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快讯 >正文

承压前行,稳中有进——透视2022年中国经济答卷

发布时间:2023-01-19 16:02:18雍兰勇来源:

导读 原标题:承压前行,稳中有进——透视2022年中国经济答卷 1月...

原标题:承压前行,稳中有进——透视2022年中国经济答卷

1月17日,2022年中国经济答卷发布——

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内需规模继续扩大,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过去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迎难而上,顶住压力稳中有进。

承压前行,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按年均汇率计算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达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说。

市民在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购物中心购物休闲(2022年1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以“稳”应对多重冲击,中国经济答卷彰显长期向好发展韧性——

过去5年,我国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实现年均5%以上增长。

2022年以来,面对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GDP增长3%,经济减速但并未失速。

康义表示,德国公布的全年经济增速预估数为1.9%,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美国、日本2022年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我国3%的GDP增速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工人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天马电商产业园按照订单分拣货品(2022年11月11日摄)。新华社发(耿玉和 摄)

从支撑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看,中国经济“稳”的底盘依然坚实:

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5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在44万亿元左右,货物贸易总额突破40万亿元。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31277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安分公司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一处晒场的大豆堆上忙碌(2022年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以“进”积蓄发展动能,中国经济答卷凸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7.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工作人员在山东省惠民县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一涂装车间内作业(2022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2022年末,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到了1.69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

“数据好于预期。”法新社17日如此评价2022年全年中国经济表现。

高效统筹,汇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走进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甬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设备,5条生产线马力全开高速运转,一片忙碌景象。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家公司因原材料成本上涨、资金回笼慢等,现金流一度非常紧张。困难之时,2300多万元留抵退税款到账。“没有这笔钱,可能就撑不过去了。”公司有关负责人王雅微说。

去年3月份以来,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及多数省份,乌克兰局势复杂演变,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化,经济回升势头承压。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项政策靠前发力、主动作为,推动经济恢复回稳。

优化完善政策措施,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手抓疫情防控,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一手抓发展,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七大政策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谋划推出,六方面33项政策聚焦扎实稳住经济持续加力,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时出台。

2022年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经济工作把舵定调时,强调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出台,着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运行的轨道。

游客在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游园看马戏表演(2022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去年11月份以来,随着“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发布,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努力提升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去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力度,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失业的底线。

这是宁夏银川万人专场招聘会现场(2022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加大减负稳岗政策力度,截至2022年11月底,共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1162亿元,发放就业补助资金903亿元;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意见出台;实施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出台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文件……

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精准把握政策保供稳价力度,全年CPI上涨2%。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以煤炭为“锚”着力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保通保畅成果持续巩固,生活物资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村民在贵州省贵定县云雾镇一菊花加工车间摊晾金丝皇菊(2022年10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面对国际供给体系波动,我们强化了粮食、能源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康义说。

笃定信心,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最近,春运客流快速恢复,“出海”商务团也陆续带着成果回国。“疫情发生后我们首次去日本拜访客户,不仅坚定了双方深化合作的想法,也给全年的生产计划留出了提前量。”安徽省马鞍山金姿纺织装饰用品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陶家木说。

游客在湖南长沙四方坪夜市就餐(2022年7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出台利好经济措施,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稳步回升。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多个商圈客流量增多,热门景点游客量迎来增长,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的趋势。

浙江云和一家玩具公司的主播在直播带货(2022年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光耀 摄

下午4点不到,“90后”小伙施磊就招呼起店里的伙计,为晚市做准备。施磊是天津一家餐馆的店长,自1月10日恢复营业以来,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恢复营业当天,就卖出了近三年来的最高营业额。”施磊说。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在多重目标下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世界银行最新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笃定信心、攻坚克难,朝着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J7智能工厂的车间主任王一强检查智能AGV运行情况(2022年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进一步明确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好的“六个更好统筹”,要求“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

消费市场受疫情短期扰动比较明显,去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新的一年,恢复和扩大消费至为关键。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已对外发布,对进一步发挥需求优势进行新的部署。连日来,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多地密集发放各类消费券,活跃消费市场、提振消费需求。

工人在新建福(州)厦(门)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施工(2022年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重点,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明确延续实施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当前各类政策协同一致“拧”成合力,为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一期工厂内等待交付的新能源汽车(2022年10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宏观政策调控从保市场主体转向了拉动内需,这些政策经过半年多的实施跟进,加上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加力,会对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的投资发挥作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南宁海关下属邕州海关签发广西首份RCEP项下输印尼原产地证书。

“凭着这份证书,我们的蜂蜜制品混合糖浆在印尼通关时,关税将由原来的5%降为零关税。”广西蜜博士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周桂华说。

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景(2022年1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系列部署,释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信号。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2022年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将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持久动力。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预计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文字记者:魏玉坤、潘洁、周圆

视频记者:肖正强

海报设计:殷哲伦

新媒体编辑:邬金夫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