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快讯 >正文
赏她笔下的花卉,仿佛漫步在春天里
发布时间:2023-03-06 17:11:31卞朗佳来源:
她从艺近80年,是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她与丈夫吴作人一起,在近40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画坛英才。她酷爱花、养花、画花,在中国美术界有“百花之神”的雅号。
萧淑芳(1911-2005年),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吴作人艺术馆馆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会长。
萧淑芳 花卉
萧淑芳说:“缘于天性,我天生喜欢世间美的事物。”她自幼画什么像什么,父亲萧伯林全力支持她,并请名师进行指点,还特邀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为她治印。这些都促使她最终走上绘画之路。
萧淑芳 花卉
萧淑芳15岁那年,叔父萧友梅从德国归来后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音乐系主任,当时只有26岁的林风眠先生任该校校长。通过萧友梅向林风眠举荐,萧淑芳进入该校西洋画系学习,施教的老师有李超士、彭沛民、克罗多(法籍)等。3年西洋画技巧和理论的系统学习,为她以后从事美术专业创作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萧淑芳 花卉
在南京中央大学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期间,吴作人和萧淑芳曾是同班同学。萧淑芳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很一般,那时的吴作人十分腼腆,每天夜晚都在明灯高悬的画室里默默地只顾画画,不爱理人,给人一种高傲之感。”1930年,吴作人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去法国、比利时留学,萧淑芳则于1937年至1940年到瑞士、英国、法国学习油画和雕塑,他们就此分离。
吴作人1956年作品《萧淑芳像》
直到1946年,在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举办的画展开幕那天,吴作人、丁聪等组织者迎接参展的画家时,才与当时在上海市立专科学校担任美术教师的萧淑芳再次相见。老同学在分别17年之后邂逅,自然倍感亲切,在一起谈得十分起劲。
吴作人与萧淑芳在水磨胡同寓所1948年
不久,萧淑芳邀请吴作人到家中的画室看新作,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此次会面深谈之后,吴作人不久后就向萧淑芳透露了自己的倾慕之情,随即又填词赋诗,赠给萧淑芳,以表达自己的心愿。萧淑芳读着吴作人的诗词,被他的真情深深地打动。
吴作人与萧淑芳合影1948年
经过一段时间充满诗情画意的心灵碰撞之后,他们在人届不惑之年终于同舟共渡,结下了半个世纪的姻缘。1948年6月5日,吴作人和萧淑芳举行了婚礼,徐悲鸿还欣然担任了他们的证婚人。从此这对画家夫妇琴瑟和鸣,共同谱写了一段为人传颂的半世情缘。
萧淑芳 花卉
萧淑芳的花卉画在题材选取上极具个性,她喜欢画的花卉大约有四五十种,如紫鸢、绣球、兰草、水仙、杜鹃、虞美人、扶桑、向日葵、紫丁香等,几乎全是野花。她以花卉画作享名于世,号称“百花之神”。
萧淑芳 花卉
评论家孙美兰评述说,纵观萧淑芳教授为数可观的新作,特别是花卉小品,恍惚追随艺术家以恬适明净之心,漫步在春天里、邂逅在百花间。争看璀璨花如锦,又神奇地幻化为一幅幅“花常在、叶常绿”的水墨丹青。
萧淑芳花卉作品欣赏
标签:
女画家康蕾:艺术是对世界认知的选择性表达下一篇
最后一页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赏她笔下的花卉,仿佛漫步在春天里
- 女画家康蕾:艺术是对世界认知的选择性表达
- 格拉纳达皇宫:这座建筑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
- 一周艺术人物|俄巨富诉苏富比或和解,张晓刚上海展“蜉蝣”
- 比“蹭蹭不怀孕”更恶劣的谎言,这些X知识,红着脸也要看完!
- 未来3至6个月的三大忠告,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听不听由你
- 霍思燕“绿茶式”育儿太爽了,有孩子的都来看看!
- 儿科医生:骨龄偏大1岁左右,想长高,可尝试4个方案延缓骨龄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提前还贷潮”背后的深层思考
- 从“17条”看住房租赁市场的信托业务机遇
- 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推动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 快看!朝阳这处安置房最新进展来了,7月主体全面封顶!
- 北京未来科学城跑出“拿地即开工”新速度
- 70平起!顺义「星誉BEIJING」户型图流出
- 现房销售“落子”扩围:市场信心与房企周转模式面临重塑
- 减轻购房者还贷压力,多城陆续加入“商转公”阵营,专家:降存量房贷利率,银行当转换思路
- 武汉久违再现“日光盘”,2月新房成交创6年同期最高水平,但二手房价仍在下跌
- 深圳一业主拆迁签约9栋楼!或得亿元补偿?街道办:系家族委托,过程依法依规,补偿方式为隐私
- 北京楼市回暖,二手房挂牌量激增164.3%,网签量增84.3%,专家:需求释放完需政策更大支持
- 化解房地产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政府工作报告传达了这样的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了什么信号?
- CINNO:预计 2 月各主要尺寸 LCD TV 面板价格出现全面小幅上涨
- 博世西门子家电今年想拿服务抢市场,能否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