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快讯 >正文

一周艺术人物|俄巨富诉苏富比或和解,张晓刚上海展“蜉蝣”

发布时间:2023-03-06 17:11:20黄荷璧来源:

导读近日,俄罗斯寡头德米特里·雷博洛夫列夫指控苏富比拍卖行协助其前艺术品经销商实施欺诈的案件有了进展,法院建议庭外和解,以避免一场“昂...

近日,俄罗斯寡头德米特里·雷博洛夫列夫指控苏富比拍卖行协助其前艺术品经销商实施欺诈的案件有了进展,法院建议庭外和解,以避免一场“昂贵、冒险和可能令人尴尬的”审判。

79岁的艺术家、教育家彼得·韦贝尔3月1日辞世,他是媒体艺术的推动者,他的作品回顾展“尊敬的彼得·韦贝尔:作为认知行为的艺术“正在首尔韩国国家现当代美术馆展出。在上海,知名艺术家李向阳、张晓刚和伊朗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分别举办个展。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美国|俄罗斯寡头德米特里·雷博洛夫列夫

指控苏富比参与欺诈,法院建议庭外和解

德米特里·雷博洛夫列夫

近日,纽约一法院裁定苏富比必须面对俄罗斯寡头德米特里·雷博洛夫列夫(Dimitry Rybolovlev)的指控,后者称该拍卖行曾协助其前艺术品经销商在15件艺术品交易中欺诈他数亿美元,法院建议双方进行庭外和解,以避免一场“昂贵、冒险和可能令人尴尬的”审判。

德米特里·雷波诺列夫是俄罗斯的钾肥巨头,超级富豪。据福布斯统计,他至少有68亿美元的身价。2019年,路透社曾报道,雷波诺列夫指控苏富比勾结自己的艺术顾问伊夫·布维耶谋取暴利。他诉状中指出,2003至2015年,他花了20多亿美元买进38件艺术品,但在这其中,他因被蒙骗而遭讹诈了10亿美元。

雷博洛夫列夫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的法院起诉伊夫·布维耶。苏富比拍卖行被指控在销售其中十几件作品时有意协助和教唆布维耶的欺诈行为。


达·芬奇《救世主》

涉及该案的作品包括世界上最贵的画作,达·芬奇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雷波洛夫列夫于2013年以1.275亿美元从苏富比购得这幅画,2017年以创纪录的4.503亿美元出售给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苏富比曾以时效性为由要求驳回该诉讼。美国地区法官杰西·福尔曼(Jesse Furman)驳回了对毕加索、罗丹、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等艺术家的作品的索赔,但允许与达芬奇、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相关的作品的索赔继续进行。(整理/畹町)

上海|艺术家张晓刚

个展“蜉蝣”:80余作品里的创作今昔

2022年,张晓刚在北京工作室

3月3日,艺术家张晓刚最近三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蜉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展出纸上油画、布面油画、装置和绘画手稿等80余件作品。这也是张晓刚首次在上海举办大型个展。

正如展览名“蜉蝣”所暗示,艺术家也将短暂的人生视作茫茫历史中转瞬即逝的一刻。尽管如此,渺小的个体也可以从艺术中得到温暖与慰藉。展览由其1984年创作的纸本系列作品《黑白之间的幽灵》开启,当时年轻的艺术家将住院期间的日常所见描绘在册。另一组是创作于2020-2023年间的“蜉蝣日记”系列,以独特的体裁和连续的结构描绘了艺术家这三年间的内心状态。两个系列相隔近40年,在展览中共同呈现,呼应了艺术家创作初始及当下。展览另一重心是大尺幅的布面油画“舞台”系列“光”系列,与小尺幅的纸上作品形成对比和呼应,引导观者进入艺术家所营造的舞台般的场景和虚幻般的时空。


“张晓刚:蜉蝣”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

关于市场和艺术的关系,张晓刚认为,在市场刚开始时(约2005年)大家觉得很新鲜。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十多年的起伏,心态逐渐平衡。“最重要的前提是艺术家不是为了市场而创作,是先有作品才有市场,当被市场关注时,接受的作品往往是十年前的作品,如果为了迎合市场再去创造十年以前的作品,对艺术家而言是痛苦的。”张晓刚说,“艺术家是为未来创作的,未来如果没有市场那也没办法控制,所以重要的不是市场,而是作品和创作状态。”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文/黄松)

艺术家、教育家彼得·韦贝尔

79岁辞世,媒体艺术的推动者

彼得·韦贝尔,2014

领导德国卡尔斯鲁厄ZKM艺术与媒体中心二十多年的艺术家、教育家和策展人彼得·韦贝尔(Peter Weibel)在短暂生病后于3月1日在卡尔斯鲁厄去世。韦贝尔是媒体艺术的早期支持者,并在推动媒体艺术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他上个月告诉《韩国时报》,“通常媒体艺术在艺术史上被视为一种图像媒介,是描绘世界的一种表现手段。但我的立场不同:我认为媒体是所有感觉器官的延伸,是人工感觉器官。通过这些器官,我们不仅能接收世界,还能创造世界。”

1944年3月5日,韦贝尔出生于前苏联(今乌克兰)的敖德萨(Odesa)。小时候,他和母亲先逃至波兰,最后落脚在奥地利。20岁时,韦贝尔前往巴黎学习电影摄影,后来搬到维也纳。他在那里先是学习医学和逻辑学,后来开始进行以语言和符号学研究为基础的概念性艺术实践。60年代中期,他加入维也纳行动主义,并在这一时期参加了很多反传统、抵抗以物为本的艺术创作的表演行动。与此同时,韦贝尔也与朋友一起研究“延展电影”(expanded cinema),创作视频和装置。他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作品包括计算机辅助影像处理和基于计算机的互动装置,这在当时都是极具开创性的创作。

韦贝尔作为教育家和策展人的职业生涯与他的艺术实践平行发展。70年代中期开始,他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艺术与设计学院和卡塞尔大学等机构任教。1984年,他在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媒体研究中心担任影像和数字艺术副教授,并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担任视觉媒体教授。1989年,他参与创建了法兰克福施泰德艺术学院新媒体研究所,并一直领导至1994年。韦贝尔的策展经历包括担任奥地利林茨Ars Electronica策展顾问,1992年至1995年担任艺术总监。1993年至1999年,他担任奥地利格拉茨的新美术馆(Neue Galerie)首席策展人,同一时期,他策划了威尼斯双年展奥地利馆。1999年起,他在ZKM任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该机构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媒体博物馆之一。最近几个月,韦贝尔正计划退出ZKM,返回维也纳。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斯美术馆前馆长阿利斯泰尔·哈德森(Alistair Hudson)将从4月1日起接替他的职位。韦贝尔大型作品回顾展“尊敬的彼得·韦贝尔:作为认知行为的艺术“(Respectively, Peter Weibel: Art as an Act of Cognition)正在首尔韩国国家现当代美术馆展出,展期至5月23日。(整理/畹町)

上海|艺术家李向阳

个展“奢见”:风景画里的天地与自我

2023年2月18日至2023年3月18日,艺术家李向阳个展“奢见”在木曦艺术空间举行,展出作者近年创作的系列作品《非相》。《非相》是具有“抽象”特征的意象风景画,相对于早年的具象绘画,更接近于艺术家当下的心境。正如《庄子·齐物论》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艺术家将个人的情感、记忆与理想凝聚笔端,回归自然与生命的本真。


非相2151布面丙烯60x50cm 2021


非相1919布面丙烯60x50cm 2019

李向阳,山东青岛人,1953年10月生于上海,199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曾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组创作员。过往二十多年来,李向阳躬身于上海艺术事业,为当代艺术搭建平台,分别主持了上海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的改制与重建,领导筹建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创并推动了上海双年展、上海艺术博览会。李向阳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创作是他通向现实之外的窗口,他跳出当下的处境和过往的经历,描绘对真我和自由的向往。繁褥的过往被一概抹平,构图简约,笔法轻松,温和淡雅,恬淡宁静,是黎明破晓前的寂静,也是万物将醒的早春。自2019年以来,李向阳的《非相》系列举办了一系列个展,包括《若见》《抹见》《奢见》,寄托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感怀与希冀。(整理/畹町)

上海|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

个展“根茎”:一张生命的地图

施拉泽·赫什阿里

3月4日,施拉泽·赫什阿里中国首次大型美术馆个展“根茎”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共呈现16组作品(包括1件沉浸式声音影像装置、11件绘画、2件组合雕塑、2件单体雕塑)。

展览以纯黑的《气息》(2003/2013)展开叙事,这件四频道影像装置以手绘动画的方式勾勒出诵经者在吟唱不同文化祈祷词时的一呼一吸。2013威尼斯双年展期间首次亮相的《气息》,被置于一个由毛毡包裹的黑色箱匣内,四面墙壁代表指南针的四个方位,亦象征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汇。展览中的其它作品都是赫什阿里过去三年的新作,包括以建筑结构呈现有机形态的玻璃及铝制雕塑,例如从细胞层面描绘生命生长、由九部分组成的《漩涡》(2022),以及呈水晶质感的螺旋塔《心灵》(2022)。

“施拉泽·赫什阿里:根茎”现场,图为作品《气息》


施拉泽·赫什阿里 《大图景》及局部2020年,黑色 Aquacryl 颜料、色粉、铅笔、铝板190 x 190 x 5.5 cm © 施拉泽·赫什阿里,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施拉泽·赫什阿里1955年出生于伊朗设拉子,并于当地大学就读。1974年,前往英国伦敦,获得切尔西艺术学院艺术学士学位。1980年代开始,赫什阿里以雕塑家的身份获得瞩目,此后她的实践逐步横跨绘画、装置、建筑、电影等多种媒介。目前她在伦敦工作和生活。在展览开幕式上,她分享自己第二次来到上海的体验,并对中国文明极为赞赏:“作为一个拥有多元背景的人,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圣地,这里孕育了我极其钦佩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及诗人,如老子和庄子,李白和杜甫。几年前,我有幸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并从那些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壮观壁画中得到了启发。”

对于展览名“根茎”,赫什阿里表示:“根茎是一张生命的地图。这张地图是大自然遵循各种进化路径、评估其潜力时留下的痕迹。因此,如果你能在心中勾画出这个网状脉络以及重新审视的过程,那么你就可以开始直面自己的思想和它所有的繁复褶皱。”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文/黄松)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