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3D打印技术助力,南理工团队让微纳卫星更轻了

发布时间:2022-12-04 17:04:56杜璐娥来源:

导读 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曹佳音 记者 于露)12月3日,第二届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线下会场,...

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曹佳音 记者 于露)12月3日,第二届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线下会场,南京理工大学还发布、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微纳卫星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应用和最新成果。

△会场

据了解,会议由南京理工大学发起创立,旨在构建一个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助力中外顶级学者的学术对话和互通互鉴,以凝聚全球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增材制造的创新和发展。

△学者作报告

本次大会邀请到了中国航天科技总工程师王国庆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院士,以及来自美国、德国等地的12名增材制造领域国内外顶级学者带来精彩报告。学术大咖联袂演讲,中外学术思想、观点、成果的碰撞,让不少参会的人员直呼干货满满。

△应用3D打印技术的卫星模型

在线下会场,南京理工大学还发布、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微纳卫星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应用和最新成果。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江苏省“高端制造装备与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刘婷婷教授介绍,新一代微纳卫星极限追求小型化、高功能密度,南理工微纳卫星与整体制造实验室创新提出结构-电路整体增材制造新方法,将微纳卫星的导电线路内生共成形于结构体内部、功能载荷随形嵌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台多机械协同整体增材制造装备,有望实现“结构-电路-器件”一体化制造,将微纳卫星体积减少30%以上、功能密度提升30%以上。“实验室应用3D打印技术,这五年一共研制并成功发射十几颗微纳卫星。卫星越轻,就能携带更多载荷,提升了卫星的性能;卫星的微型化和低成本化,也让未来快速和批量制造成为可能。”

△刘婷婷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理工大学在3D打印领域的人才培养上,采用“引进+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多名青年教授,并从无到有建立了增材制造模拟研究方向;自主培养了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近10名,已发展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增材制造创新研究团队,在3D打印小卫星、智能化增材制造平台等方面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团队。

(通讯员供图)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