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防控 >正文

4月26日疫情消息同心抗疫感谢有你上海记得

发布时间:2022-04-26 11:15:59滕绍钧来源:

导读 ▲抗疫暖心感谢语挂上申城街头。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一场场数百公里的逆行奔赴,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风雨来袭时,为了抗击疫情,为了

▲抗疫暖心感谢语挂上申城街头。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一场场数百公里的逆行奔赴,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风雨来袭时,为了抗击疫情,为了同袍情深,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义无反顾,选择与上海一起,与上海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同心抗疫,感谢有你,上海记得!

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它的痛与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自3月底以来,上海疫情严峻,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志愿者、保障物资等,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驰援上海。

医疗资源方面,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近5万名医务工作者和核酸检测力量支援上海。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陕西、江西、天津、海南、河南等省区市的医疗队陆续抵沪,支援社区核酸检测、方舱医院收治等。物资方面,苏浙皖鲁鄂川滇辽……十多个省市的各类物资和蔬果特产,接续送抵上海市民身边。

不管是哪里人,在上海就是一家人!各方力量与2500万上海市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扛过艰难时刻。

涉及2500万人的抗疫封控,是一道巨大难题,特别是在高度市场化、开放度极高的上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场苦仗硬仗里,要完成巨量核酸检测、筛查、转运等任务,也要兜好问诊配药、物资保供等民生急需。医护人员、快递小哥、卡车司机、消杀队员……当越来越多的精锐力量驰援上海,加入“守‘沪’者联盟”,如何兼顾他们的诉求、打通倾听渠道、提供好相应的服务保障,如何确保所有的驰援力量第一时间到位,也是林林总总、千头万绪防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方面,疫情中的上海在感激的同时,也显出了“措手不及”,这些“不周到”都是考题,上海正在全力以赴疏通渠道解决问题。

今天,驰援上海的脉搏仍在跳动,倾情守“沪”的温暖仍在继续,市民一次次为来自各地逆行者的身影泪目,所有这些可爱的人,他们为这座城市做的一切付出,上海记得,历史会记住。

支援核酸检测:只想着一起守住这座城

“在上海待多久,我没问过,我的家人也没问过。我想,当时上海医疗队去武汉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此次驰援上海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这样说。

截至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共计约5万名援沪医疗队员,与上海医务工作者并肩奋战在核酸采样、检测,及方舱医院等战“疫”第一线。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支援上海开展核酸检测筛查。本报记者 袁婧摄

他们在这里看过晨曦微露,也见过星起月升,经历过炎炎午后的热浪,也经历过薄凉寒意的侵扰……自始至终只想着,尽力完成任务,一起守住这座城。

3月31日深夜,江苏省连云港市援沪医疗分队304名队员紧急集结、星驰上海。年纪最大的超过50岁,最小的是00后。每天清晨4时30分,队员们准时醒来,吃饭、整装、出发,迎着朝霞,从住处赶赴徐汇区康健街道,进入社区采样,与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承担近5万居民的核酸采样筛查。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他们吃过凌晨2时的早餐、深夜11时的“午餐”,在数平方米的采样点内“连轴转”,认真对待每一次采样。居民们自发绘制了感谢的贺卡和小黑板。他们感动地说:“这次逆行,是这个春天最暖的决定。”

对2500万人口进行大规模核酸筛查,工作量可想而知。

河北省检测医疗队参与全市大筛工作,迎来的首个挑战就是接收大量重点人群的单管检测样本。一次,在完成了一轮大筛检测任务后,领队突然接到通知,要火速增援完成3万管样本的检测任务。尽管大家都已超负荷运转,但所有队员主动请缨“顶上前”:“我报名”“别和我争”。从4月9日下午2时起连续工作46小时,共检测58432管核酸样本。

而陕西省援沪医疗队队员共计1770人,其中179人来到之江生物实验室投入紧张的核酸检测工作。随着上海多轮核酸筛查推进,这支队伍从最初一个点,接续进驻本市多个方舱医院、实验室,以人员翻班、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全力做好核酸检测。

目前,全市每天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近500万管。其中,4月9日、10日进行了2500万人的全口径检测,极值检测管数约520万管,在检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苏、浙、皖等地协助下,还实现了外送样本检测。

参与方舱收治:用手“托举”新的每一天

红日喷薄而出,湖北援沪医疗队首个深夜班后,护士荣梦玲凌晨为病人取早餐,走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前的空地,同事为其拍下一张用手托举太阳的照片。

▲近日,武大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员杨荣为患者取早餐时,为同事荣梦玲拍下托举朝阳的照片。杨荣说希望照片能给方舱内有焦虑情绪的患者信心,“我们与他们同在”。

江苏省援沪医疗队的一位护士,为了不让在沪务工的父母担心自己,在电话中假装自己仍在南京,而父母也告诉她“一切都好”。没想到双方在方舱医院相遇,如今一家人相约,等上海恢复往日繁华,一起好好去看看。

是的,抗疫以来,上海的每一天,都被这些可爱的人托举手中。

除了核酸检测,一大批援沪医疗队投入医疗救治一线。“对上海的经历,我们感同身受,既然来了,就是要‘打仗’的,要拼尽全力把每一分、每一秒都争取下来,一起渡过这个难关!”

自4月6日进驻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辉带领团队在沪奋战近一个月。此次援沪,湖北省医疗队兵分三路,分别为核酸检测队、重症医疗队、方舱医疗队,全力支援上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在方舱,湖北省医疗队主要负责亚定点病区及亲子舱收治工作。“亚定点病区,轻型、普通型患者都有,还有不少老年阳性感染者患有基础性疾病,要密切关注。”孙辉曾是武汉规模最大的江汉方舱医院的院长,“我们这支队伍曾战斗在武汉抗疫一线,带着经验来,和上海工作特点相结合,上手很快”。

此次来沪上飞机前,他特地带了两张明信片送给昔日战友——2020年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现任上海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老战友再并肩,一起为上海加油!”

龙华中路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由广西援沪医疗队负责。医护人员多次踏勘熟悉现场,通宵沟通协调,完善舱内设施布局,改造舱内基础设施,还提前对工勤人员开展多次防疫技能培训,讲解安全防控要点。他们的细心耐心受到患者一致点赞。4月21日,指挥部在查阅舱内患者信息时,发现有三位患者恰逢当天生日。大家悄悄准备了一个有仪式感的小小生日会。医护人员制作了贺卡,备好了生日礼物,年纪较大的两位患者拿到的是手工小蛋糕,年轻患者则拿到了可乐和咖啡:“没想到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过了一次特别的生日,此刻听着他们的祝福,暖过家乡话!”

驰援物资保供:深情厚谊跨越山海

勇者不孤。再难再苦的硬仗,总有团结一心的手足和同伴。

急着采摘、打包蔬菜,而把自己手机落在爱心蔬菜包里的小姑娘;亲手采摘并制作了百余瓶油焖笋寄给上海市民的浙江宁波阿爷……感动我们的正是“白马入梦、希望不灭”的共情。

“同饮一江水,感念上海情。”3月28日晚间,10辆货运卡车载着四川省都江堰市各大蔬菜基地、蔬菜种植专合组织和蔬菜龙头企业供应的127吨蔬菜,日夜兼程奔赴上海。当天下午,接到需求后,各方纷纷响应,火速组织采摘,在最短时间内将127吨蔬菜准备到位。还带着泥土香的莴笋、土豆、生菜、萝卜,以及当地最新鲜的春笋等迅速装车出发。现场有人感叹,“汶川地震后,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完成,都江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过去十多年间,上海对口帮扶地区涵盖新疆、西藏、青海、贵州、云南等7个省区市、20个地州市,帮助很多贫困县如期“摘帽”“出列”。

如今,对口帮扶的情谊跨越山海,寄托着各地人民牵挂和祝福的物资奔涌而来。

除公路运输外,自3月28日上海实施封控管理以来,铁路上海站已先后服务援沪医疗队21批1万余人,卸车及转运医疗救护物资24批近3万余件。

当前,上海正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战。截至4月20日,全市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51个,前置仓恢复营业858个,在岗骑手约2万人。特别在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等地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昆山中转站、平湖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截至20日,两个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共往返送货1686车次,调拨各类生活物资回沪47万吨。

汇聚强大合力:倾听解决援沪者的诉求,痛点堵点必须“破题”

驰援上海的志愿者中,有医护人员、快递小哥,也包括专业消杀人员等。有快递小哥抵沪后,不仅承包了一个物流驿站,也响应附近社区招募,义务为居民配送防疫和生活物资。来自兰州的山河救援志愿者服务队,驱车2300多公里,抵沪后迅速投入区域环境消杀工作。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各地援沪力量越来越多,如何让驰援上海、投身保供的人们不被“为难”,让驰援力量更有效发挥作用,相关的渠道和机制出现的堵点痛点,这些都在逐步解决中。

一位浙江省援沪一月有余的货车司机反映,自己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第一顿是早上出发前的5点多,第二顿是晚上七八点,甚至更晚。没地方上厕所,只能穿着纸尿裤。他希望,高速路口能多开一条医护人员的快捷服务通道,提高各方工作效率。

本轮疫情以来,物流压力陡增,受封控等因素影响,这些依旧奔忙在物流通道上的人们,一度面临各种窘境:做核酸找不到便捷通道,回不去小区住不进酒店,时常只能在路边过夜。比如,前段时间武宁路桥洞下一家咖啡馆门外,每晚有几十位小哥打地铺。而更多奔跑在高速路上的货车司机,因防控要求与隔离政策,一路上要么空等核酸检测结果,要么无奈滞留,有诸多不便。

如何让驰援上海投身保供的人们不被“为难”,已引起多方高度重视。在多方协调下,困局正在被逐个破解。

比如,全市已建起143个“小哥驿站”,为快递小哥提供用餐、休息和核酸检测,甚至住宿等服务,严格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市商务委会同市邮政管理局建立电商平台、快递公司企业及人员“白名单”制度,保障配送安全;部分区开设了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帮助快递小哥“抢时间”。而近期,交通运输部也明确了解决货车司机运输疏堵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通用等。

当这座城市能够给予这群逆行者、奉献者最直接的慰藉、稳妥的依靠时,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苦仗的各方能量才能完全汇聚成抗疫的强大合力。曙光在前头。

▲抗疫暖心感谢语挂上申城街头。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一场场数百公里的逆行奔赴,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风雨来袭时,为了抗击疫情,为了同袍情深,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义无反顾,选择与上海一起,与上海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同心抗疫,感谢有你,上海记得!

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它的痛与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自3月底以来,上海疫情严峻,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志愿者、保障物资等,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驰援上海。

医疗资源方面,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近5万名医务工作者和核酸检测力量支援上海。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陕西、江西、天津、海南、河南等省区市的医疗队陆续抵沪,支援社区核酸检测、方舱医院收治等。物资方面,苏浙皖鲁鄂川滇辽……十多个省市的各类物资和蔬果特产,接续送抵上海市民身边。

不管是哪里人,在上海就是一家人!各方力量与2500万上海市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扛过艰难时刻。

涉及2500万人的抗疫封控,是一道巨大难题,特别是在高度市场化、开放度极高的上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场苦仗硬仗里,要完成巨量核酸检测、筛查、转运等任务,也要兜好问诊配药、物资保供等民生急需。医护人员、快递小哥、卡车司机、消杀队员……当越来越多的精锐力量驰援上海,加入“守‘沪’者联盟”,如何兼顾他们的诉求、打通倾听渠道、提供好相应的服务保障,如何确保所有的驰援力量第一时间到位,也是林林总总、千头万绪防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方面,疫情中的上海在感激的同时,也显出了“措手不及”,这些“不周到”都是考题,上海正在全力以赴疏通渠道解决问题。

今天,驰援上海的脉搏仍在跳动,倾情守“沪”的温暖仍在继续,市民一次次为来自各地逆行者的身影泪目,所有这些可爱的人,他们为这座城市做的一切付出,上海记得,历史会记住。

支援核酸检测:只想着一起守住这座城

“在上海待多久,我没问过,我的家人也没问过。我想,当时上海医疗队去武汉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此次驰援上海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这样说。

截至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共计约5万名援沪医疗队员,与上海医务工作者并肩奋战在核酸采样、检测,及方舱医院等战“疫”第一线。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支援上海开展核酸检测筛查。本报记者 袁婧摄

他们在这里看过晨曦微露,也见过星起月升,经历过炎炎午后的热浪,也经历过薄凉寒意的侵扰……自始至终只想着,尽力完成任务,一起守住这座城。

3月31日深夜,江苏省连云港市援沪医疗分队304名队员紧急集结、星驰上海。年纪最大的超过50岁,最小的是00后。每天清晨4时30分,队员们准时醒来,吃饭、整装、出发,迎着朝霞,从住处赶赴徐汇区康健街道,进入社区采样,与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承担近5万居民的核酸采样筛查。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他们吃过凌晨2时的早餐、深夜11时的“午餐”,在数平方米的采样点内“连轴转”,认真对待每一次采样。居民们自发绘制了感谢的贺卡和小黑板。他们感动地说:“这次逆行,是这个春天最暖的决定。”

对2500万人口进行大规模核酸筛查,工作量可想而知。

河北省检测医疗队参与全市大筛工作,迎来的首个挑战就是接收大量重点人群的单管检测样本。一次,在完成了一轮大筛检测任务后,领队突然接到通知,要火速增援完成3万管样本的检测任务。尽管大家都已超负荷运转,但所有队员主动请缨“顶上前”:“我报名”“别和我争”。从4月9日下午2时起连续工作46小时,共检测58432管核酸样本。

而陕西省援沪医疗队队员共计1770人,其中179人来到之江生物实验室投入紧张的核酸检测工作。随着上海多轮核酸筛查推进,这支队伍从最初一个点,接续进驻本市多个方舱医院、实验室,以人员翻班、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全力做好核酸检测。

目前,全市每天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近500万管。其中,4月9日、10日进行了2500万人的全口径检测,极值检测管数约520万管,在检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苏、浙、皖等地协助下,还实现了外送样本检测。

参与方舱收治:用手“托举”新的每一天

红日喷薄而出,湖北援沪医疗队首个深夜班后,护士荣梦玲凌晨为病人取早餐,走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前的空地,同事为其拍下一张用手托举太阳的照片。

▲近日,武大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员杨荣为患者取早餐时,为同事荣梦玲拍下托举朝阳的照片。杨荣说希望照片能给方舱内有焦虑情绪的患者信心,“我们与他们同在”。

江苏省援沪医疗队的一位护士,为了不让在沪务工的父母担心自己,在电话中假装自己仍在南京,而父母也告诉她“一切都好”。没想到双方在方舱医院相遇,如今一家人相约,等上海恢复往日繁华,一起好好去看看。

是的,抗疫以来,上海的每一天,都被这些可爱的人托举手中。

除了核酸检测,一大批援沪医疗队投入医疗救治一线。“对上海的经历,我们感同身受,既然来了,就是要‘打仗’的,要拼尽全力把每一分、每一秒都争取下来,一起渡过这个难关!”

自4月6日进驻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辉带领团队在沪奋战近一个月。此次援沪,湖北省医疗队兵分三路,分别为核酸检测队、重症医疗队、方舱医疗队,全力支援上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在方舱,湖北省医疗队主要负责亚定点病区及亲子舱收治工作。“亚定点病区,轻型、普通型患者都有,还有不少老年阳性感染者患有基础性疾病,要密切关注。”孙辉曾是武汉规模最大的江汉方舱医院的院长,“我们这支队伍曾战斗在武汉抗疫一线,带着经验来,和上海工作特点相结合,上手很快”。

此次来沪上飞机前,他特地带了两张明信片送给昔日战友——2020年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现任上海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老战友再并肩,一起为上海加油!”

龙华中路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由广西援沪医疗队负责。医护人员多次踏勘熟悉现场,通宵沟通协调,完善舱内设施布局,改造舱内基础设施,还提前对工勤人员开展多次防疫技能培训,讲解安全防控要点。他们的细心耐心受到患者一致点赞。4月21日,指挥部在查阅舱内患者信息时,发现有三位患者恰逢当天生日。大家悄悄准备了一个有仪式感的小小生日会。医护人员制作了贺卡,备好了生日礼物,年纪较大的两位患者拿到的是手工小蛋糕,年轻患者则拿到了可乐和咖啡:“没想到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过了一次特别的生日,此刻听着他们的祝福,暖过家乡话!”

驰援物资保供:深情厚谊跨越山海

勇者不孤。再难再苦的硬仗,总有团结一心的手足和同伴。

急着采摘、打包蔬菜,而把自己手机落在爱心蔬菜包里的小姑娘;亲手采摘并制作了百余瓶油焖笋寄给上海市民的浙江宁波阿爷……感动我们的正是“白马入梦、希望不灭”的共情。

“同饮一江水,感念上海情。”3月28日晚间,10辆货运卡车载着四川省都江堰市各大蔬菜基地、蔬菜种植专合组织和蔬菜龙头企业供应的127吨蔬菜,日夜兼程奔赴上海。当天下午,接到需求后,各方纷纷响应,火速组织采摘,在最短时间内将127吨蔬菜准备到位。还带着泥土香的莴笋、土豆、生菜、萝卜,以及当地最新鲜的春笋等迅速装车出发。现场有人感叹,“汶川地震后,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完成,都江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过去十多年间,上海对口帮扶地区涵盖新疆、西藏、青海、贵州、云南等7个省区市、20个地州市,帮助很多贫困县如期“摘帽”“出列”。

如今,对口帮扶的情谊跨越山海,寄托着各地人民牵挂和祝福的物资奔涌而来。

除公路运输外,自3月28日上海实施封控管理以来,铁路上海站已先后服务援沪医疗队21批1万余人,卸车及转运医疗救护物资24批近3万余件。

当前,上海正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战。截至4月20日,全市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51个,前置仓恢复营业858个,在岗骑手约2万人。特别在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等地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昆山中转站、平湖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截至20日,两个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共往返送货1686车次,调拨各类生活物资回沪47万吨。

汇聚强大合力:倾听解决援沪者的诉求,痛点堵点必须“破题”

驰援上海的志愿者中,有医护人员、快递小哥,也包括专业消杀人员等。有快递小哥抵沪后,不仅承包了一个物流驿站,也响应附近社区招募,义务为居民配送防疫和生活物资。来自兰州的山河救援志愿者服务队,驱车2300多公里,抵沪后迅速投入区域环境消杀工作。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各地援沪力量越来越多,如何让驰援上海、投身保供的人们不被“为难”,让驰援力量更有效发挥作用,相关的渠道和机制出现的堵点痛点,这些都在逐步解决中。

一位浙江省援沪一月有余的货车司机反映,自己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第一顿是早上出发前的5点多,第二顿是晚上七八点,甚至更晚。没地方上厕所,只能穿着纸尿裤。他希望,高速路口能多开一条医护人员的快捷服务通道,提高各方工作效率。

本轮疫情以来,物流压力陡增,受封控等因素影响,这些依旧奔忙在物流通道上的人们,一度面临各种窘境:做核酸找不到便捷通道,回不去小区住不进酒店,时常只能在路边过夜。比如,前段时间武宁路桥洞下一家咖啡馆门外,每晚有几十位小哥打地铺。而更多奔跑在高速路上的货车司机,因防控要求与隔离政策,一路上要么空等核酸检测结果,要么无奈滞留,有诸多不便。

如何让驰援上海投身保供的人们不被“为难”,已引起多方高度重视。在多方协调下,困局正在被逐个破解。

比如,全市已建起143个“小哥驿站”,为快递小哥提供用餐、休息和核酸检测,甚至住宿等服务,严格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市商务委会同市邮政管理局建立电商平台、快递公司企业及人员“白名单”制度,保障配送安全;部分区开设了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帮助快递小哥“抢时间”。而近期,交通运输部也明确了解决货车司机运输疏堵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通用等。

当这座城市能够给予这群逆行者、奉献者最直接的慰藉、稳妥的依靠时,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苦仗的各方能量才能完全汇聚成抗疫的强大合力。曙光在前头。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作者:顾一琼 唐闻佳 李晨琰文章转载自: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