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迎接2023,阿里的“进”,逍遥子的“定”

发布时间:2023-01-05 16:38:13庞亨榕来源:

导读 原标题:迎接2023,阿里的“进”,逍遥子的“定” “发展...

原标题:迎接2023,阿里的“进”,逍遥子的“定”

“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决今天碰到的很多问题”。

作者|小葵

编辑|原野

更多的变化正在2023年发生。

序章从2022年岁末就陆续出现。不管是刘强东在高管会上的怒斥,还是马化腾在内部会议中的开炮,一切都指向同一个信号:2023对于互联网公司格外关键,而每个掌舵人都在思考如何求变。

信号出现在阿里则更加直接,12月29日,2022年倒数第二个工作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逍遥子)发布全员信,宣布2023年定下的基调是“进”,同时宣布了新一轮组织构架调整,张勇将亲自兼任阿里云总裁,多位年轻高管也被委以重任。

纵观全球顶级公司,历来都是组织服务于战略和业务,阿里巴巴更是以组织能力和战略远见著称。从组织调整的逻辑中,往往可以直接窥探出阿里接下来要调整的战略和业务方向,它因此也成为外界高度关注的对象。

01 聚焦第二增长曲线

阿里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其中最受关注的变化,显然是张勇兼任阿里云总裁,并直接分管钉钉,大数据专家周靖人也升任阿里云CTO。

在互联网公司中,一号位直接兼任业务线总裁的情况并不多见。要么是业务明确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线,发展早期又需要调集多方资源,一号位亲自上线,更能向资本市场彰显决心。典型案例就是雷军卸任大量小米关联公司职务,亲自挂帅造车。

要么,是核心业务发展受阻,需要一号位重新出山。比如最近重返前台的多位互联网创始人,纷纷开始管起了具体业务。

阿里云拿到的剧本,大致可以分到第一类。但与新晋入场的小米造车不同,市场份额超过34%的阿里云,连续四年稳居公有云市场行业第一。它已经不需要用张勇亲自挂帅的举动去向市场表决心,在组织服务于战略和业务的阿里,这样的人事调整只是意味着,阿里云接下来会有业务层面的大动作。

类似的命运,其实也落在腾讯视频号身上。区别在于,马化腾是用一场注定上热搜的发言为它定调,张勇则选择亲自上阵。毕竟,在战场上,没有什么比主帅拔剑冲锋更能振奋人心了。

阿里对云计算的布局开始很早。2014年时,大数据云计算已经与全球化、乡村一起,并列成为阿里的三大战略。从组织架构来看,从2018年开始,阿里云的战略地位在集团内也一直在提升。

2018年,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时任集团CTO的张建峰担任总裁,这在当时看来,已经属于高配。在张建峰的带领下,阿里云实现了从低层数据中心到上层原生软件的搭建,建立了完整的自研技术体系。

2020年,“云钉一体”战略推出,阿里云与钉钉全面融合。当时,张勇重新定义了云服务的未来——基础技术能力由阿里云智能满足,钉钉在阿里云智能中承担“端”智能,这是阿里在B端落地商业服务的关键。相比华为云和腾讯云,这样军团作战形成的全套解决方案,也可以成为阿里云的独特优势。

张勇的预判在接下来的2年,逐渐得到验证。

阿里云获得Gartner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认可。凭借在B端商业服务取得的巨大进展,2022财年(2021年3月30日-2022年3月30日)阿里云营收突破千亿,这是阿里云首次实现盈利,也是国内唯一。作为仅次于中国商业的第二大营收板块,阿里云已经成为集团“现金牛”。

与上述组织架构调整相匹配的是,从阿里云事业群升级的2018年开始至今,阿里云的国内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根据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H1&2022Q2)跟踪》报告,在IaaS+PaaS市场,阿里云以33.5%份额排在第一位,华为云(11.1%)、腾讯云(10.7%)、天翼云(9.4%)分列2-4名。

在2022年致股东信中,张勇进一步聚焦,将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作为阿里巴巴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的方向和指引。今年二季度业绩会上,他再次提到目前的产业数字化大趋势,大量行业需要数字化升级,所以,“云”不是周期性机会,而是结构性机会。

一个行业共识是,云计算是当下产业互联网增长预期确定性最强的赛道,前有东数西算、平台经济等一系列政策加持,后有数字智能化带来的产业升级,覆盖互联网、汽车智能化、金融、能源以及传统政企等诸多领域,具备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参与者来看,以阿里云为首的中国云厂商在核心技术上自研且有技术壁垒,从而让中国能够在关键技术上缩小与美国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率先完成弯道超车。

吴晓波在2023跨年演讲中谈到,Gartner研究了6家企业,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铁人九项比赛基本上是美国公司排在前面,但从2021年的数据看,阿里云有4项得到了最高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云原生的148项核心应用中,由中国互联网公司发起的有37项,占到25%,其中阿里云发起的有13项。

更多利好还在陆续出现。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平台企业、数字经济给出了明确的支持信号。这将有望助推云服务商快速打开体量庞大的政企市场。

但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攻克政企市场需要云服务商付出更大的教育和产品技术成本。即使作为行业龙头的阿里云,它不仅要面对华为、腾讯的竞争,还要应对以电信、联通等为代表的国资云——后者正跑步入场,具有巨大的血统优势。

虽然未来充满变数,但阿里云仍然具备明显优势。

2022年Q3财报中,在互联网客户收入减少18%的影响之下,阿里云仍然取得207.5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速4%。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非互联网客户合同金额占比提升到58%,“非互联网行业强劲收入增长主要由金融服务、电讯及公共服务行业所驱动”。

承载全村希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已经苗头十足。这时候,需要添一把柴火了。

在宣布兼任阿里云总裁的1个半小时后,张勇就以内部信的方式吹风,800多字的邮件里,12次提到客户,6次提到信任,比如,“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从来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标语,而是支撑我们每一天获得成长的基石”“稳定和安全是对客户最基本的责任”。

这样的措辞,不太符合张勇平日里的儒雅谦和风格,也更凸显他对阿里云业务的重视。显然,张勇想要的“进”,并非数据层面的增长,而是更有质量的、回归客户至上初心的前进。

02 敏捷组织

其实尽管每年的关键词不同,但张勇接手阿里以来操刀的历次组织架构调整,却是有清晰主线的,也就是“敏捷组织”。这是一以贯之的“定”。持续的战略底色对于一家企业的长期发展,具备重要的稳定器作用,尤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一把手的“定”,本身就可以成为创造确定性的最丰饶的土壤。

1805年10月,英国海军通过创新战法,打败了战船多出30%的法国西班牙舰队。

在当时的海军作战中,传统打法是船只排成一行,双方在平行位置互相发射炮弹,直到一方落败。将领船只一般位于中心,方便监控战局发出指令。而英国将领纳尔逊选择将舰队分为两队,并赋予其主动行动权。随后,两队合力,形成特定角度,把对方舰队的一字长蛇阵切成三段,打乱对方阵型,阻碍了指挥官的命令发布,最终大获全胜。

如今看来,这也是敏捷组织之于传统组织的胜利。关于敏捷的一种定义是:在VUCA的环境中能够快速反应。所谓VUCA,即:多变的volatile、不确定的uncertain、复杂的complex、模糊的ambiguous。它最早用来形容军事环境,后来又被广泛应用到商业领域。

从2015年接任集团CEO以来,张勇主导的历次组织结构调整,核心关键词都是敏捷组织。

比如2015年推行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就是通过建立统一中台,服务所有的前台业务,更加敏捷地响应需求,反映客户和市场的变化。

中台解决的核心痛点是组织臃肿。当时,互联网公司普遍面临着业务需求多与技术资源不足的痛点,多条业务线争夺技术资源,重复建轮子的情况比比皆是。于是,阿里推出中台战略之后,包括腾讯、京东、字节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将组织结构调整为“前台-中台-后台”架构。中台也成为零售业、制造业、保险业等多行业的标配,多家头部企业建立起数据中台、技术中台、营销中台等。

不过,很多效仿者只是学到皮毛。一位头部保险公司互联网事业部的中层管理者,曾经主导公司营销中台的搭建,他告诉略大参考,中台在搭建初期确实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后续配套调整没能跟上,最终不了了之。因为阿里中台之所以成功,依赖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敏捷的组织变革。

在“大中台,小前台”战略推出后,阿里在2016年-2019年又进行了10余次组织调整,涉及高管换岗、部门合并,为拉通中台提供了组织基础。这是张勇信奉的方法论:用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驱动先进生产力的释放,用组织的创新去驱动业务的创新。

2021年底,张勇再次宣布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整合设立中国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两大业务板块。其中,戴珊在出任中国数字商业版块总裁的一周之内,就对组织架构进行大幅调整,通过三大中心的设立,提高组织灵活性和执行力,实现淘宝天猫的进一步融合。

图:戴珊

这是典型的阿里组织学,组织架构的调整直接服务于战略和业务。张勇在2021年主导的这场调整,分别聚焦的是消费和全球化。这二者加上云计算,正是阿里在2022致股东信中强调的三大战略重点。

“面对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我们的组织必须变得更敏捷。敏捷组织的建设必须从集团顶层开始做起。”张勇曾经在《让组织更敏捷,让文化更简单》的内部信中这样写道。

他主导的历次组织架构调整,看似发力方向不同,但都指向了拥抱变化。这种模式颇像战国时期的“纵横之术”,我们很难评价合纵与连横的优劣,只要选对了时机,都可以产生奇效。在张勇看来,当一个业务处于快速发展期,就需要它纵向切入、独立成长,哪怕中间会付出一定的协同损失,因为速度比协同产生的价值更大;当一个业务进入到相对稳定期,对效率提升的需求变大,就把它横过来,更好地实现能力共享。

这也符合敏捷组织的最大特征:柔性动态。对于阿里这样拥有超过20万员工和众多业务分支的大公司,敏捷的最大意义在于:快速响应、随需而变。只有如此,才能预测和回应新兴市场机遇。

船小好调头。在拥抱变化这件事情上,小公司往往反应更快、调整更及时。这是由系统的排异反应决定的。大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高度平衡和稳定的系统状态,对创新和变化天然排异,因为后者必然会影响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Spotify是全球最大流媒体音乐平台,其创始人Daniel Ek曾经提到:我们快速失败,快速学习,快速进步,我们的目标是比对手更快地犯错误。在Spotify,公司业务也被分成若干个板块,像单独的创业公司一样完全独立运行。

在全球范围内,敏捷组织成为大公司拥抱不确定性的工具。尤其在刚刚开始的2023年,大疫三年告一段落,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同步增强。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意义重大。数据早已不再是唯一的竞争维度,以组织健康度为基础的综合实力,才是更重要的考量标准。

当然,始终保持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同样重要。历史上很多王朝与超级公司的倒掉,都始于停滞。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即使最强大的企业,如果不面向未来采取行动的话,也会陷入困境。张勇在此次组织调整的全员信中也写到:

“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决今天碰到的很多问题”。

03 多元化与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组织架构调整后,阿里集团迎来首个80后CTO,更多的新人开始走上关键岗位,其中包括少壮派阿里人,也包括新阿里人。

吴泽明(花名范禹),1980年出生,2004年加入淘宝网技术部,经历了淘宝完整的技术演进。2015年,刚刚接任CEO的张勇,一次破格提拔了7名80后高管,组成班委会,直接向自己汇报。其中就有时任天猫产品技术部研究员的吴泽明,还有蒋凡、庄卓然等。

图:吴泽明

吴泽明成为2016年、2017年双11的总技术负责人。2017年2月,阿里合伙人第三次扩编,吴泽明成为新增4人之一,他也是合伙人名单中的首位80后。2018年,吴泽明升任阿里零售技术事业群总裁。2020年12月,兼任阿里本地生活CTO。

从吴泽明的成长路径可以看出,从2015年班委会开始,阿里着重培养、锻炼、提拔的新人逐渐登上高管舞台。正如张勇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淘宝”,吴泽明与程立的交接,可以视为阿里技术团队少壮派开始挑起大梁。他们或将重新定义淘宝,甚至阿里。

出任阿里云智能CTO的周靖人,是新阿里人崛起的缩影。作为前微软研发合伙人,他曾经带领团队研发了支撑着微软必应搜索,Office 和 Windows 等公司产品的高能性大数据计算平台。他在2016年7月才加入阿里,作为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出任阿里云首席科学家。

他在云技术、产品、商业化层面更具优势,早在数年之前已有坊间评价他为“狠角色”。2018年双11,他带领的技术团队,扛住了全球最汹涌的交易洪峰。

此外,本次出任CPO(首席人才官)的蒋芳,是比童文红还要资深的元老。作为追随马云创业的十八罗汉之一,这是她第二次出任CPO。蒋芳行事风格是柔中带刚,待人温和,但曾经多次临危受命处理内部贪腐事件。可以预见的是,在阿里决定积极“进”取的2023年,这位老蒋将起到坐镇督战之用。

图:蒋芳

与一些人刻板印象中,相对封闭的阿里组织文化不同,开放、活力和多元化同样构成阿里的基础,特别是新老有序交替。在阿里,司龄5年以上的员工可以佩戴橙色工牌。这是专属于老员工的荣誉。而与此同时,不断加入的年轻人也持续为阿里带来新的活力。张勇不止一次强调新人的重要性,“一代的阿里人创造一代的阿里巴巴,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推动公司往前走。”

张勇曾经提到,阿里文化的内核原浆就是相信人和社会的美好。2015年张勇接任CEO初期,坊间一度有过关于阿里文化稀释的担忧。如今看来显然是多虑了。对企业文化的传承并非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由一代一代人源源不断接力完成的。阿里的合伙人、班委、老人轮岗等机制,也提供了稳定制度保障,让新人能快速融入,老人总有新业务。

最后回到“进”。

这个关键词释放出的强烈信号是,2023年的阿里会有更多进攻型的动作。类似场景已经出现在2022年双11的淘宝直播,它成功挖来抖音头部主播罗永浩和俞敏洪。当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淘宝直播间,跳动的成交订单里,也传递着淘宝直播要继续加固行业老大地位的决心。

类似的实质性动作应该已经在路上。组织架构调整先行,战略和业务迅速跟上,过去几年里,张勇已经数次展示自己作为节奏大师的能力。作为一号位,此次他亲自挂帅阿里云,成为组织架构调整中的一部分,阿里后续的调整动作,应该会更加快速敏捷。

2019年3月,张勇在盒马鲜生管理会上发表内部讲话时曾经提到,点燃别人的最好方式是先点燃自己。作为leader,最终有些路要一个人走,有些责任要一个人扛,有些决定要一个人做。

显然,张勇已经点燃自己,来迎接这新的一年。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