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问答 >正文

汉瓦:一个“光荣时代”的脉搏,由此而进

发布时间:2023-02-27 17:09:48梁梅筠来源:

导读原标题:汉瓦:一个“光荣时代”的脉搏,由此而进从西周定鼎分封,到春秋战国五百年征伐混战,再到大秦一统,混一海内的这段历史,传统上统...

原标题:汉瓦:一个“光荣时代”的脉搏,由此而进

从西周定鼎分封,到春秋战国五百年征伐混战,再到大秦一统,混一海内的这段历史,传统上统称之为“周秦之变”。这一段历史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性,毋庸讳言,政治,经济,社会结构,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完成了我们这个文明在文化,思想,世界观之上的深刻转变,而承载这一切的,或者说这一切变化的集中体现是什么?是制度。

一个文明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是制度,没有之一。很显然,大秦并没有完成这个工作。虽说“百代皆行秦制”,然而实际上真正奠定这个基础的,是汉朝,大秦只打了个框架而已。说起来也并不难理解,结束春秋战国混战的固然是大秦,然而以秦国一地之文化,世界观乃至制度加诸六国之上之庞大帝国,行得通吗?所谓大秦的“残暴”,实因制度的不匹配所致,由此也可见大秦速亡的必然。

进而,很多对历史不甚了了的人,大概不是很清楚,从陈胜吴广斩木为兵,到项羽乌江自刎,经历了秦末起义,楚汉争霸两个阶段,其间风云激荡,纵横捭阖,贡献无数惊世传奇,经典成语的,一段秦汉之交的历史,竟然只有短短的8年时间。

更让我们难以想像的是,这区区8年的时间,对整个社会的伤害,其暴烈程度在我们的整个历史中,都排在顶级,以至于大汉开国,刘邦作为皇帝的驾乘,找不齐四匹一样颜色的马,以至于大汉休养生息,隐忍匈奴残掠羞辱70年,方才由汉武再次启动征伐。

马且如此,人呢?据推算,秦末人口当在2000余万,不超过3000万,汉初则为600万出头,即便按秦末最低2000万来算,8年时间,这个人口的下降程度,足够惊心动魄了吧,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有限,大规模杀伤能力更加有限的那个时代。

由秦末而汉初的这段历史,为何暴烈一至于此,远远超出春秋战国时代?因为,这是一场自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结构飞速变化,不同社会阶层激烈斗争,延续至此的,两个不同阶层对这五百年历史的总清算,这更是一场突破了以往小国界限,在一个“大一统”的疆域之内,两个不同阶层的,史无前例的总决战。

春秋战国五百年,实际上经历了社会结构变化,权力下沉的两个阶段。春秋时期,是“公卿”阶层崛起,取代“君侯”的过程,最终以“田氏代齐”,“三家分晋”而为标志性顶点。越过了这个顶点,就来到战国时期,“士族”开始崛起,“武士”,“策士”大行其道,“门客”,“家臣”,纷纷扰扰,更由此催生出了著名的“战国四君子”。

以“士族”崛起这个社会结构的变化为基础,“七国争雄”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为适应此变化而生的一系列“改革”,“变法”的大戏,“变者生,困者死”,最终成就一统的,正是传统包袱相对最小,“变法”最为彻底,进而能在百年的时间跨度内,保持“变法”成果,力度维持不变的秦国。

然而,大秦一统之后,“士族”占据主导的秦朝,要面对的就不再是秦地一国,而是整个天下,所有“七国”的“公卿”旧贵族势力的反扑。也就是说,“秦末起义”,大秦面对的实际上是两股不同的力量,一个是以陈胜吴广,还有刘邦为代表的“士”阶层,另一个则是以项梁项羽为代表的“公卿”阶层。大秦覆灭,紧接着就是两个阶层的正面对决,谁死谁生,谁上位谁出局,这就是“楚汉争霸”。

如果不把上述两个关键要点理清,那我们也就只能陷入《史记》中,司马迁生花妙笔之下的“英雄史观”,似乎历史完全是由英雄们的个人品格,情绪而定的偶然,完全忽略了这文明变迁的必然性。《汉瓦》这本书中,作者以“英雄”们的个人经历为主线,以制度以及社会的默然变迁为暗线,条分缕析,为我们再现了“大汉”,这一个“光荣时代”的整个历程。从他为何会胜出,再到他又如何在历史的进程中走入衰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