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满江红》除了是一部电影,还是一个词牌

发布时间:2023-02-02 16:53:00柴影贵来源:

导读《满江红》电影当下正在热映,而题名岳飞所撰的这首“怒发冲冠”词,无疑已成千年来最著名的一首《满江红》。但史上其它的多首《满江红》作...

《满江红》电影当下正在热映,

而题名岳飞所撰的这首“怒发冲冠”词,

无疑已成千年来最著名的一首《满江红》。

但史上其它的多首《满江红》

作者同样显赫

故事同样精彩


01

关于《满江红》的由来,明代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才子杨慎在《词品》中以为,“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有《上江虹》,即《满江红》。”

当代学者谢桃坊指出,《上江虹》这样的曲名并不见于唐人所用词调,不排除唐传奇杜撰曲名的可能。且从音乐上看,《上江虹》下有原注“正商调,二十八叠”,而《满江红》则属“仙吕调”,两者之间在音乐上并无渊源。故杨慎之说实在缺乏依据,似为个人臆断。

《满江红》词牌的来源除了难采信的“曲名说”之外,还有“水草说”和“江景说”。“水草说”意为满江红本是一种小型水生植物,秋冬时节因叶内含有花青素而呈现一片红色;“江景说”则认为唐人白居易在《忆江南》词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描绘日照大江、绛红一片的江景,《满江红》词牌名因此而生。

虽然调名来源莫衷一是,但今日所见的最早《满江红》,却出自北宋柳永。


近代人书柳永词《蝶恋花》

《满江红·暮雨初收》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不晚于公元1034年。据宋僧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这一年九月范仲淹被贬睦州,途中遇见岁祀迎神,已听闻‘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句,可见范仲淹对这首词当已不陌生。

《满江红》词调大致分为仄韵、平韵两种,仄韵的始创者正是柳永,平韵则是南宋姜夔。虽然词牌的变体繁琐多达十数种,但大略而言都有三个特点:

1.前后段中各有两个七字对句,要求对偶须工整,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后段起始的四个三字句一般须对偶,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也有不对偶的例子如辛弃疾的“君若问,相见事,料长在,歌声里”。

3.前段的第七句和后段的第九句,句式皆应为三五式的八字句,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其实从唐代到五代,词一般都为字数简短的小令,如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或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全篇不到五十字。宋朝以来承平时日渐多,词的字数随着生活的日益富足安逸也越来越多。到了柳永的年代,他终将长调发扬光大,《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又或《望海潮》“东南形胜”都是百字左右的长调。在他的《乐章集》里,更有《戚氏》这样两百字以上的超长调。

柳永虽然将长调带上了历史舞台,使宋词渐趋发展为能与唐诗交相辉映的文学体裁,但此时如《满江红》这样的长调,其题材大多还是闺怨离愁、相思别绪这样的绮丽情怀。真正拓展其词风、令其发出“仰天长啸”般雄浑声响的,还是千古一人苏东坡。

02

北宋胡寅在其《酒边词》的序言里,有一段评论苏轼对宋词贡献极精辟的言论:“……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花间词派)为皂隶,而柳氏(柳永)为舆台矣。”

苏轼逝世时胡寅已三岁,基本算是同时代人。可见有时不必经过时间的沉淀,时人即有千载不易的评判。苏轼以《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几以一己之力提升了词的境界。


苏轼画像

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轼有粗无细。1080年他被贬黄州后,多得一江之隔的时任鄂州太守朱寿昌斡旋照拂,全家才能在官驿临皋亭中安身。每逢重阳时令,朱寿昌还会邀请苏轼赴宴,因此苏轼也就时常心存感激,有了这首《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词的影响力,在当时即已广传海内。五十余年之后的1138年,岳飞从江州率部驻屯鄂州,有感中原昔日繁华如今却满目疮痍,于是也作一首以“黄鹤”收尾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武汉黄鹤楼顶的一轮明月。图据 IC

与另一首《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相比,这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据岳飞存世墨迹而来,从无争议。然而毕竟是前者的影响更大,以致于明末的抗清名将张煌言(张苍水),便曾写过一首沿袭“怒发冲冠”词原韵的《满江红》: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张煌言这首词,在岳飞身后的《满江红》中其实并不算上乘之作。跟苏轼一样,南宋辛弃疾也是豪放和婉约两造俱精的大才。他既能写沉郁的“楼观已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满江红·过眼溪山》),也能写词句惊艳的“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满江红·点火樱桃》)。辛弃疾之后,知名的《满江红》词作尚有如南宋女词人王清惠的“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满江红·太液芙蓉》)、元萨都刺“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满江红·金陵怀古》)、明文徵明叹岳飞死于赵构而非秦桧之手的“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满江红·拂拭残碑》)等等。

张煌言身处异族侵华的时代,与岳飞当年极相似,所以1902年时章太炎才会大声疾呼“愿吾越人,无忘张煌言”,将其视为中国近代革命的精神导师。尤其明朝之后《满江红》“怒发冲冠”逐渐为人熟知,而无论明末还是清末,每逢家国危殆总会是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是以越是后人作词,越会以慷慨激昂的“壮怀激烈”为主调,《满江红》词牌原始的柔媚婉约意味逐渐远去。

03

章太炎疾呼一年之后,二十八岁的秋瑾在北京写下《满江红·小住京华》一词: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894年,祖籍绍兴的十九岁秋瑾被父母许配给湘潭开当铺的王廷钧为婚,但秋瑾与出身暴发户的浪荡子弟丈夫注定不是同路人。1900年王廷钧用钱在户部捐了个官职一家人赴京,却因庚子战乱而返乡,1901年秋瑾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一年后王廷钧回京复职,秋瑾携子一同前往。于是在1903年的中秋,正处于觉醒中的女战士写下了自抒胸臆的“俗子胸襟谁识我”,更身着男装到戏院看戏因而轰动一时。

万人艳羡的官太太不当却要去造反,王廷钧做梦也无法理解这样的女人。两人的婚姻一年后终结,秋瑾变卖首饰东渡日本。在东京,秋瑾在黄兴住处加入了刚刚成立半个月的中国同盟会,并在回国后与徐锡麟筹备起义,终至事败牺牲。东京时相识的同乡周树人,十年后以秋瑾为原型写了小说《药》。


秋瑾像

当时的革命者不止秋瑾一人。1910年,同样从日本归国的数名革命者图谋刺杀宣统帝生父、摄政王载沣,领头的是一名同样祖籍绍兴的二十七岁青年。在2001年央视为辛亥革命90周年献礼的电视剧《孙中山》中,他在启程前弹着吉他、高歌“潇潇雨歇”的《满江红》。现实中的他亦曾在1940年庚辰中秋写有一阙《满江红》,但如今早已灰飞烟灭。

革命者的前赴后继终有回报。1911年武昌起义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垮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当时尚未看破红尘的李叔同激动不能自已,写下《满江红·民国肇造填此志感》,堪称民国成立时的第一首赞歌: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侭大江东去,馀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

词曲双全的李叔同,并未给这首词配曲演唱。据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朱舟考证,1920年在北大音乐研究会的《音乐杂志》上曾刊载一首《满江红》古曲,配的是萨都刺的《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到了1925年,与杨绛姑母杨荫榆同族同辈的音乐家杨荫浏将《满江红》“怒发冲冠”与这首古曲相配,从此才成为国人常诵之歌。而电视剧在1910年的镜头中便出现这一曲调,未免稍显穿越。

配上曲调之后的《满江红》传唱广泛,也使得后来多有模仿。1939年,远徙昆明的西南联大定校歌为张清常谱曲的《满江红》词: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但词作者究竟是罗庸还是冯友兰,至今尚无定论,有说冯友兰的贡献只是将罗庸原词中的“倭奴”改为“仇寇”。无论谁人所撰,这首精炼典雅的《满江红》都集中体现了国难之下的不屈意志,更激励众多联大师生毕生为国效力。1978年,去国多年的杨振宁首次回到昆明母校,就在西南联大纪念碑前高唱此歌。

西南联大虽然最终消失了,但《满江红》却一直史不绝书。1963年元旦,郭沫若也信笔写下一首《满江红》:


郭老亲笔《满江红》:“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在此十年前眉山就已并入乐山专区,于是苏轼就此和乐山沙湾的郭老成了同乡。

启凌/文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