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简短(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8-11 11:06:39姜朗鹏来源:

导读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简短,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孝感动天虞舜...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简短,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孝感动天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

2、性至孝。

3、父顽,母嚚,弟象傲。

4、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5、其孝感如此。

6、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7、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8、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9、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10、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11、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12、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13、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14、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15、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16、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17、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18、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19、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20、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21、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22、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23、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24、鹿乳奉亲周郯(tán)子,性至孝。

25、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26、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27、猎者见而欲射之。

28、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29、郯子,春秋时期人。

30、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31、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32、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33、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34、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35、百里负米周仲由,字子路。

36、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37、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38、”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39、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40、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41、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42、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

43、啮指痛心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44、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45、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46、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

47、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48、”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49、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50、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51、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52、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53、”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54、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55、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56、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57、芦衣顺母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58、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

59、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

60、父查知故,欲出后母。

61、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62、”母闻,悔改。

63、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64、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65、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66、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67、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68、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69、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70、”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71、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72、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3、亲尝汤药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74、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75、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76、仁孝闻天下。

77、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78、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

79、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80、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81、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82、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83、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4、拾葚异器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

85、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

86、赤眉贼见而问之。

87、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

88、”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89、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90、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91、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92、”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93、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94、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5、埋儿奉母汉郭巨,家贫。

96、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97、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98、”妻不敢违。

99、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100、”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101、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102、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103、”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104、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05、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106、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7、卖身葬父汉董永,家贫。

108、父死,卖身贷钱而葬。

109、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110、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

111、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112、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113、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114、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115、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116、言毕凌空而去。

117、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18、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119、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20、刻木事亲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ú]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121、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

122、木像见兰,眼中垂泪。

123、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124、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125、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126、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27、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128、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