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体育 >正文

共享飞机供应链走向成熟,出门打飞的能变成现实吗?

发布时间:2023-11-24 17:16凤雨绿来源:

导读 界面新闻记者 | 赵一帆科幻电影中打“飞行出租车”的场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飞机的电动化能够带来比汽车更深刻的改变,改变不仅仅在...

界面新闻记者 | 赵一帆

科幻电影中打“飞行出租车”的场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飞机的电动化能够带来比汽车更深刻的改变,改变不仅仅在飞机行业本身,同时也包括我们中国的弯道超车。”御风未来CEO谢陵说。

与常规飞行器不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具有电动化、可垂直起降的特点,以低空飞行器的产品形态解决地面交通拥堵等问题。因此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城市短途空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被称为未来的“空中出租车”。

除了波音、谷歌、马斯克旗下SpaceX等行业巨头以及小鹏、吉利等车企的积极入局外,许多创业公司也是该领域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成立于2016年的御风未来便是其中之一。今年10月,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2吨级eVTOL——M1首架机在上海完成首飞,适航工作也在同步展开。M1首架机,采用复合翼构型方案,可乘坐5人,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设计航程为250公里,未来将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

相较于常见的直升机,eVTOL更加简单的机械构造和高效的动力系统,也为其带来诸多优势。

过去的直升机,多用复杂的机械连接起一台或两台航空发动机。而eVTOL把动力分散到了十几台电动机上,不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同时,分布式动力形成的动力冗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安全性。“我可以任意失去三个螺旋桨,飞机都可以转都可以安全降落。”谢陵称。

此外,电动化不仅节省下了航空燃油与定检维护成本,在驾驶员的人力成本上也具有明显优势。麦肯锡的报告显示,现在直升机的每个座位每英里的成本在6-8美元,未来若eVTOL被大规模采用,其成本可下降到0.5-2.5美金。

概念看起来十分前沿,其实依赖的智能驾驶、电池电机、材料等技术已经随着电动汽车等产品的发展而逐渐成熟。

御风未来的M1首架机实现了核心环节的全部国产化,但在过去的传统航空,国内的整个供应链是依赖于西方的。“但是现在我们整个供应链基础也很好了。”谢陵表示。

近些年,产业环境的快速发展也为飞机的技术突破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动力系统方面,由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飞机的电池、电机、电控已经可以完全依赖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链。以电池为例,据上海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马斯克预计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提高到400Wh/kg以上才能实现商业电动飞行,而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可以达到500Wh/kg。

在复合材料方面,目前国产碳纤维不仅质量好、价格便宜,而且全球超60%的产能都在中国,这也使得飞机的“骨架”和“皮肤”得以实现全国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此外,国内智能驾驶技术也逐渐进入可商用阶段,大规模资源的涌入也为智能航空系统的发展带来一定助力。

政策上,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2021-2035期间推进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推进空中交通服务。地方层面,深圳正筹划开通全国首条eVTOL商业化航线,并计划逐步推广至空中游览、城际交通、市内交通等场景。

但即使政策、技术等方面获得诸多进展,打飞的现在来看仍十分遥远。这背后更大的难题在于市场需求与商业模式不清晰,低空交通系统及法律法规也不完善。

eVTOL想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极具性价比的价格以及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是关键。

一方面,其便捷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还需较长时间检验,实现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也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对于自主飞行器,民众在心理上短时间还难以接受这种极低概率的事故后果。2021年EASA发布的《欧洲城市空中交通社会接受度研究》显示,83%的受访者对城市空中交通持积极的初始态度,其中71%的人准备试用城市空中交通服务,但也对安全性、安保性、噪音和对野生生物的影响等潜在问题感到担忧。

同时,想要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标准化的空中交通管理与规模化的地面基础设施缺一不可。面对城市区域建筑物众多、气象条件复杂多变、鸟群飞行等诸多情况,如何建立起具有航路分配、安全监控等多功能的标准管理体系仍需多方配合。地面上,垂直起降机场里也需设置起飞降落区、停车场、航站楼等设施,但谁来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整体解决方案。

当下技术的不断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低空交通工具的发展,但社会认可、相关配套设施与法规政策不完善的问题仍旧摆在从业者面前。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