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快讯 >正文

中国首富张茵:坐拥35万平厂房,每月产58万吨纸,一年狂赚440亿

发布时间:2023-03-08 17:45:27封榕芳来源:

导读文|鱼娱探摊编辑|鱼娱探摊2006年,黑龙江女富豪张茵异军突起,力压黄光裕、朱孟依、许家印等人,问鼎中国首富之位。张茵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

文|鱼娱探摊

编辑|鱼娱探摊

2006年,黑龙江女富豪张茵异军突起,力压黄光裕、朱孟依、许家印等人,问鼎中国首富之位

张茵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性首富。

然而距离张茵问鼎仅仅过去2年时间,公司便深陷舆论旋涡,一度被传出破产的消息。

就在大家为张茵感到可惜的时候。

2009年,张茵再度携330亿资产,问鼎中国女首富之位

这大起大落的人生,不禁让人想问这几年间,张茵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又是如何从当年那个乡下穷丫头,一步步走到中国第一位女性首富的位置呢?

1、

1957年,张茵出生在广东,祖籍在黑龙江鸡西市。

张茵的父母早些年的时候响应号召,南下建设广东,也算是一时才俊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张茵家里的生活还算不错。

但好景不长,张茵家的生活就开始直转直下。

或许是因为受到“多子多福”的理念影响,在张茵之后,家中又添七个弟弟妹妹,这让原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清贫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么张茵一家人还能忍受。

“家”本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那么什么困难都不怕。

但张茵十岁这年,这个小小的愿望,也成了一种奢望

这一年父亲因为莫名的原因被抓入狱中,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之后,一家人也只能搬到农村谋生。

而母亲也因为这一连串的打击,身体每况愈下。

所谓“长姐如母”,年仅十岁的张茵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任

张茵一边照顾弟弟妹妹,一边还要帮助母亲劳作,但即便是如此,她也没有放弃学习。

她不明白“知识改变命运”,也不懂得“书中自有黄金屋”……

她只是单纯地渴望着获取知识,渴望通过书本了解这个世界

母亲也明白张茵心中所想,所以有意识给女儿空出来读书的时间。

相互扶持,相互体恤,这或许就是“家”真正的意义。

时间转眼来到1977年,教育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千学子兴致冲冲奔赴考场。

自幼读书的张茵自然也不愿意错过这场盛会。

凭借多年的读书经历,以及一段时间集中突击之后,张茵顺利考入财会专业,并且在1982年顺利从学校毕业

凭借着这份学历,张茵很容易就在深圳找到一份会计工作。

之后又凭借学历与能力的双重加持,一步步当上了工厂贸易主管。

直到这个时候,张茵一家才算是真正摆脱了贫困。

2、

时间转眼到了1984年,这一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下海潮”,无数手工艺人、知识分子选择辞职经商

父子贸易板块的张茵,难免会与这些人打交道。

有一次,张茵前去与一位造纸厂老厂长谈生意,在签合同的时候,老厂长难免嘟囔了几句:“以后啊,这种纸就要淘汰了,再生纸才是未来造纸行业的趋势……”

老厂长说者无意,张茵却听进心里去了。

不过这个时候,张茵却并没有贸然行动,反而私下留意造纸行业的行情。

根据张茵的了解,再生纸是由传统废纸收上来之后,进行打碎加工后所形成的产物。

再生纸相较于传统纸张大体拥有两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环保,可以大幅度减少对传统造纸行业对树木的依赖。

根据统计,按照行业传统工艺,每生产一吨纸就需要砍伐20棵树木,而且还必须是那种树龄在20年至40年的树木

但如果将一吨废纸收集起来,却能够生产850公斤的再生纸。

这里外里算起来,每生产一吨再生纸,就相当于保护了17棵大树。

按照这个比例算起来的话,如果将全球每年所消耗的纸张回收利用的话,生产出来的再生纸就足够第二年85%的纸张消耗。

这至少相当于是保护了800万公顷的森林免遭破坏

这也是各国都在鼓励再生纸的原因。

除此之外,再生纸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健康。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纸张自然是越白越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按照光线反射的原理,越是白亮的纸张反光越强,越容易刺激眼睛,造成人的视觉伤害。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国际通用标准规定,纸张的白度不应该超过84度。

只可惜,很多生产商为了减少成本,并不能满足这一标准,原木浆纸的初始白度大概在95—105度左右。

相较之下,再生纸的初始在84—86度左右,只要稍作加工,就能够符合标准。

而当下最流行的再生纸,白度一般在83度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老厂长才会感叹“再生纸才是行业的未来”。

若是先前不了解也就算了,但如今张茵不但知道了消息,也调查清楚了行情,那么说什么也搏一搏。

1985年,张茵毅然辞去工作,带着这些年积攒的1.3万元独自来到香港

不过开始的时候,张茵并没有直接开始再生纸的生产,反而先从事废纸回收行业。

张茵想得很明白,先前随便一个老厂长都知道再生纸的好处,那么想必国内造纸行业知道的人就更多了。

可为什么再生纸有这么多好处,国内却依旧很少有人造呢?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相关工艺技术不够完善,二是废纸回收体系尚不健全。

第一个原因导致再生纸很难在小厂之间开展生产。

第二个原因导致大厂很难在顿时间凑齐足够的原材料。

小厂没技术、大厂没原料,再生纸很少有人生产也并不奇怪了

而张茵的目的,就是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为国内再生纸行业拿下足够的原材料。

开始的时候,张茵挨家挨户拉客户,雇佣人手帮自己在各地收集废纸,之后在将这些废纸打包卖给国内有再生纸技术的工厂。

凭此,张茵赚到第一桶金,彻底在香港打开局面

但一个女人,独自在香港打拼,难免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

有一次,张茵意外签约到一笔价值300万的订单。

这可将张茵高兴坏了,急忙将库存的废纸全部打包好给对方送过去。

但张茵怎么也没有想到,对方付尾款的时候却只愿意支付1.5万,理由是当初所说的300万是韩元。

这可将张茵气坏了:“站在祖国这片土地上,谁给你说韩元了!”

张茵气势汹汹,单枪匹马闯入对方公司,当面与之理论。

或许是因为被张茵的气势所慑,也或许是自觉理亏,对方只能将这300万补齐。

经此一役,张茵才算是彻底在香港站稳脚跟。

3、

随着张茵“收废纸”的生意越做越大,到了1987年的时候,她几乎已经抢占了整个香港市场。

但在这个时候,张茵的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

毕竟香港也就这么大,即便将所有的废纸都收上来,也不够再生纸的生产

这个时候,张茵便将目光放在了下游产业扩张之上。

这也是大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最常用的常用的扩张。

上游产业决定了企业的进价,下游产业代表着自己能够获得的利润。

如果上下产业贯通,那么张茵就能够自产自销,最大化利润。

不过,张茵所从事的废纸回收已经是最上游的产业了,所以她只能扩展下游的再生纸制造行业

但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张茵没有相关的经验,贸然入场很容易就会造成亏损。

其次,张茵没有掌握相关的销售渠道,很容易造成“生产得出来,却卖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香港再生纸市场已经饱和,根本没有张茵掺一腿的份儿

考虑到这些问题之后,张茵果断转移市场中心,选择回到内地合资办厂。

恰好此时,各地都在号召港商返乡投资,张茵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张茵经过多地考察之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工厂便是营口造纸厂。

这样标志着张茵废纸回收业务,成功扩展到再生纸生产业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张茵又先后在武汉合资建造东风造纸厂,在河北合资建造唐山造纸厂

渐渐地,张茵对于造纸生产到销售的环节越发熟悉。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张茵开始考虑单干的事情。

1988年,自觉已经积累到足够经验的张茵,在东莞建立起“中南纸业”造纸厂,主营生活用纸的生产。

这也是张茵第一个自己独资掌握的工厂。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茵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收上来的废纸不够用了

其实早在先前的时候,国内再生纸的生产原料废纸,就时常会从国外进口。

只是因为张茵在香港有自己的废纸回收业务,所以才没有想到这个方式。

但是随着“中南纸业”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张茵自己的废纸回收业务也渐渐有些不够看了。

这个时候,如果张茵也学着其他造纸厂,从国外进口废纸的话,其实也是能够维持住“中南纸业”的日常生产。

但张茵就是不甘心。

自己又不是不会“收废纸”,为什么要将这部分钱交给别人来赚呢?

张茵越想越不甘心,回家和丈夫刘名中商量了之后,当即远赴美国成立“中南控股”,专门从事废纸回收运输的生意

这一年张茵仅仅33岁,她已经开始做跨国生意了。

为了更好的兼顾国内外生意,张茵的丈夫刘名中、弟弟张成飞等人也先后加入公司中帮忙。

正是因为一家人的携手共进,才让“中南控股”在美国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内,“中南控股”已经在美国建起7家打包厂,搭建了废纸从回收到打包,再到最后运输会国内的全线产业链

到了1996年,张茵再次果断出手,在东莞投入1.1亿成立“玖龙纸业”,用以建设高档纸生产工厂

然而张茵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她投入建厂的第二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爆发了,国内许多从事外贸的公司都受到影响,“玖龙纸业”自然也不例外。

这个时候,公司内部开始出现了分歧。

不少人劝张茵暂时收手,收缩产业,减少内部消耗。

平心而论,这也是大部分企业面对这场危机是的常规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张茵却并不同意。

在张茵看来,钱已经投出去了,只能孤注一掷走下去,如果此时停工的话,反更加亏。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此时大部分造纸厂都选择收缩产业,这反而是“玖龙纸业”扩张、抢占市场的绝佳良机

第一是没人与“玖龙纸业”竞争,大大减少了“玖龙纸业”扩张所遭受的阻力。

第二是现在许多造纸厂倒闭,收购工厂、生产线的价格比较低。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张茵力不但没有收缩产业,反而加大了投入。

结果也是喜人的。

1998年,在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张茵已经在东莞生产基地完成了首台造纸机(一号造纸机)搭建部署。

根据计划,这一条生产线至少能够年产20万吨牛卡纸。

这也意味着张茵能够自由生产包装纸,正式迈入了高端造纸行业。

凭借这股气势,张茵在1999年危机解除之后,再次投资追投1.1亿,用以开展二期工程

到了2000年,张茵先前所部署的二号造纸机、三号造纸机也正式完成,全年各类纸产量高达100万吨。

从此张茵的发展就步入快车道。

4、

有了足够的造纸机之后,下一步自然就是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厂房面积。

张茵第一时间便花费了2700万,在东莞的麻涌镇买下1353亩(90.2万平方米)土地,用以建设生产所用的厂房

整个厂房面积高达35万平方米,无论是规模还是设备都是国内一流水准。

除此之外,张茵之后还以超过3亿的价格,买下江苏太仓3839亩(256万平方米)土地,用于以备后续。

再加上之后在内蒙古买下的739亩(49.2平方米)土地,至此张茵打通厂房、地产、楼宇,“玖龙系”格局初步形成。

一直持续到2005年底,张茵名下所掌握的物业领域资产,以及达到24.61亿,妥妥的跻身一线企业。

到了2006年,张茵携“玖龙纸业”在香港上市,股价一路飙升。

张茵的个人财富也跟着水涨船高,达到了270亿,力压群雄登顶中国首富,这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首富

要知道,与张茵同时竞技的人中还包括,三度问鼎“首富之位”的黄光裕,“华南五虎”之一的朱孟依,以及“地产大亨”许家印等人。

可以说张茵这个首富之位货真价实。

此时的张茵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然而张茵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危机正悄然来临。

2008年,一场全球性质的危机来临,涉足商圈的所有企业都难以置身事外

张茵的“玖龙纸业”作为国际化公司,在这场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为此,张茵整个人忙得没日没夜,不是在公司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但是日夜为了公司发展操劳的张茵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外界已经被传的沸沸扬扬,深陷“破产门”等舆论风暴中。

而且每件事情都被传的有鼻子有眼,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张茵知道,此时她即便是出面澄清,也没有人愿意信。

回击传言的唯一办法,那就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2009年,张茵以330亿财富,成为中国百富榜第2名,女富豪榜榜首

这算是张茵对外界最有力的回击。

到如今,“玖龙纸业”已经是能够一年造纸695吨,彻底反超“晨鸣纸业”成为全国第一、亚洲第二、全球第八的“造纸巨头”。

而一年入账781亿的傲人战绩,也让“玖龙纸业”常年稳居国内500强。

从当年那个乡下小丫头,到一度成长为中国首富,张茵这一路走来并不算顺风顺水。

在幼年时遭遇横祸,被迫从搬到乡下谋生,年仅十岁的张茵却在半工半读中完成了学业。

在早些年的时候,生意被人坑骗,张茵却凭借自己的勇气,单刀赴会挽救回来损失。

在公司面临转型之际,张茵也曾因为什么都不懂,而去花大价钱与人合办造纸厂,知道弄明白其中门道之后,才开始办起来自己的造纸厂。

在张茵投资1.1亿,准备大力扩张的时候,却有恰恰赶上金融危机,险些血本无归,幸亏她力排众议才得以创下“玖龙系”的传奇。

就连张茵成功问鼎首富之位后,也常常被卷入各种舆论风波。

可以说,张茵的每一步都是在踏着荆棘前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越是身处逆境,就越是不能放弃向死而生的希望。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