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经验 >正文

手工制盐的“活化石”如何申遗?

发布时间:2023-03-15 16:16:55汪璐雨来源:

导读 原标题:手工制盐的“活化石”如何申遗?手工制盐的“活化石”如何申遗? 专家云集助力川渝盐业遗产申遗盐,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质之一...

原标题:手工制盐的“活化石”如何申遗?

手工制盐的“活化石”如何申遗?

专家云集助力川渝盐业遗产申遗

盐,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质之一。四川盐业历史悠久,先民们在利用地表盐泉后,首创了凿井取卤的盐业资源获取方法。

如何让巴蜀大地之上的井盐遗产在世界舞台上闪耀?3月12日,“川渝盐业遗产申遗专家咨询会”在遂宁大英举行,来自古迹遗址文化保护的学者专家齐聚,为川渝盐业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展开了讨论发言,并形成了专家意见,助推川渝盐业遗产申遗工作。

川渝盐业历史悠久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

四川盐业历史悠久,勤劳的先民们很早就创造了凿井取卤的方法,特别是小口深井技术自宋代开始出现,经历元明清数代人的沿用改进,至明清时期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开凿技术体系。在蜀地之上,井盐开采延续了数百年,留存下大量的制盐遗址遗迹,其中以自贡盐业文化和遂宁大英卓筒井尤为耀眼。

“大英卓筒井的重要意义在于,宋代以前中国开采的盐井都是大口径,宋代小口径钻井技术出现以后,它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这背后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就是冲击钻。开采深井,你必须要有冲击能力的钻头,有了这种小井冲击钻才能打得更深,才能开采到地下深层浓度的卤水。”会议现场,四川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水城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小口深井技术在盐业史上的特殊之处。“这在世界的科技史上有重大的意义,以至于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冲击钻的体系,都是在其上发展起来,包括现在的石油开采等等。”

而与蜀地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重庆,也是中国盐业考古兴起和发展之地,在中国盐业发展时代有重要的地位。据考古记录表明,重庆地区盐业生产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会上,川渝两地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分别介绍了盐业遗产保护利用情况。

“川渝两地的盐业,应该说它是一种工业遗产。此次申遗的目的,就是要填补中国工业遗产上的空白。因为从整个亚洲来讲,工业遗产作为世界遗产也非常少。”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长陈显丹说。他表示,两地的文化同源,本就有深刻悠久的文化羁绊,并且已经在文物保护等多个领域都开展了合作。

世界遗产申报“道阻且艰”

专家“支招”助推川渝盐业遗产申遗

据统计,截至2022年,全球世界遗产总数为1154项,遍布167个国家。其中,中国拥有世界遗产56项,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如今,申遗工作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过程相当复杂和严谨,有时往往要历经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杜晓帆看来,川渝地区能够联合提出以“川渝盐业遗产”申报世界遗产,意义非常重要。“我们看到国际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盐业遗产地,包括正在申报的,这些遗产地都已经不再生产了。但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川渝地区,特别是在大英或者自贡,它的盐业生产持续至今。”同时,杜晓帆也建议,在世界遗产申报的策略上,除了关注盐业技术层面的变化,也可多关注盐业在与人类的关系发展中,所产生的在制度、流通领域还有民间文化之中,形成的一个区域的文化空间。

与会专家针对川渝盐业遗产申遗进行了讨论发言,并形成意见。意见中提到,要深入开展川渝盐业遗产考古研究,对相关遗存进行考古专项调查,选取重点和典型遗存进行考古发掘,理清川渝盐业分布和历史发展脉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