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疫情防控 >正文

今日最新消息浙江援沪准爸爸医生让即将降生的孩子看到爱与团结

发布时间:2022-04-15 11:43:10欧咏树来源:

导读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 4月14日21时多,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医生陈...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

4月14日21时多,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医生陈棚棚结束在上海杨浦区的核酸采样工作,回到驻地

他打开手机,发现自己的的行程卡上,“杭州市”已经从列表中消失了

3月28日起,他所在的浙大邵逸夫医院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256位队员在上海多个街道社区连续奋战,至今已18天

浙江援沪医疗队进社区

陈棚棚离开杭州时妻子怀孕32周,现在34周两天前,他在工作间隙写下一篇日志,是想对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说的话,“平时,我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在上海这些天见到很多人和事,又对妻子很牵挂那天心生感触,就把所见所思记录下来”

在日志中,陈棚棚说,报名来上海支援,是为了让未出生的孩子知道,看似顽强的病毒并不会摧毁人类最重要的东西——爱与团结,“战胜疫情的,正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彼此温暖的力量,这也是我最希望他拥有的”

陈棚棚收到的纸条

陈棚棚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是急诊科医生,妻子是急诊科护士,即使临盆在即,对他援沪也很支持日志写完,他第一时间发给了妻子,也想把自己作为一名援沪医疗队员、一名准爸爸,对疫情的想法和更多人分享

陈棚棚所在的医疗队合影

陈棚棚的日志:

今天,核酸采样队的伙伴提醒我,行程卡上,“杭州市”已经从列表中消失了

妻子孕34周了,在我接到援沪任务来上海时是32周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时间点,还报名来上海呢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

我看到过一段感触很深的话,大意是:今年三岁的小孩是不太幸运的,来到世界的最初三年里,所有记忆几乎都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伴

作为准爸爸,疫情有时会让我感到些许恐慌因为我希望孩子在对这个世界初有印象时,不是人人都戴口罩,也不是隔三差五就要做核酸、生怕被病毒追上我希望宝宝在和小朋友相处时不需要被教育“保持距离”,更不希望他要亲吻我和妈妈前先脱下口罩、放下戒备

但是,我们要相信,所有这些都不是磨难,而是历练人类能生存下去并不断进步、各种需求能得到满足,都离不开相互间的温暖和陪伴

我们浙大邵逸夫医院核酸采样医疗队3月28日到达上海,亲眼见证着这座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经受一场“侵袭”它经历了初期的“嗜睡”、“食欲不振”后,正重新恢复工作与生活,努力重振往日生机

我们医疗队支援了上海许多街道和小区有的小区在居委会协助下,井然有序地开展核酸检测;也有的小区,志愿者和业主扛起了抗疫大旗  

我清楚地记得小区和医疗队对接的负责人专业程度非常高,既保证了所有居民有秩序地来做核酸,又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居民间相互接触这一切看似简单的安排背后其实有很大的操作难度让我惊讶的是,这个负责人只是小区的普通居民,家中有80多岁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他在井井有条安排工作的同时也在挂念着家人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抗疫,但疫情来临时,总有人能扛起大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下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国式英雄”

2020年初疫情于武汉爆发时,我们医院用最快的速度组建了支援队伍,我也第一时间想报名,但为保证医院急诊接诊,急诊团队没有成行之后,两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和全国的医务工作者都在慢慢学习和习惯一件事:在疫情下与疾病抢夺生命

作为一名在上海参与前线抗疫的医务人员,我亲身体会着上海的防控从最开始的略显手足无措到如今在全国各地人民支持下的逐渐有序我对中国控制住疫情有无与伦比的信心,我也同样知道,病毒对社会造成的创伤以及可能的后遗症,需要我们所有个体持续努力,去慢慢恢复

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会惧怕新冠无论这数年中有多少得与失、泪水与汗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都将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影响我们的后辈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了解并正视这个过程:新冠病毒在被发现后,我们知道了这个病毒的存在,然后,一步步地了解病毒的特性、研究出疫苗……最终,经过所有人的努力,我们控制住了它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我会来上海呢

可能是为了以后能成为孩子的榜样,也是为了让他知道,看似顽强的病毒并不会摧毁人类最重要的东西——爱与团结战胜疫情的力量,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彼此温暖,而这,也是我最希望他拥有的力量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