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经验 >正文

“光伏狂人”李河君落幕

发布时间:2023-01-13 11:21:23桑彪祥来源:

导读 斑马消费 沈庹沉寂已久的李河君,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是一则协助调查的消息。在10日晚间媒体报道里,这位中国前首富已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近...

斑马消费 沈庹

沉寂已久的李河君,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是一则协助调查的消息。

在10日晚间媒体报道里,这位中国前首富已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近一月,或涉锦州银行相关借贷。

由汉能集团重组成立的石农控股集团,也在去年12月下旬停止运营。起楼、塌楼,已经56岁的李河君,终是逃不过魔咒。



前中国首富被带走

56岁的李河君也许没有想到,沉寂已久,甫一露面就上了媒体头条。据10日财新的消息,这位前中国首富已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近一月时间。

究竟是因何被带走,至今没有明确的信息。尽管坊间的猜测五花八门,但大多数指向或与锦州银行借贷有关。

在锦州银行(00416.HK)股吧里,有人直接贴出该行在港上市前招股书披露的信息,与已退市汉能薄膜资金关系规模94.61亿元,其中附有信贷风险敞口净额27.7亿元。

汉能系自2019年开始分崩离析,难道债务至今还没有厘清、化解?恐怕这个问题,只有李河君能够解答。

李河君崛起于水电站,落败于光伏。

他在全国各地建设移动能源产业园,输出薄膜光伏技术和设备。他曾计划,在全国布局10个这样的产业园区。

这些产业园通常与各地合作共建,由汉能提供薄膜太阳能技术和装备,陆续在四川泸州、绵阳、湖北荆州、山西大同以及辽宁营口等地落地。据公开报道,高峰时期投资规模超千亿。

尽管投资巨大,但汉能主导的薄膜光伏与行业主流的晶硅光伏,市场份额相差甚大,产业园项目落地后多数没了下文。

豪赌水电

在李河君身上,集齐了一大把标签:故事大王、水电大王、中国前首富、光伏薄膜产业化第一人等。

1994年,从北方交通大学毕业才几年的李河君,看中了水电站生意。汉能前身华睿集团斥资1000万元,收购李河君老家广东河源一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500千瓦。

3年后,这座水电站就赚回本金,这让李河君对水电站提起了兴趣。

当时,正值国内中小型水电站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现金流充沛,民营资本竞相染指。李河君迅速深入到小水电发电行业,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收罗标的或新建水电站,他控制的华睿集团规模也迅速撑大。

2003年,李河君以20亿元身价位列《新财富》排行榜第23位。当年,他斥资12亿元收购青海尼那水电站,成为当时民营资本对国有能源最大的一宗并购案,他也因此登上当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手握一众水电站,李河君有了更大的野心。在2002年一次赴云南商务考察中,他盯上了金安桥水电站。该项目,最终为他的“水电之王”名号加冕。

位于丽江的金安桥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仅比葛洲坝电站少30万千瓦左右,投资总规模约260亿元左右。

为了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李河君忍痛割肉,卖掉手里其他水电站,直至2011年金安桥水电站并网发电。

这座世界规模最大的民营水电站,每年产生约36亿元现金流,李河君名利双收。

落败光伏

依靠水电站提供充沛的现金流,李河君野心膨胀,陆续在能源领域四处出击。水电、风电之后,他的目光投向光伏。可他不会想到,这会成为自己的终局。

汉能真正出没在光伏领域,是在2009年。当时光伏行业方兴未艾,技术已经开始分化,晶硅技术因对光能转换率高达15%,成了市场主流技术,而李河君笃定薄膜技术。虽然,它比晶硅技术应用范围更广,但光能转换率低至9%的行业难题一时难以解决。况且,薄膜光伏技术应用到消费场景方面也颇具挑战。

不过,这在李河君看来并不是难事,“我们就是要走别人不敢走的路。”

在他主导下,汉能集团先后在全国设立9个薄膜发电生产基地,投资总规模超2000亿元。2012年,汉能薄膜借壳铂阳太阳能港股上市。

随着企业上市,李河君财富骤增。2015年,他以1600亿元财富成为中国首富,将马云、王健林甩在身后。

不过,李河君的首富宝座屁股还没坐热,纸面财富旋即灰飞烟灭。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股价暴跌,市值缩水千亿。在联交所的惩罚性措施下,公司进入至暗时刻。

巨额关联交易被外界广泛认为是汉能薄膜遭联交所调查的主要原因,尽管后来公司采取多种措施,甚至李河君卸任董事长,也没能说服联交所。2019年,复牌无望的汉能选择私有化,退出资本市场。

李河君并不接受这种失败,企业退市之后,他试图东山再起。公司先后发布太阳能动力汽车、汉能瓦、汉能伞等产品。最终,没能翻起浪花。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