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问答 >正文

布氏杆菌病特征(布氏杆菌病的详细介绍)

发布时间:2022-07-10 18:30:25濮阳启巧来源:

导读大家好,知识小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布氏杆菌病特征,布氏杆菌病的详细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布鲁氏菌病是一...

大家好,知识小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布氏杆菌病特征,布氏杆菌病的详细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的特点是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卵巢炎。这种疾病传播很广,几乎遍及全世界。该病曾一度在内蒙古、东北、西北牧区流行,在北方其他地区也有分布。人布氏杆菌病后,潜伏期一般为7-60天,平均2周。患者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患此病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严重程度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于某一部位。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

1.病因学

布鲁氏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容易造成流产或死胎。羊水、胎盘和排出的分泌物中布鲁氏菌的含量特别具有传染性。这种细菌存在于它的皮毛、尿液、粪便和乳汁中。细菌可排泄3个月以上。人可通过接触牲畜、食用受污染的牛奶和肉类、吸入含细菌的粉尘或细菌进入结膜而感染。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上。

这种细菌从受损的皮肤黏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它可以在淋巴结中存活、生长和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 ~ 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然后在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生长,可反复突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再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发热期2-3周,间隔约3天至2周。发热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波热。

同时,布鲁氏菌含有内毒素且细菌本身可引起人体过敏,导致各种过敏性疾病。骨关节病变,大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发生更早。布鲁氏菌骨髓炎是血液传播的布鲁氏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骼都可能受累,但脊椎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病变常侵犯大关节,髋关节炎最常见。

2.传播方式

牛、羊、猪是该菌的主要自然宿主,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结膜传播给人。

3.病变

广泛来说,受损的组织不仅是肝脏、脾脏、骨髓和淋巴结,还有骨骼、关节、血管、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不仅是间质细胞,还有器官的实质细胞。其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疾病最为明显。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1)渗出、变性、坏死,主要在肝、脾、淋巴结、心、肾,浆液性炎性渗出混合少量细胞坏死;(2)增殖性改变,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增殖,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常呈弥漫性,后期常伴有成纤维细胞增生;(3)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肉芽肿进一步纤维化,最终导致组织和器官硬化。这三种病理变化可以从急性期到慢性期交替发生和发展。如肝脏,急性期可见浆液性炎症,伴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然后变成增生性炎症,在肝小叶形成上皮样肉芽肿,然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混合性或萎缩性肝硬化。

4.临床表现

1)急性期

其中80%起病缓慢,经常出现腹泻症状,颇似重感冒。全身不适、疲劳、厌食、头痛、肌痛、易怒或抑郁等。持续3-5天。

10% ~ 27%的患者起病突然,以寒战、高热、多汗、游走性关节痛为主要表现。

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热,初始体温逐日升高,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发热病程约2-3周,间歇天数至2周,发热反复数次。除了这种类型的热,还有其他类型如松弛热、余热等。

多汗是自闭症的突出症状之一

超过76%的人伴有关节痛和发烧。疼痛如锥刺或钝痛,剧痛者如风湿、呻吟声,但关节疼痛程度与病变不平行。病变主要累及大关节,如髋、肩、膝等。呈单发或多发,不对称,局部红肿。也可表现为滑膜炎、腱鞘炎、肩周炎。少数是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疼痛大多是游走性的,而慢性期已成定局,疼痛固定了部分关节。肌肉疼痛,尤其是下肢肌肉和臀肌,严重者为痉挛性疼痛。

另外,睾丸炎和附睾炎是男性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单侧。个别病例可能包括鞘膜积液和肾盂肾炎。女性可能患有卵巢炎症、子宫内膜炎和乳房肿胀疼痛。但是人为造成的流产比较少。

2)慢性期

一般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但也可由无症状感染者或无急性病史的轻度患者发展为慢性。慢性症状不明显,也很典型,表现多样。慢性活动型有急性期症状,也可表现为长期低热或不发热、乏力、头痛、反应迟钝、精神抑郁、神经痛、关节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严重者关节僵硬、变形。

有些病人报告了许多症状,缺乏体征,类似于神经官能症;另一些患者表现为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如骨骼肌持续钝痛,反复、迁延,晚期部分发展为关节强直、肌肉挛缩、畸形、瘫痪。神经系统以神经炎、神经根炎和脑脊髓炎为特征。泌尿生殖系统,包括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症、子宫内膜炎等。

慢性且相对稳定型,症状体征相对固定,仅因气候变化和过度劳累而加重功能障碍。但是久病之后,体力不支,营养不良,贫血。

5.辅助检查

x线表现类似于化脓性感染。X线骨改变在发病后1 ~ 2个月逐渐出现,以骨修复为主,损伤较小。脊柱内常累及2 ~ 3个椎体,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破坏,但骨质增生显著。逐渐地,骨质破坏被不规则致密的新骨取代,椎体边缘形成明显的骨赘,前纵韧带钙化。

  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很高,患者多呈阳性。流行病学普查时,多用皮内试验,但在发病6个月内阳性率很低,而慢性患者100%呈阳性。

  6、鉴别诊断:临床上应与重感冒、风湿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7、治疗措施

  布氏杆菌病多选用四环素与链霉素联合应用,也可用复方磺胺加链霉素。最近认为利福平与强力霉素联合治疗,治疗好后很少复发。因布氏杆菌在网状内皮细胞内繁殖,药物难于达到,故用药后显效慢,却宜复发,要长时间、多疗程联合用药。有的因发现晚或误诊,留有后遗症,如关节变形,肌腱萎缩,肝硬化,残废或不育。

  急性期最有效药物为四环素,0.25~0.5g/次,每天4次。连服4周为1个疗程。停1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必要时可以加用链霉素。

  8、消毒措施

  细菌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月,在乳制品、皮毛或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细菌对光、热及化学药剂如3%的漂白粉及来苏水都很敏感,数分钟至20min即可杀死。可采用物理消毒法或采用常用消毒剂均能杀菌,如3%漂白粉液等。

  9、预防措施

  根本措施在于控制和消灭畜间布氏菌病的流行,切断传播途径和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9.1 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