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体育 >正文
一星一箭一链 长三角如何编织“飞天梦”
发布时间:2022-11-26 16:25:43齐贵学来源:
视频加载中...
太湖之滨的群山中,巨大的轰鸣打破宁静。
商业运载火箭“朱雀二号”一级发动机校准试车顺利完成,这让刘磊和同事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作为目前国内推力最大的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这款“天鹊”发动机在2017年研制之初,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可如今在长三角,他们找到了“破题”之策。
几公里外的装配工厂,工人们站位固定、分工明确,每天他们过手的零件,种类数以万计。
蓝箭航天智能制造基地总经理魏胜根告诉记者,长三角的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有很大的优势。长三角的技术人才储备,也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
目前在长三角这边的供应商,大概能占到30%左右。
对商业航天来说,降低成本是命脉。
魏胜根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初到湖州时,根本不敢想象,在长三角完成这个“30%”,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带来的却是10%以上的成本下降。
目前国内已有近十家火箭研发制造企业,不少都选择在长三角“安家”,蓝箭航天就是其中之一。
发动机热车台和总装总测基地在湖州,火箭总装总测的基地在嘉兴,研发中心在上海。
眼前这台国内屈指可数的发动机,有着不少“长三角烙印”。
事实上,在长三角“飞天”不仅仅是企业的梦想。
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等多个政府文件均将“民用航天”作为重点产业,旨在打造通、导、遥一体的商业航天“全家桶”。
江苏则在过去五年国内商业航天相关企业融资事件中,数量占比11.2%,居全国第二;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显示,未来5年将积极培育发展商业航天,推进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中心建设。
资深航天专家陶建中认为,我们国家现在运载运力不足,还有一个应用问题,叫卫星应用。终端数量大、要求高、用户面大,也是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临港,一颗全新的科学卫星正加速装配,应对马上到来的发射任务。
截至10月底,研究院今年已完成6枚火箭、11颗卫星的发射任务,涵盖通信、遥感、科研等多个领域,已超去年总数。
另一边的远程控制室,正实时监测着每一颗在轨卫星的高度、位置等“健康状态”,同时可发送地面指令调整卫星任务。
随着技术壁垒逐渐消除,卫星制造已不存在难以逾越的瓶颈,微小商业卫星相较于传统大卫星,价格更低、生产更快,张晓峰告诉记者,研究院智能化生产线已开始规划建造,批量化生产将是下一步。
批量生产、成本下降,离不开旺盛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2021年,我国共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而今年,这一数量将超过50颗。
截至今年6月,我国在轨商业遥感卫星数量达到120余颗,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已覆盖通信、技术试验、空间科学等各个方面。
长三角的商业卫星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仅就上海而言,已拥有100颗以上的年生产能力。
数据显示,2025年之前,我国将会发射大约3100颗的商业卫星,无论是产业本身还是周边辐射,都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上海嘉定与苏州太仓交界处的农场内,一台无人驾驶农机正进行水稻收割作业。
前进、收割、掉头、卸货,动作高效,路线精准,而它倚赖的,是头顶上的北斗卫星。
农机加装的这款导航设备,显示着它与天上39颗卫星正紧密相连,按照卫星导航参数开启无人驾驶模式,机器全程无需干预,自动完成“耕、种、管、收”的无人作业,而这仅仅是北斗的应用场景之一。
国务院不久前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约470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截至今年6月,北斗终端数量在交通运输营运车辆超过800万台,农林牧渔业达130余万台,公安达180余万台。通信授时、气象监测、应急减灾、城市管理等领域正在加速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
企业所在的北斗西虹桥基地,于2013年在青浦成立,目前已集聚了300多家北斗导航产业相关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卫星服务产业链,年产值近50亿元,在业内有“北斗第一园”之称,未来园区还将在生态治理、环境感知等领域进行应用场景推广。
北斗西虹桥基地副总裁孔吉告诉记者,如今几乎找不出任何一个行业,不需要精准的时间和位置,北斗能够赋能千行百业。
当它需要各种配套,产业链的配套的时候,通过青浦的物流交通,就能去调动整个长三角的资源,来去形成资源的最优的配置。
聚点成链、链上聚力,在长三角并非个例。去年年底,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联合发布了“G60星链”计划,将以上海松江为龙头一起“造卫星”,共同打造卫星互联网集群,加快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长三角首个卫星制造的“灯塔工厂”,设计产能将达到300颗/年。长三角“抱团逐梦”,征途是星辰大海。
下个月,“朱雀二号”运载火箭将在酒泉首飞发射,消息传来,魏胜根和同事们的工作节奏不得不加速,既承受不小压力,更遂成于动力。
去年,中国航天发射55次。数量不少,世界第一。我们将总重量191吨的航天器材、卫星、空间站等等送往太空。尽管如此,仍有20吨的运力缺口。魏胜根相信,此次发射如果成功,商业火箭的“黄金年代”就将到来。
资深航天专家陶建中认为,航天产业,是“中国制造”的组成部分,也是新基建的组成部分。商业航天的发展是大有前途的、大有可为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徐进)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一星一箭一链 长三角如何编织“飞天梦”
- 美军亮出“三把剑”亚太“秀肌肉”意在何方?
- 乌鲁木齐深夜通报“11·24”火灾 回应相关疑问
- 百年船坞迎接百年古船“长江口二号”终于回家
- 美军亮出“三把剑”,频频“秀肌肉”意在何方?
- 以电换气 德法两国签署能源合作协议
- 涉案3千余万!“骨折价”网售假冒知名品牌羽绒服 18人落网
- 组团盗窃还带孩子,父母被抓了孩子怎么办?
- 我和熊猫消费节 - 李海潮:看到便利交通 看好成都市场
- 编纂整理创纪录!《藏医药文献大全》以工匠精神锤炼传世之作
- 胡华强新书《川渝方言随笔》发布:方言就是故乡,是所有童年的回忆|天府书展
- 华夏银行成都分行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奋力书写“华夏担当”
- 工商银行首批代理销售个人养老金基金成都滨江支行开出首单
- 中国体育彩票11月25日开奖结果
- “归雁”胡晓全:返乡当起“新农人”带领村民富起来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 两男子拉车门“拆盲盒”被抓获 警方提醒车主“离车务必上锁”
- 草药能治百病?五人街头行骗被警方“一锅端”
- 我和熊猫消费节|极米科技:四川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
- 11月25日0时至24时 四川资阳新增17例无症状感染者
- 云求助丨花4千余元救治被弃猫咪 救猫女子:宠物医院承诺费用打折,如今难兑现
- 从世乒赛到成马,成都守护信心与活力
- “元宇宙”入选牛津词典年度词汇,结果将首次由公众投票产生
- 四川内江2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1例,分布小区村组公布
- 成都“终身禁业”首案背后:得知女儿被猥亵,母亲安摄像头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