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快讯 >正文

特写|林博会背后的三明“林改”之路,实现从保护到兴林富民

发布时间:2022-12-16 16:51:40连腾蕊来源:

导读近期,第十七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林博会”)在福建三明成功举行,原本计划为期4天的活动,最后因防疫考...

近期,第十七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林博会”)在福建三明成功举行,原本计划为期4天的活动,最后因防疫考量只举行了3天。

即使如此,本届林博会也交出不错的“成绩单”。

海峡两岸林博会筹委会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林博会共有来自海峡两岸和各县(市、区)的503家企业,组织2000余种产品参展,其中台湾40家;举办了各县(市、区)本地好物直播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及现场销售,累计销售及贸易订单额达3008万元。另外,本届林博会共策划生成招商项目102项;落实签约合同项目71项,总投资117.5亿元,合同利用区外资金117.35亿元。

“这说明林博会的平台价值正在凸显。”三明林业局副局长潘子凡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他认为,林博会举办至今,极大推动了三明市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以2021年为例,三明市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12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林产加工产值935亿元,是林博会举办前2004年42亿元的22倍。

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义深远,三明身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此前数年以林权改革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极具重要示范和样本意义。

“三明‘林改’正在实现从如何保护,过渡到如何价值再利用的转变。”潘子凡称。

三明沙县区,林改让每个乡镇都绿意盎然。本文图片均为三明融媒体中心 供图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冬日的三明,山川秀美、千山叠翠、满目青绿,漫步在清新静谧的山野,岗峦起伏,山形岚影、怪石奇树,可谓一步一景,犹如一幅巨型的山水画卷。

眼前的风光也是三明林改成果和见证。

作为全国林改的策源地和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过去数年,三明在全国开风气之先,率先完成明晰产权和确权发证任务、成立林业服务中心、林权抵押贷款;率先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和建立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包括成立全国第一家林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连续举办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

三明林改始终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成为一张名片。

我国林改经历了漫长的变革之路。上世纪70年代末期,全国的森林破坏严重,中央对此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1979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保护森林制止乱砍滥伐的布告》;同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进一步明确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相关问题;198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紧急通知》。

如何遏制森林资源乱砍滥伐现象呢?最终国家相关部门和学者均认为,家庭经营或许能成为解决这一困局的重要抓手。

80年代初期,国家大力推动将农村土地从集体经营向个体家庭经营转变,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为接下来的林改奠定了基础。

三明市将乐县金溪河,“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已深入人心。

1981年3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发展方针,俗称林业“三定”。

起初,国家林业“三定”存在争议,反对者认为林业生产周期比较长,不适合采用私人管理形式,主张采用公有制形式加以经营;赞成者则认为完全可实施集体林家庭经营,将集体林经营的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当全国各地纷纷实施“分山到户”之际,福建三明相对谨慎,并未完全依照国家规定实行“分山到户”,而是坚持不分山,只分股分利。

为何三明采用的是不分山,只分股分利呢?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绝大多数农村经济都不富裕,由于国家配套和制约政策未能及时到位,许多地方农户害怕政策生变,急于致富,从而造成了乱砍滥伐现象。”潘子凡称,他认为三明的做法,不仅有效制止了乱砍滥伐现象,更保护了三明的森林覆盖率。

1987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指示》;同年8月25日,国务院批准《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同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林业部发布施行。

“国家加强了对滥砍滥伐的处罚力度,说明大家已经意识到树木培育、利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了。”潘子凡称。

从1987年开始,国家已要求不再分山分林到户,其出发点本意是为避免乱砍滥伐,但随着中央叫停分山分林到户,林地重新收归集体后,也造成了责任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和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尴尬局面,包括出现农民的林业生产积极性降低和违法盗砍之风兴盛的难题。

凡此种种乱象已说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谁能走出第一步,则显得至关重要。

据《福建日报》报道,1996年5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沙县调研时指出:“要考虑林业产业化问题,既然沙县是林业大县,除了要一个林业生态效益以外,还应该要林业的经济效益,真正把林业当成产业来办。”

这次调研为三明林改定下了方向。

据《光明日报》报道,1997年4月11日上午,习近平同志到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叮嘱当地干部群众:“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这进一步坚定了三明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执政思路,更为三明“林改”铺平了道路。

1998年,三明下辖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26位村民讨论形成“分山到户”决议,写下中国林权制度改革的开端曲,洪田村由此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

这场发端于三明的林改试验,很快经福建向全国推开,它极大激发了林农生产积极性,不仅完成“山、利、权”均等目标,更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三明村民正在管护树苗,植树造林已成为当地社会共识。

从林权、林票到碳票

三明如何开风气之先,成为全国林业改革的一面旗帜呢?

据《福建日报》报道,在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的亲自主导、大力推动下,福建开启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行“分山到户、均林到人”。

2002年6月,福建省按照“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进一步大力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开风气之先。

“三明林改模式在全省铺开,并走向全国,早期最关键还是获得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三明市政府一位干部对澎湃新闻称。

发端于三明林权制度改革之于中国林农而言,无异于一场革命,它准确切中了林改中的痛点。

在《习近平在福建》一书中,时任福建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建兴回忆称,习近平同志准确提出:“确权到户后,要注意发现新矛盾、研究新问题,比如:‘钱从哪里来?’——一定要考虑如何打通农民和银行之间融资渠道;‘树要怎么砍?’——一定要改革采伐制度;‘单家独户怎么办?’——一定要走联合道路。”

“三明林改在分山到户之际,我们也花了很大力气去保护森林,青山绿水留住了,但如何变成金山银山也是一道难题。”三明林业局党组成员、局长黄敏对澎湃新闻称。

伴随三明林改深入后,当地政府和林农也意识到只靠单纯买卖林权获得短暂利益不可取,如何将握在手中的林权进行长期经营才最关键。

鉴于上述情况,2004年10月,三明下辖永安市成立了一个行政类服务中介机构——永安林业要素市场,作为林改的配套实施措施,此举较好地解决了林权自由流转和抵押贷款难题,从此拉开了全国林业融资改革的序幕。

2004年5月,永安市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的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100万元。2个月后,永安成为“全国林业融资改革试点”,如此一来,当地林农的林权证才真正“活”起来了。

2005年6月,国家批准设立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并确定每年在三明举办林博会,算上今年,已连续成功举办17届。

三明林改影响力的提升,在林博会上也有体现。2007年,它正式升格为国家级专业会展,2013年第九届实现从“短期办会”向“天天林博会”的转变,2019年实现市场化办会改革。

如今,林博会已成为推进两岸林业改革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平台。

根据统计显示,举办林博会以来,累计签订合同项目2248项,实际利用区外资金834亿元;现场交易和订货贸易额134亿元。先后共有台湾各界人士近4万人次来三明观光、考察、投资,而三明也先后组织25个团组,500多名林业专业人士赴台考察学习,并和台湾20多家社团组织建立协作机制。

林博会也有效促进了三明当地林业的发展,引进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和企业,比如投资3亿元的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海西花卉电子交易中心等建设项目。

最关键的在于,三明林改不断创新,先后推出林业金融产品、林业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林业资本运作模式、林业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林农致富的有效途径。

目前三明全市现有森林面积2712万亩,按亩均3000元计算,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约813.6亿元,如果有20%实现抵押贷款或流转交易,就可盘活162.7亿元。

“这对于调动林农积极性、强化森林经营、保持资源增长意义重大。”潘子凡称,此前因银行没专业团队,无法准确评估林地价值,贷后管理难度大,放款后山林也无人管护,故而金融部门对林地抵押和贷款顾虑重重。

为解决林地的金融化和流转交易,三明一直都在创新机制。

2014年,三明成立政府主导混合所有制林权收储公司,并推出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的林权抵押风险防控机制,此举打通借贷双方信任“隔阂”,解决林地林木评估信息不准确而造成抵押贷款风险;2015年,三明推出15-30年的中长期按揭贷款,解决林权抵押贷款期限短;2016年,三明又推出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支贷宝”,为解决林权交易中买方资金周转;2017年,三明推出以村级合作社为担保的普惠性“福林贷”,解决单家独户的林权抵押小额贷款难;2019年,三明推出了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流转“变现”的“林票”。

林票是一种股权凭证,这也是三明沙县区率先推出的制度,它旨在通过林票,实现资源资产化、股权林票化和林农股东化,也让集体林变成村民的“活银行”。

不仅是林票,碳票也成为一个新的可流通、可交易和可质押的“有价证券”。

2021年5月18日,三明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村民喜领林业碳票。

据人民网报道,2021年5月,福建省三明市常口村的张林顺领到全国首张林业碳票。这张编号为“0000001”的碳票,承载着常口村3197亩林地在过去5年间吸收12723吨二氧化碳获得的收益,是一张可升值、可交易、可质押的“有价证券”。

2022年国庆节前夕,三明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收到首次出售“空气”的收益——林业碳票分红14万元。

常口村村民通过碳票获得经济交换和补偿,完全实现了“碳票变钞票”。

林票与碳票形成互补作用,它们都赋予了林农利用林票交易、质押、兑现的收益权,乃至成为林农的“摇钱树”。

2022年9月26日,原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升级”为福建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启动运行包含农村产权、林权交易在内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系统,业务包括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类知识产权转化、林权流转、林产品供销、农林物资(服务)采购等5大类品种交易。

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为高度市场化企业,致力于让林权资本化、交易市场化、生态产业化和产品品牌化,并持续完善林权、林票、林业碳汇等交易机制。

目前,三明市正在谋划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林票”交易平台。

“林票正在设计开发登记、抵押、交易软件系统,准备上线。”潘子凡称,当前碳票交易并不太活跃,主要原因是三明创新的碳汇方法学,与欧盟VCS和国家CCER等方法学有差异,目前只能在三明市域内交易。

“只要统一标准,我相信目标早晚会实现。”潘子凡称,三明林业改革,贵在坚持。

回首过去,三明林改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分股不分山”到“分山到户”,从林业金融改革、林长制、深化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到林业碳汇交易,似乎每项工作都极为艰难,但在任何一个时期,三明市委、市政府对此都从未松懈。

“我们所有的工作目标都很简单,让青山绿水真正成为金山银山。”黄敏称。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