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体育 >正文

诗词中的清明节

发布时间:2024-04-05 17:03瞿克媛来源:

导读 图片来源:《明解增和千家诗注》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出版“清明”二字出现在古籍中,较早可上溯至汉代: 《淮南子·天文训》有“春分...



图片来源:《明解增和千家诗注》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出版

“清明”二字出现在古籍中,较早可上溯至汉代: 《淮南子·天文训》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的说法,点明了清明的具体日期和星象,这句话中的“清明”是的字面含义,即“清爽、明净”,勾画了天朗气清的春季图景。

现在意义上的清明,既是标示物候变化节气,又是有着岁时民俗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节的习俗逐渐涵盖了现已式微的寒食节、上巳节的习俗。 这些习俗中,有饱含哀思的 祭祖扫墓,也有氛围轻松的春游踏青。


长干春游》图片来源:《金陵图咏》

以清明为题材的古诗词数不胜数。正是因为清明节诸多习俗有着多元化特点,不同诗人笔下的清明节便有了不同的感情基调:以祭祀已故亲人为主题的诗词有着哀伤的感情基调,以春日郊游踏青为主题的诗词则欢欣愉悦。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寒食祭祀:春雨纷纷、追思故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众多清明诗词中较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雨纷纷”一句以环境描写烘托了伤感的氛围,“欲断魂”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路上行人低落的情绪。


《牧童遇虎》 来源:《点石斋画报》

如果说“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尚有对未来的憧憬,那么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则满篇充斥着哀伤情绪。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节和清明节曾为两个不同的节日。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详细介绍了传说中寒食节的来历——介子推的故事,可见彼时的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且寒食节需要“断火”并以祭祀的形式纪念介子推。

昔介子推怨晋文公赏从亡之劳不及己,乃隐于介休县绵上山中。其门人怜之,悬书于公门。文公寤而求之,不获,乃以火焚山。推遂抱树而死。文公以绵上之地封之,以旌善人。于今介山林木,遥望尽黑,如火烧状,又有抱树之形。世世祠祀,颇有神验。百姓哀之,忌日为之断火,煮醴酪而食之,名曰“寒食”,盖清明节前一日是也。中国流行,遂为常俗。

后来到了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寒食节的祭祀习俗逐渐与清明节合流: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中,清明寒食两个节日就已一并称呼。

踏青郊游:大美春色、人间烟火

在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程灏眼中,清明是春游的好天气,这和杜牧笔下的“雨纷纷”截然不同。而程灏诗中的“莫辞盏酒”是像李白《将近酒》所描述的那样与友人举杯痛饮,和杜牧“借问酒家”内涵的借酒浇愁亦相反。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程灏此诗表达了对大美春光的赞赏,诗中的情感和其“存天理”的理学思想有共通之处,皆表达了对“天”与自然的崇敬。


渔樵饮酒 登馆伴话》 来源:《鼎锲全相唐三藏西游传》

程灏的诗凸显了自然的美,欧阳修的词《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则写出了人间繁华。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踏春赘谭》 来源:《点石斋画报》

踏春、戏水原为上巳节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融入到了清明之中。在古代,上巳沐浴的习俗被称为“祓禊”,《周礼·春官》中“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是该习俗在典籍中可追溯的较早记载,最初指代人们为了驱邪避秽、祈求平安在上巳节沐浴的习俗,后来逐渐发展为曲水流觞、郊游踏青等习俗。欧阳修的《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绝大部分篇幅在描写车轮滚滚、众人喧嚣的情景,与其他以描写春季景色为主的相比,多了一些生活气息。

(以上图片来源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开发的“中国古籍图典资源库”,该数据库即将正式上线发布。)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营销策划部

编辑 | 王自晨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