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我在中央公园被撞倒之后,体验了美国的救护系统

发布时间:2024-03-19 14:51姬俊明来源:

导读昨天去中央公园跑步,大圈,10公里,天气很好,完成得也很顺利。结束跑步,我到马路另一侧,低头看手机的时候,一个黑人小伙子骑着自行车迎...


昨天去中央公园跑步,大圈,10公里,天气很好,完成得也很顺利。结束跑步,我到马路另一侧,低头看手机的时候,一个黑人小伙子骑着自行车迎面过来。

他的速度有点快,刹车不及,我也来不及躲避,就撞在一起了。这也让我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来体会中央公园的救护系统和美国的医疗。

坦白说,撞得真是不轻。他比我先爬起来,我刚跑完步,即便没被撞,也不太利索了,不由发出阵阵惨叫——当然是中文的。一个英文单词也没想起来。

很快就有4个路人过来,距离我摔倒可能不到10秒钟。两个小伙子把我拉了起来,我跳了几下,确认自己没有骨折。一个大姐制止我,扶着我在路边坐下。她马上拨打了911.

因为是中央公园的主道,可能只有一分钟的时间,警察就来了。他们开始询问,主要是确认我的语言,中国人?广东话还是普通话?他们要求助翻译系统。

三四分钟的时候,救护车也来了。

我有点尴尬,因为这时候警车、救护车加起来有4辆,警察和医护人员十多个,阵仗太大了。如果在国内,双方确认都无大碍的话,就是各回各家了。这时候我用英语告诉他们,我是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在这里跑步。

医生开始给我做简单的检查,看眼睑、口腔,主要确认有没有生命危险。然后是颈椎和关节……他们把我抬上担架,弄到救护车上。一个医生开启翻译系统,应该是AI,但是翻译得很顺利。

总结看,这个救护系统大概是这样的:

普通人的帮忙:非常有经验,把我扶到路边,避免二次伤害,马上报警;

医护人员赶到,主要排查致命伤害,做好急救准备,固定在担架上,重点防护的是颈椎;我的右手、右膝和脸颊都有破损,但是他们对外伤基本无视;主要观察意识情况,以及内脏有没有受伤;

以救护伤者为主,全过程没有问事故是谁的责任之类。

过了一会儿,基本确认我没什么大问题。他们说:为了确保你的健康,还是要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去做X光。

我想起传说中的美国救护车的天价费用,不由担心起来。他们说:放心吧,免费的,我们是公园的医务人员,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现场出现的警察和医生,都是中央公园救护系统的一部分。他们开着车,把我送到哥大旁边的医院。救护人员用担架车直接把我弄到急诊室,无缝对接,也没有挂号这些手续。

大概5分钟的样子,他们把我转移到医院的病床上:接下来医院会对你进行一系列检查。到这里,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在医院待了一个多小时。

一位医生过来做了一系列基本检查,重点是头部和颈椎。她说了自己的方案:打一针预防破伤风的针(因为我说上一次打至少是10年前了);吃一次止疼和消炎药;拍X光检查。

一位护士过来为我打针,直接拿了三片药给我服用。一位黑人护工推我去拍片,他已经70岁了,很健谈。

后来,值班医生过来说,尽管结果还没完全出来,但是应该没什么问题,可以回家了,周一可以的话带保险卡来登记一下就行。

今天早上手机短信收到保险公司的短信,告诉我附近几家可以处理受伤的点位以及注意事项,看来他们已经收到了医院同步过来的信息。

整个过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相关人员的专业性,他们始终抓住核心问题(避免严重伤害),对皮外伤根本没看一看,也没有什么碘酒、药水、喷剂……可能美国人平常也很大条,根本不在乎这些。

第二,各个环节沟通非常流畅,根本没有“这事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的扯皮印象。这一点很了不起,因为过去看过一些报道批评美国医疗系统的臃肿和低效。但是实际上,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人的大部分精力,还是在处理自己擅长的事,没有多余的内耗。

这是我2019年我开始跑步以来的第四次受伤,也是第三次和自行车有关的伤害,前两次都是我自己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受伤都比这次严重。

过去三次受伤,我都没有去治疗,都是自己养伤,这次却惊动这么多人,还出动救护车,实在过意不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里的“命”还是很值钱的。通过制度建设,已经覆盖到“自行车车祸”这种级别的伤害。

纽约真是神奇的地方。因为街上基本没有摄像头,很多治安案件警方都没太大办法,但是,救护系统却仍然是高效的、奢侈的。在曼哈顿经常听到救护车呼啸,甚至到了影响人休息的地步。没想到,自己也遭遇了一次。

有过这次经历,我对中央公园的喜欢更多了一分:它不仅是生态公园,也是一个文化系统(很多展览和音乐会)和社会系统。人们既在这里锻炼身体,也变成更好的人,彼此信任和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