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快讯 >正文

女画家康蕾:艺术是对世界认知的选择性表达

发布时间:2023-03-06 17:11:27何阅宁来源:

导读 《小径分岔的花园》200×700cm 综合材料2017年康蕾,《记忆痕迹》,120×100cm,丙烯,2022康蕾:女性经验是女性艺术和女性主义艺术研究中...


《小径分岔的花园》200×700cm 综合材料2017年


康蕾,《记忆痕迹》,120×100cm,丙烯,2022

康蕾:女性经验是女性艺术和女性主义艺术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我会有某个阶段不喜欢强调女性概念,现在似乎无所谓,因为生理与心理上的经验确实不同是客观存在,它也不是我现阶段关注的主要问题。人的经验有共通性,我认为具体到个体的经验可能更可靠。我的兴趣比较广泛,喜欢多看和多感受,在意内心对世界的感受性,注重真切的生命体验。


康蕾,《圆规在草地上画着圆圈》,板上裱布,综合材料,100cm,2022

我的创作媒介主要是油画,坦培拉和丙烯,在艺术上表达上从对自然、对生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出发,广泛借鉴吸收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运用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把个体的感知、经验和认知都糅合在一起,借助物像,比如植物元素等,将对环境、社会、生活和人的关注,用隐喻的方式在作品中表达出来。



康蕾: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第二届研究员;2018-2021年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规训与选择”展览现场—康蕾作品


康蕾,《选择的选择》,丙烯,120×100cm,2022

康蕾:《选择的选择》是我一张作品的名字,源于《存在的喧嚣》书中的这段文本“本真的选择从不是选择这个或那个,而是选择的选择,在选择与不选择之间的选择”。艺术是对世界认知的选择性表达。“选择考验着取舍的智慧,也检验着自由的限度。”面对选择,我相信直觉,因为直觉汇集了全部经验。有时,一个选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有时,一个人的选择可以改变一个时代的生活;有时,一些人,心里明明想选a,行为却选择了b;有时,面对没有选择的选择,让选择好像又变成了伪命题,比如那些按规定不得不做的事情。“真相”是选择后面的社会动因,个体的选择与不选择从来都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本真的自我是“自我选择”后的存在状态。“艺术有关于选择,艺术也正是选择本身。”


康蕾,《乐园.存在的喧嚣》,丙烯,200×420cm,2022




康蕾《乐园.存在的喧嚣》局部

“她的创作,用流动的笔触不断地层叠,不放纵,也不是勾勒严密,不追雕刻般地塑造,但保持着形象的合理性,延续着她的写生经验。她让或大或小、或宽或窄、或厚或薄的笔触在感觉中交错成形,是她研究丹培拉技法并灵活运用的结果。用行话说是“既不死抠,形又不散。”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喜欢乱中有序“乱中不乱,不齐之齐”。那些貌似很有力度的厚涂的颜料,会淹没并融化在稀薄的色层中;那或宽或窄、或大或小的笔触,在空间中时进时退、或明或暗地闪烁。“有序”,是她在灵活多变的画面中进行地顺水推舟的组织,使其画面的结构达到她想要的表现力。

她善于把画面的深浅层次加以组织,在保证物象可辨认性的同时,产生出另外的深浅结构,脱离物象,漂浮、散乱,由于她的“写”,造成了似乎随意,实为精心的效果。这与她所说的“乱而有序”有关。善于运用透明与不透明的色彩感觉,这与她色彩感觉的敏锐有关,也与她对材料、材质的研究有关。

——马璐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康蕾,《距离系列》,坦培拉,200×140cm×4,2013


康蕾,《花间词》,坦培拉,60×60cm×7,2014


康蕾,《时间会老吗》,坦培拉,140×200cm,2015

康蕾:“距离与对话”、“四月青蓝”阶段,是有距离的观看世界触动的思考。创作主题围绕着时间和距离,探究自己的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创作了“距离系列”、“花间词系列”、“时间会老吗”等作品。色彩是主观的“青蓝系列”,色彩和物象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和再现关系,摆脱真实的束缚,创造一个更加纯粹更加清晰“单色系”的画面空间。色彩选择的自由也是表达的态度,也是与生活保持距离的方式之一。


塔吉克写生作品:康蕾,《冥》,90×53cm,200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康蕾,《纯真的眼睛 》,160×128cm,布面油画,2011,中国美术馆收藏


康蕾,《向日葵日记》,坦培拉,40×40cm×32张,2010


康蕾,《向日葵--自画像2》,布面油画,150×160cm,2009

康蕾:对我来说,早期塔吉克人物写生是因为被个体鲜活的生命形象打动,被地域生活气息和朴素的民族文化感染,激发出创作热情,也希望透过眼睛获得超越语言的内在交流;后来因为距离转换,关注身边与自身。同时,不满足于写生现场所见,尝试用植物传达给我的某种感觉和精神意象来表达思考,将它们主观地安置在背景中铺垫氛围,渲染人物情绪,成为人物内在心理的暗示与“描述”,在我作品中向日葵和仙人掌都是这样的表达媒介。

比如:在失恋的女孩的背景中用黑色阴沉的向日葵表现她的心理活动;在“向日葵日记”组画中,记录彼时刚做妈妈的自己与宝宝第一次分别的柔软心态;在“向日葵自画像”中,我和向日葵并置在一起,过滤掉现实生活中的色彩关系。渐渐,人物形象逐渐边缘化,有些被影子取代。后期植物形象慢慢就独立出来成为表达主体。


《乐园2021..世界》局部1


《乐园2021..世界》局部2

“乐园”是现实世界的隐喻

也是精神世界的象征

《乐园2021.世界》,画面是一片明亮又深深的粉色。我在2021年 “看见” 粉色,是因为对抗长时间的疫情带来的暗沉低落的情绪,经历了黑色的《乐园2020.长夜》和《乐园辑录》系列作品的创作之后,触底反弹,突然间想画一片明亮的粉色,也是疫情以来又一阶段的心理状态。我的作品记录的不是一个客观真实的空间,而是客观和真实。

——康蕾


《乐园2020.长夜》170×215cm 布面丙烯2020年


《乐园2020.Stop》170×240cm 油画2020年


康蕾《粉色蔓延》70×130cm 2019年

《粉色蔓延》的主体是瓷玫瑰,加上透明的粉红底色,整个画面烘托出了一种粉色绽放蔓延的氛围。创作者利用细腻丰富的色彩层次感,既描绘出了花儿争相绽放、生命力旺盛的自然景象,又勾勒了花朵中那种将要枯萎、残破的痕迹,多种意象混合在一起,使整幅画画面丰富而又饱满。 每一朵花就像一个人似的,都有自己生命的轨迹,用心灵去感受生命的状态,然后用画笔去表达。


康蕾《随园》50×70cm 2019年


《乐园2020.刺痛》150×242cm 丙烯2020年


《乐园.2019浮光掠影》 200×280cm 坦培拉


《无相》坦培拉160×300cm 2016年


《乐园2016,刺痛》坦培拉200×560cm 2016年


《乐园2016,生长》坦培拉200×560cm 2016年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