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阅读超纲”“学习超纲”是谬论:当随兴趣指引,岂可自我设限?

发布时间:2022-12-23 16:02:35支俊蓝来源:

导读回忆自己阅读的经历:作为70后,生活在一个知识比较贫乏、信息非常闭塞的年代,机缘巧合,我喜爱上了阅读。父母都是先进工作者、单位里的项...

回忆自己阅读的经历:作为70后,生活在一个知识比较贫乏、信息非常闭塞的年代,机缘巧合,我喜爱上了阅读。

父母都是先进工作者、单位里的项目带头人,终生都很忙碌。即便是节假日,双亲都在加班,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所以他们常把我放到单位图书/资料室,以防走失或在瞎玩儿时受伤。中午,父母中一人带我去食堂吃饭,饭后再送回阅览室。

部队大院的资料室,很晚都有人值班。所以经常到天黑得像锅底一般,父亲才结束加班带我回家。相较而言,母亲学校里图书室到点下班,我就带出几本书,到其教室里继续阅读,她总在给绩差生补课,带我回家时也常是披星戴月。

此类阅读条件,对70后普通家庭孩子很难得,几年的阅读经历也养成了我一生阅读的爱好。当书籍阅览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就感觉头脑里似乎开了扇窗,越读心里越敞亮,感到很舒爽……这就是所谓“阅读的快乐”。

我看书不分文理、不分年级,绝大部分都是教辅材料之外的“杂书”。

这一阅读习惯,培养了不拘泥于文科、艺术类、理工科之学科壁垒的观念。后来在事业道路上体现出价值。刚工作时在广告公司干平面设计,单位组织看《Armageddon(世界末日)》,看完电影大家吃饭时闲聊,创意部的文科艺术类师兄师姐们都嘲笑那电影太搞了,而我用两张餐巾纸大致推算出小行星撞地球的动能,以及地球拯救者用多大爆炸力可将那小行星炸裂,以证明电影的构思并非虚妄。

当时有些尴尬,创意部同事没人接我话,而技术部不少理工科同事说我的计算基本正确。那时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遂继续幻想:对小行星和陨石,既然可将其炸碎,也可换种思路将其俘获,成为地球的新卫星。技术部同事转而嘲笑:说到底,你还是创意部的艺术类疯子……

一年多以后,前任设计部主管辞职,我被意外越级提升为主管。后来老板才说出原因:那次观影后吃饭时,那通计算和奇葩脑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由于公司业务转型,准备承接大型车企的广告代理,他希望由具备一些理工科知识,又是艺术专业、思维活跃,且胆子较大的设计师,来带领平面设计团队。

偶然之事奠定了我前半生的事业走向,而其基础,是长期阅读打破了头脑中的一些障见:根据书本理论知识,那些设想方案并非完全离谱,科幻一下有何不可?既然已是科幻电影,为何不能进一步做其它路径的科幻呢?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人生还能做出什么漂亮作品?

现在有个说法叫“超纲阅读”,指责有些学生超越了自己年龄段的教学大纲,阅读了更高阶的书籍和资料。如果按此观点,我的阅读绝对超纲,而且还是不务正业、净看闲书。

“超纲”的原意,是指考试超出了教学内容,必须用尚未教授的高年级知识才能解答。这是规范教育者的行为原则,“超纲考试”应该避免。但哪有限制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道理?教学大纲,是教育的基线,是用来兜底的,而非上限,哪有把一般课程当做教育天花板、不许逾越、禁止优秀人才超越的道理?

人的头脑,个体差异性非常大。有些人可能在文科、艺术类方面更敏锐,能达到150分,比考试满分还高,但在理工科、数字等方面敏感性较差,只能到60分;有些人则相反,可能在理工科、数字等方面更有天赋,能超越考试满分达到150分,但在文科、艺术类方面只能到60分。

还有些人,能在文科、艺术类、理工科等多学科之间打开通道,甚至推倒隔墙,成为伟大的多才多艺者。譬如:爱因斯坦,在思考相对论、论证量子力学的同时还拉小提琴。有些人虽能兼修文、艺、理工等多学科知识,但与伟大无缘,只能做些普通的跨学科工作,譬如把科普类作品写得比较生动易懂,能力再强些者,能创作科幻小说。

当然,也有些资质一般者,在理解、记忆、转化等方面,能力不是很强,这就需要设置阅读底线,以确保其达到一定的学习效率、掌握相当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为何要以底线作为上限,来限制各类不同的头脑呢?或许是因为有些老师自身水平有限,难以全面指导学生在各学科深入阅读以及活跃的思维,才提出所谓“阅读超纲”问题,但这实在太过滑稽了。

教育应该本着因材施教、尽其所能的原则,以促进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阅读或自我学习是必由之路。希望在这阶梯的攀登过程中,没有什么超纲或不超纲的限制。

美逸君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