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不是常见疾病(浆细胞性乳腺炎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2-07-16 16:36:13钱绍琳来源:

导读大家好,知识小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不是常见疾病,浆细胞性乳腺炎是怎样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知识小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不是常见疾病,浆细胞性乳腺炎是怎样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一般认为乳腺导管阻塞引起导管扩张,聚集物刺激导管壁,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乳腺导管上皮脱落破坏,导管腔内脂质溢出,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导管周围浆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本质上是乳腺导管扩张的晚期表现。PCM在国外占乳腺疾病的0.3% ~ 2.0%,在国内占1.9% ~ 5.0%。[1]占良性乳腺疾病的3.2%[2]。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据报道[3]最小发病年龄为2个月。近年来,PC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PCM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乳腺导管梗阻的原因可能包括:1。先天性乳头内陷或发育不良;2.哺乳障碍、乳汁潴留或哺乳困难、哺乳卫生条件差、乳管损伤等。3.细菌感染,尤其是厌氧菌、外伤、乳晕手术等。涉及乳腺导管;4.导管变性导致肌肉上皮细胞变性和收缩无力,腺体萎缩和变性导致分泌物潴留等。5.自身免疫性疾病;6.吸烟、束胸和乳腺导管损伤等。7.维生素a缺乏和相关激素水平失衡。2.临床症状[6,7]主要是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症状包括疼痛,乳房红肿,乳头凹陷,肿块与皮肤粘连。慢性瘘管、窦道、炎性脓肿和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其中,乳房肿块、红肿、疼痛、乳头溢液是最常见的四种临床表现。乳头溢液的特征有透明、白色、血性等。3.分型蒋洪川等[8]对25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并对乳管镜下95例PCM患者的乳腺导管病变特点进行分析和分类。I型3360乳腺导管扩张,毛细血管丰富,管腔内有白色絮状物,纤维网状结构。型:乳腺导管扩张,毛细血管丰富,管腔内有白色絮状体,病变位于乳腺窦角部;III型:壁粗糙,弹性稍差,病变主要在乳腺窦角。型(管壁粗糙,弹性差,可见出血点,病变主要在乳管远端。I型和II型被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手术治疗。III型也被认为是良性的,但应该定期随访和复查。IV型不排除恶性的可能。必要时可进行乳腺小叶切除,以明确诊断。结果95例PCM患者中,型21例,占22.1%。型43例,占45.3%,型18例,占18.9%。型13例,占13.7%。赵红梅等[9]发现导管扩张症(DE)和PCM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病理改变等。这些差异标志着同一疾病发展的两个阶段,各有其独立性,因此应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作者将该病分为三个阶段:慢性炎症阶段:以导管扩张为主,管腔内及周围有炎症反应;亚急性炎症期,导管内及周围炎症加重,有轻微疼痛,如乳房淤血囊肿或慢性小脓肿,但无明显脓液。 :急性炎症期乳房肿块伴有疼痛、肿胀、皮肤发红、轻度发热。第一阶段是DE,第三阶段是PCM,第二阶段是两阶段过渡。4.病理性DE主要病理改变3360 单纯乳腺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反应、慢性化脓性反应、异物浆细胞反应等。乳腺导管扩张继发破裂,异物肉芽和胆固醇结晶形成。病灶导管扩张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慢性炎症,伴有异物巨细胞反应。导管上皮周围有慢性炎症和纤维化。PCM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在导管扩张的基础上,有大量浆细胞浸润,伴有病灶组织溶解坏死,病灶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乳腺组织为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局部有小脓肿,乳腺化脓性肉芽肿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虽然特殊染色未发现霉菌,但不排除这种病变是由霉菌或特殊感染引起的。乳腺非特异性化脓性炎性病变中,可见明显的脂肪坏死及脂肪坏死引起的小油囊肿和小化脓性肉芽肿,偶见不典型静脉炎,部分区域有浆细胞浸润。少数病例难以找到病因,可能与血管炎有关。巨大肿块62例[10],直径1 ~ 7.5 cm(平均3.1 cm),切面多为灰黄色、灰白色,病变区边界不明显。肉眼可见导管明显扩张,管内充满灰黄色粘稠分泌物,管周有灰白色纤维状厚壁,但也有有或无明显扩张的情况。镜下,扩张的乳腺导管上皮萎缩,管腔内含有细胞碎片、脂质和脂肪酸结晶,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变透明。炎症反应明显,管壁坏死常见。周围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由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的结核样肉芽肿,常伴有脓肿形成。5.细菌学PCM细菌学检查常为阴性,推测应该有分枝杆菌[11]。引起皮肤软组织疾病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有:海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溃疡分枝杆菌。国外已经开展了脓肿分枝杆菌鉴定的进一步研究[12]。徐涛等[13,14]对PCM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应用IK抗酸染色和牛BCG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出率为60.7%和73.2%,提示这些PCM病例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感染密切相关,也可能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结核分枝杆菌L型引起的非典型结核感染引起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越来越多。如果诊断不明确,往往很难治疗。目前分支杆菌的检测方法有[15]基因序列PCR法、DNA探针技术、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检测、高分辨率融线PCR检测、DNA微阵列、PCR-DNA测序等。但由于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不确定性,它们没有大规模地进行。6.成像欧阳玉[16]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