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选经验 >正文

一幅裸女图价值上亿,画家常玉一生爱画裸女,最后一幅却画了只象

发布时间:2023-01-10 13:12:36雍健毓来源:

导读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周杰伦新歌《最伟大的作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周杰伦新歌《最伟大的作品》一经上线便霸榜无数,周董更是独具匠心布下巧思,借由“时空旅人”的身份串联出一众艺术家,在歌词中埋下不少彩蛋向大师们致敬,马格利特、梵高、马蒂斯、莫奈、徐悲鸿都在其列。

在这些闪耀艺术史的大师中,一位大家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国近代画家常玉也在其中。



(周杰伦新歌《最伟大的作品》MV)

说他熟悉且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只知他毕生酷爱女性人体艺术绘画,其笔下的裸女形象令人惊艳又印象深刻。

但对这位与徐悲鸿齐名,在业内素有“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之称的艺术家的生平了解的实在不多。

“浪荡是世俗画作里最自由不拘的水墨,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飘洋过海的乡愁在一无所有的温柔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周董在歌词中这样写道。



(周杰伦新歌《最伟大的作品》MV)

很难想象,“浪荡”与“优雅”这两个毫不相干甚至互为逆否的词,竟同时出现在一位画家身上。在其他画家在享受着“伟大”、“出众”、“天赋异禀”等修饰词时,留给常玉的却是“寂寞”。

这或许与常玉一生的经历有关,早年旅法时期酷爱裸女绘画,曾与几百名美丽女子有过交集,说他是“现实中的贾宝玉”也不为过,这些女性中有一部分也成为常玉笔下的裸女创作对象。

那么饱览一众美女艳姿的他,为何却被周董冠上“寂寞”之名?常玉又是如何做到淫而不乱,让“浪荡”与“优雅”集于一身却兼容并包的?为何常玉究其一生独爱裸女绘画,而他的遗作却只是一只象?



(常玉)

一、早年条件优渥,逍遥巴黎街头

常玉1900年出生在四川南充,他的书画启蒙来自于小有名气的画师父亲,在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下,常玉对所有与艺术相关的东西都十分感兴趣。

大哥常俊民是蜀中最大的成品丝绸厂和上海牙刷厂的创办者,外号“常百万”,常家在当时可谓富甲一方。

常玉年轻时也因此得以有衣食无忧、放浪形骸的资本,于是潜心于绘画学习,师从“晚清第一词人”赵熙。



(常玉与大哥常俊民)

16岁时,常玉投奔在上海的二哥,在上海美专继续学习绘画技巧,并于次年东渡日本留学深造,此时的常玉在绘画上的天赋已初露端倪。

1921年,常玉远渡重洋来到巴黎,开始了他漫长的旅法绘画生涯,与他一起的还有声名鹊起的徐悲鸿。



(徐悲鸿)

在巴黎,常玉并未和大多留学生一样在美术学校接受专业化学习,而是另辟蹊径,在巴黎市郊一间各派画家云集的私人画室中进行开放式创作。

家境殷实的常玉不必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在学习之余勤工俭学,因此他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艺术观察与练习。画室学习之余,他便在附近的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细心观察周遭来往的女性。

无论是窈窕淑女还是年迈老妪,在常玉笔下都被画成一个个裸女,其中一些更是被邀请到常玉租住的房间中进行更加“细致”的现场创作。



(常玉画作《五裸女》)

常玉与各种类型的美女们聊天打趣十分在行,这和他爱读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十分吻合,他的画室和咖啡馆就是他的“大观园”。朋友们戏称他是贾宝玉的现实映照,他听罢不恼也不加申辩,只说“美丽的人体是造物者的恩赐”。

有人说,常玉共描绘过上千张女性裸体画作,此画的真假不得而知。但据徐志摩回忆,某次他受邀前往常玉的住处,说起画室内破旧的沙发,常玉却说:“你可别小瞧这张沙发,它可被两三百个漂亮女人坐过。”



(女模特)

常玉创作的裸女形象往往线条简单,但灵与肉的交融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隐晦禁忌的部分呈现给大众,虽然在世人眼中这类画作被视作伤风败俗,但实际上,是世人因自己无法将裸女与艺术等价,便以自己的不纯洁,去猜想艺术家的心思。

徐悲鸿曾评价常玉的裸女作品是“宇宙大腿”,这也是周董《最伟大的作品》歌词中“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的由来。



(徐悲鸿画下的妻子蒋碧薇)

二、突遇变故,“公子哥”受双重打击

看过电影《末代皇帝》的朋友,都会对溥仪由山峰跌落至谷底的一生唏嘘不已。因为“跌落”给人带来的打击感和挫败感往往是难以承受的,这也是很多人在经历挫折之后选择自杀的原因。

与溥仪一样,常玉的一生,走的也是一段“下坡路”。

29岁时,常玉与一名法籍美术生,法国男爵之女哈蒙尼耶小姐结婚,但由于不满于常玉整日进行的裸女绘画,两年不到哈蒙尼耶小姐便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



(常玉与妻子)

从情理上讲,妻子的离开无可厚非,谁能够忍受自己的丈夫在家中整日的对着一个个裸女进行仔细的观察与描摹呢。对此,常玉曾说:“性的诱惑,已经差不多被消灭在对美的欣赏里。”

事实正如常玉所说,虽然时常对着裸女作画,但在他眼中那不过是一件活的艺术品,和桌上摆放着供他绘画的“鲜花”、“水果”、“器皿”并无二致。



(常玉作品)

所以,在他漫长的裸女创作生涯里,他从未对他的美女模特们越轨半步。

常玉真正做到了让“浪荡”与“优雅”集于一身却兼容并包。因为他知道,任何一种污秽的想法,都将是对他视若珍宝的艺术的亵渎。



(常玉画作)

中国有句俗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妻子离开的同一年,常玉的大哥也在破产后去世,这让刚刚饱受情感挫折的常玉,经济上也同样跌落至谷底。

根据“棘轮效应”所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常玉的生活一度陷入了贫困,只能依靠所剩不多的遗产度日。

但无论是情感上的踌躇失意还是经济上的捉襟见肘,都不能打消他对绘画的热爱,更无法磨灭他对艺术的追寻。



(常玉作品)

他开始作画挣钱,但金钱从不是他绘画的目的,而是他能得以享受艺术乐趣的道具。他即便在经济上身陷囹圄,仍制定了三条作画原则:一是先付钱;二是作画的时候不能看;三是画完不能对画作提意见。

如果对方能够领会他画中意趣,他便不收钱。也许在他眼中,艺术不是商品,也就从不存在什么交易,这便是他对艺术的执著与虔诚。



(常玉画作《曲腿裸女》)

三、生活日渐凋敝,去世无人知晓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家中给予常玉经济上的援助被彻底切断,生计所迫,他不得不在巴黎当地的一间中餐厅打工,除了端盘子,他还做水泥工,帮人画屏风。

后来在朋友法兰寇的介绍下,常玉得以为出版社法文版的《陶潜诗集》作插图,但这并未让他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他将大部分挣来的钱用来购买颜料和画笔。



(常玉与朋友法兰寇)

此时的常玉已无法像过去那样整日浪迹于咖啡馆与美女们进行打趣交流,更无力承担昂贵的模特聘请费用,他只能将街头偶尔遇上的女性作为他为数不多的创作素材,他的绘画对象也逐渐由一个个身姿绰约的美女,转向对动物、花卉等静态物的描绘。

常玉的静物绘画作品仿佛是他内心的镜子,画中的动物大都形单影只、嶙峋枯槁,花朵大都瘦小无力、强撑姿色,与早年所画的脂润肌满、风姿绰约的裸女在风格上可谓大相径庭。



(常玉作品)

48岁那年,常玉前往美国纽约寻求新的谋生机会,并于两年后开办了一次画展,但几乎无人问津。在美国两年时间里,他所卖出的画作屈指可数。

这一半归咎于他对艺术的执拗,我行我素,不媚世俗;另一半,大抵是当时的人们,还未能够欣赏出他线条简单、配色单调的画作中所透出的意蕴。

于是,他回到了他半生的归宿——巴黎,这里有他的回忆,这里有他的沙龙。



(常玉《牧童与水牛》)

“画室尺寸间,朋友三两人”,这就是常玉在巴黎的生活。

1966年,常玉一幅名为《沙漠中的象》画成,画中是一头小象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奔跑,小象虽身处整幅画作的中心,却只占了全画不到五十分之一的面积,这种在空间上的留白空洞,给人以直逼心灵的寂寞孤独感。

几天后,常玉在家中因煤气泄漏而去世,被邻居发现时已过去了整整一周。生前好友将他安葬在郊区一个公墓内,于是这名客居的游子便长眠于他所旅居的异乡。



(常玉晚年绝笔遗作《沙漠中的象》)

对于家乡,他只能“把记忆中的故乡加以咀嚼,把童年的一切汲起来,当然有许多事物已经走样、变质,但可能化为更奇突的形象,酝酿成更精醇的风味”。

“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是个美妙又荒唐的梦。”这个巴黎公子哥,将灵魂献给了笔下的女人、花与动物,将寂寞作为代价,成就了艺术。



(巴黎老照片)

四、潦倒半生,死后画作价值上亿

常玉在生前办了多次画展,许是创作风格还得不到认可,大都响应寥寥。在他离世后,他的作品成堆出现在巴黎的拍卖市场,每捆的售价只有几百法郎。

“裸女肥、盆花瘦、动物小、风景花,构成了他的画作内容的最大特色”。



(常玉作品)

常玉的画作无论是色彩还是线条都既抽象又概括,初看之下显得单调乏味,所以作品的魅力很难被捕捉。

但细看之后,不论是源于其东方油墨的写意与西方先锋派画作的糅合,还是极富个人色彩的艺术风格,都使画作极具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他去世近二十年后,巴黎终于举办了常玉作品回顾展,自此开始他作品的魅力才逐渐被人所发掘,画作价格也炙手可热,单张画作售价涨至数万法郎。

他的画一度成为收藏家们争相购买的对象,这也让许多藏有他画作的画商一夜暴富。

21世纪后,拍卖会上越来越多出现常玉的画作,成交价也一路攀升。

2019年常玉的《曲腿裸女》以1亿港币的价格起拍,并最终以1.7亿港币成交。一个月后,《五裸女》也以近3亿港币成交,一度成为亚洲艺术拍卖界的最高价拍品。



(常玉作品展)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珠玉蒙尘,时光荏苒。时至今日,这位世界级的绘画大师才为人所了解。那幅绝笔之作《沙漠中的象》也许就是他一生的写照,在无垠的沙漠孤独探寻着那名为艺术的沙漠绿洲。

回顾常玉的一生,在世俗世界他是由富有到潦倒,走的是下坡路;但在艺术创作上,他是一个虔诚的攀登者,勇攀绘画的高峰,终有登峰造极的造诣。



(拍卖现场)

有人说,是绘画让他变得穷困,毁了他的一生。笔者认为恰恰相反,正是艺术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让他在面对盛极而衰的人生际遇时,不至于落入俗套,不至于似大多数庸人般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绘画艺术,是常玉的毕生追求,更是他寂寞一生中的唯一慰藉。

就像他自己说的,“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只有绘画。”



(四川南充常玉美术馆)

参考资料:

常玉最后一幅画《奔跑的小象》[OL].中国字画网,2018-05-22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周杰伦新歌《最伟大的作品》里的常玉是四川画家[OL].封面新闻,2022-07-06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