:
近日,有消费者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反映,在餐厅吃饭后想要开具发票,对方竟然强制扫码,称“不关注公众号就无法开具发票”。最终虽然在自己的据理力争下店家也给开具了发票,但体验非常糟糕。实际上,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场景并不少见。比如,扫码点餐功能流程快捷方便,然而一些餐厅要求扫码后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下单,关注后消费者常常会收到广告推送。此外,不少消费者还在缴停车费、取快递等场景也遇到了这种情况,有的甚至必须“同意隐私条款”和“获取个人信息授权”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等等,而消费者急于完成付款动作,就会被迫同意。
强制关注公众号,商家反薅了消费者“羊毛”
该消费者表示,自己和朋友在北京回龙观的一家北京菜馆用餐,结账后找前台服务员开发票时,对方拿出了一个贴有二维码的小牌子,表示必须扫码关注该公众号后才能开具发票,理由是“不关注就拿不到公司抬头”。当这位消费者提出把公司发票抬头出示给店家时,对方推脱说自己做不了主,找到经理出面,但依然是要求先关注公众号再开发票的说辞。最终在这位女士的据理力争下,对方才不情愿地为其开具了一张纸质发票。
实际上,“扫码强制关注”已经渗透到了多种生活场景中。
现如今,大部分城市的餐厅和商家都普遍推广了扫二维码自助点餐功能,这一服务不仅得到商家青睐,更是一直被称为是“社恐和选择恐惧症的福音”。北青报记者走访了北京数家餐饮店后发现,大部分采用了前台点餐或菜单点餐与扫码点餐相结合的方式。如果不主动要求,店员会引导顾客扫描桌上的二维码使用小程序或者微信手机号一键绑定授权登录点单。
在北京一家“网红”火锅店实地走访时,记者向店员索要纸质菜单,但商家表示已经不再提供纸质菜单,“抱歉,我们只能扫码点”,如需点餐只能一桌一码,扫码下单。扫码后,记者发现,点餐小程序要求用户同意隐私协议并授权自己的信息,才能使用完整的服务。对此,消费者小于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尽管他“很喜欢(扫码点餐)这种方式,不用和服务员交流,慢慢点也没关系,但要是不用关注公众号和授权登录就更好了”。
根据走访调查,大部分民众对扫码点餐这一功能并不排斥,真正令人反感的是扫码后的一系列操作。消费者麻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日前和朋友到某烤鱼店就餐,找服务员点菜时却被告知需要扫桌子右下角的二维码自助点餐,谁知扫码后不仅要先关注商家公众号,还要绑定个人信息、获取地理位置,在微弱的信号中好不容易加载出小程序,页面提示想获得折扣优惠还得再用手机号注册一个会员,填写昵称、性别、手机号、生日等等一大串信息,“两三句话就能搞定的事情,非要推脱让我扫码点,整个操作下来花了我至少五六分钟,才正式开始点餐。”
不少消费者反映,关注公众号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这个公众号将会不停地给用户推送各种广告,其中不乏虚假广告。
近日就有网友表示,自己今年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一家餐馆用餐后,使用微信扫码付停车费时突然跳出了畅由平台移动积分兑换停车费的窗口,他按照步骤操作兑换了3000分,但由于兑换完没有任何提示,页面上也没有查询兑换后的停车费的窗口。然而,查询移动积分时却发现确实被扣了3000分。“收个停车费也要关注公众号,绑定了车牌号后,还要获取位置信息、绑定手机号码,甚至还有访问通讯录,简直是堵路专用”,有网友这样评价道。
实际上,强制扫码关注公众号,并非只是会收到公众号本身大量的广告、优惠券等无关信息的侵扰,还有可能在申请各种权限的过程中面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和落入消费陷阱的风险。有消费者认为,商家通过这种方式引流获得了大批阅读量和关注量,用铺天盖地的优惠活动诱惑消费者再次光顾,更有甚者通过把号养“肥”,用来卖掉变现。说到底,这种方式对商家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而对消费者却是花着钱还平添烦恼。
国家相关规定已出台两年,“强制扫码关注”为何屡禁不止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2月22日,《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提出声明,要求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互联网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但仍有许多商家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才能扫码点餐、缴纳停车费或是开具发票。
“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我本人也多次遇到过。有时候在这种情境之下,必须停车缴费急于出场,或者坐下来吃饭需要点餐——这些不像售后,我买了东西有问题,我愿意去投诉维权——而是大家都着急着要满足自己的用餐、出行等需求,那就必须要关注公众号,然后才能接下来的消费行为。”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消费与文化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朱迪表示,众多商家采用这样的方式获客,其实是希望他们的公众号以及营销信息能得到消费者的持续关注,比如要求必须订阅某商家或某发票平台的公众号才能开发票,其实是希望消费者更多地关注到这些商家和发票企业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些信息流获利。
因此,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消费者是免费获取发票的,和商家并没有利益关系,但这背后的利益链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商家要求消费者订阅他们的公众号,可以将从中获得的流量可以转化为经济利益;其次,第三方发票企业或是营销平台跟商家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利益关系。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扫码点餐或要求开具发票原本就属于个人合法权益,通过授权个人信息来获取服务,本就是十分不公平的。但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愿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权,这才商家们钻了空子,选择通过这种软收费的方式来获取关注和流量。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具发票的行为,非常不合理,甚至不合法。《消法》中明确说了,经营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发票等相关凭证,也就是说,给消费者提供发票是经营者的法定的责任和义务。而如果附加了扫码的条件,限制了消费者,那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条款。”
陈音江表示,“还有的商家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制的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但是我们点菜、停车需要把个人的头像、电话号码等信息给商家吗?我认为一些授权是非必要的,如果商家一定要获取这些信息才能服务,甚至把收集到的信息用作其他用途,那么都是违反我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的。消费者是有权去拒绝的,也有权举报。”
强制关注怎么解?专家这样建议
实际上,对于类似的强制扫码关注公众号行为,在去年3月31日,微信官方就曾发文表示,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整改已经完成95%,剩下最后的5%通过主动排查难以找到,因此呼吁公众共同监督。并且在公众号的投诉入口中新增了强制关注行为的专门投诉通道,如果用户在消费过程中再次发现商家要求强制关注公众号才能完成服务的情况,可以直接点进公众号右上方进行投诉。
而对于这类不良现象的整治方法,专家朱迪表示,一方面要市场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要对商家在非必要情况下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和监管。另一方面是商家自身也要遵守职业道德,在提供服务时注意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陈音江表示,应加强监管力度,如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建立联合执法监察机制,严格落实二维码的使用识别标准,减少或禁止公众号平台对用户信息的强制收集。其次,针对一些商家和平台违背消费者信息安全意愿乃至滥用个人数据等行为,应设立并同时完善线上线下的消费者侵权投诉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惩治处置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等。
【#315青诉# 你来爆料我来曝光】即日起,北青报半两财经发起3•15特别策划,面向大众征集线索,发挥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为消费者发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更加优质的消费环境。
我们将根据大家提供的线索开展采访调查,揭露消费陷阱,一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爆料请微博私信@半两财经
也可发送线索到邮箱:cjxwzx@ynet.com
文/实习生 安其尔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标签:
中国对于欧洲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下一篇
最后一页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315青诉 | 想开发票先关注公号?“强制扫码关注”为何屡禁不止
- 四员工因未及时回复信息被辞退,如此霸道简直无法无天
- 多家银行向员工“追薪”!有银行追回超五千万,业内人士:或成常态
- 云南峨山一干部公务接待提供并饮用百元白酒被处分,纪委:不是价格的问题
- 大兴调查研究,省委书记们为何选择了省内这些城市?
- 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现在让大家生孩子的难度不亚于过去让大家少生孩子
- 全球连线丨Vlog:海南成为精品消费引领地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考察回访
- 时政微纪录丨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
- 丫丫即将回归入住的北京动物园在100年前就这么先进了
- 中国对于欧洲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 烦人的“白毛毛”漫天飞舞,有何治理新招?
- 流浪猫赖在院子里不走,主动扒窗求收留,半个月后生下一窝小猫
- 国际油价攀高,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将迎今年来最大涨幅
- 人民日报新论:我国抗疫斗争最鲜明的底色——三年多同心抗疫的伟大实践与启示
- “冷酸灵”首日打新收益破2万元,本周这三只新股登台
- 经济日报金观平:确保电力平稳迎峰度夏
- 经济日报金观平:确保电力平稳迎峰度夏
- 人民币国际化好消息不断、进展显著:人民币缘何受欢迎?
- “史上最大规模”
- 杭州萧山机场回应T3航站楼冒浓烟:已及时控制,无人员受伤
- 一顿烧烤带火一座城 记者实探爆红的淄博
- 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怎么破?专家:有权拒绝或举报
- 破解就业隐忧需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