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教师权威主要取决于哪几方面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1 22:25:59溥威顺来源:

导读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教师权威主要取决于哪几方面因素论文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从系统论看素质教育 ...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教师权威主要取决于哪几方面因素论文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从系统论看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作为一种教育系统工程,显然应该遵循系统科学的指导。

2、本文试从系统论角度谈谈素质教育。

3、 一、素质教育的系统论特征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培养人的身心素质,养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

4、它以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标志,发扬民主平等、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

5、这些基本特征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且相互转化,构成一个系统,具有系统论的某些特征。

6、 (一)素质教育的整体性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事物看成整体,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成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合的要素,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

7、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整体性。

8、这种整体性主要体现在: 教育目标的整体性。

9、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整体发展。

10、从纵向讲,即开发人的潜能、塑造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三者构成人的发展的三位一体结构。

11、从横向讲,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是对学生进行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等方面素质的开发、培养和训练于一体的教育。

12、而且,这种全面整体的发展还体现了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现在发展与未来发展的统一。

13、 2、教育过程的整体性。

14、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形成明确的指导思想,并有效地转化为教育实践,采取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及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建立科学评估体系,这一过程是一个系统流向,涉及到许多重要环节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15、 3、教育环境的整体性。

16、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应试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现象而提出的。

17、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一种教育和社会的“综合症”,其形成原因有教育内部因素,也有教育外部因素。

18、其中,外部因素是关键。

19、可以说,它表现在学校,病根在社会。

20、因此,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环境具有整体性,一是学校内部的环境;二是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二者构成统一的教育网络,对素质教育产生整体影响。

21、 (二)素质教育的动态性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有一个组建、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具有动态的性质。

22、系统这种变化发展的动态性,使各个系统能充分发挥“自己运动”的功能,达到最优的目的。

23、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24、素质教育对个体来说,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目标追求的最高层次。

25、其中,全面的发展即包括受教育主体各项身心潜能,尤其是心理能力的协调统一发展,并体现个体的个性特征、自主性和创造性;主动接受教育是发展的方法和手段,要求素质教育过程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支配下展开的,使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个体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生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而生动活泼则是发展的明显特征,因素质教育过程要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成为学生主体的一种乐趣和享受。

26、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上述三者是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

27、没有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就失去真正意义,背离我国教育方针;没有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发展将是机械僵化的;而缺乏生动活泼的精神,发展将永远无法进入较高层次,一切开发培养和训练都可能成为学生的负担。

28、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正是上述几个方面互相牵制、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

29、 2、素质教育面向动态的未来。

30、教育发展具有超前性,教育应该为未来培养人才,而不以升学或就业为直接目标。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主题报告中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

32、素质教育所订的目标正是朝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迈进的,这种目标体系具有超前性,立足于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

33、这种重视预测研究和培养未来人才的素质结构,正是应试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伟大生命力所在,素质教育使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以动态发展的态势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和动态平衡。

34、 (三)素质教育的有序性 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向较高级的结构发展,即为有序。

35、素质教育的有序性表现在: 素质教育的构成是有序的。

36、一般认为,素质是指人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

37、因此,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相应包括三个层面。

38、一是生理素质教育,这是基础;二是心理品质培养。

39、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促进前者的进一步完善;三是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40、这是以人的生理组织结构为物质载体,通过教育,使个体经过内在心理过程而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

41、这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

42、这三方面分层次有次序地构成整体性的素质教育。

43、 2、素质教育追求的境界是有序的。

44、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追求境界有别于应试教育。

45、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普及义务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均等开放,保证每个学生的身体、知识、道德和精神诸方面得到最基本的、合格地发展。

46、这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其次,素质教育是一种义务后教育。

47、即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让大部分学生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较高的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要求;最后,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即尊重学生差异,旨在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充分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

48、这三个层次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阶段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且需要向最后一阶段发展。

49、素质教育这种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是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工作的有序性的体现。

50、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系统优化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各个方面,既要注重自身结构体系的优化,又要考虑外部因素的优化。

51、这里,立足于系统论观点,提出几点有关实施的意见。

52、 (一)坚持素质教育系统的整体优化 素质教育正是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焕发出应试教育无可比拟的伟大生命力,这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53、从系统论出发,必须构建一套完整性、科学性的素质教育体系,这是素质教育实施成功的根本保证。

54、 第一,素质教育内容的整体规划。

55、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向学生传授全面整体的教育内容,充分体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56、而且,教师要以整体教育观去把握教育内容传授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57、 第二,教育方法的优化组合。

58、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各个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根据不同对象选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59、同时,还要根据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教育任务的全面性,善于谋求各种教育方法的最佳结合和互补。

60、 第三,整体优化教育途径,构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61、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班队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各种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统一的整体的教育网络,发挥整体功能,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62、当然,应该指出,课堂教学仍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或课外活动无疑对进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它应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二者不能本末倒置。

63、 第四,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优化。

64、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

65、因此,一方面应致力于建设一支观念新、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运用系统论整体效应原理,实现教师工作安排的最优化,合理搭配,注意发挥各人的优势,使教师互补长短,保持动态稳定,实现最佳组合。

66、 第五,教育评价体系的整体优化。

67、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教育评价体系。

68、首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评价观念,包括正确的整体观、素质观、人才观、学生观、发展观和教学观等;其次要制定一套标准合理、内容全面和科学的评价目标;此外,还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评价组织体制,以便及时地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导向。

69、 (二)增强素质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保持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才能趋于有序,保持活力。

70、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主动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增强开放性,以便使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丰富、充实和发展。

71、 创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包括学校内部条件和社会条件。

72、素质教育的落实,首先是要靠学校和教师,如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这是学校内部的教育条件的优化。

73、但仅此不够,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赖于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特别是人才选拔机制、升学筛选制度和劳动产品分配制度等方面应体现出重视素质、以素质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价值取向。

74、比较而言,后者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75、坚持开放性,就应看到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从社会发现问题,优化条件,变学历社会为人才社会,坚持社会条件与教育条件一起抓,形成有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大气候和内部小气候。

76、 2、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环境。

77、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全民教育的奠基工程,决非学校或教育战线孤军奋进所能奏效的。

78、只有实施开放性教育,调动社会和家庭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应有效果。

79、因此,必须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两翼,统一协调、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育人合力,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本质要求。

80、 3、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81、教学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单纯的课堂教学或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完成素质教育的重任的。

82、因此,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开放,向实践活动延伸,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精心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构建出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两大支柱有机结合的运作体系,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83、 (三)把握素质教育系统的协调性 教育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84、一个动态过程如不能维持其动态平衡便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

85、素质教育改革应认真研究系统中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找出其中合理的“度”,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效能。

86、例如: 考试与发展。

87、学校教育和教学没有一定的考试是不行的,但考得过多,或以考试分数衡量一切,专注于升学,也是背离素质教育的。

88、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但不是要取消一切考试,而是要求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使之适时、适度和适体,使考试为保证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

89、 2、教与学。

90、素质教育有赖于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有赖于教师的教,教应起主导作用。

91、但素质教育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

92、教是为了学,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

93、因此,教学过程中的重心要从“教师主体”转向“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94、 3、个性和共性。

95、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96、但它不排除培养学生的共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建立于“合格”的共性基础上。

97、人的培养需要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共性”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98、 4、课内与课外。

99、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内与课外的统一过程,单纯的课堂教学或过度的课外活动都是片面的。

100、课内侧重于集体形式的教育,课外则可较多地注重个别化教育。

101、二者应协调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并重,保证素质教育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

102、 素质教育中还有诸多关系有待进一步认识。

10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度”的问题,才能使素质教育各要素有机整合成一个效能最佳的完整结构,这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