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问答 >正文

央视点名的95后,把电竞房搬进养老院

发布时间:2023-02-24 14:27:25慕容梅罡来源:

导读一位患有癌症和偏瘫的老人,被医院通知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家属抱着住一个月的心态,给老人办了入住手续,没想到“到老人离世的时候,我们...

央视点名的95后,把电竞房搬进养老院

一位患有癌症和偏瘫的老人,被医院通知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家属抱着住一个月的心态,给老人办了入住手续,没想到“到老人离世的时候,我们照顾了三年”。

2月的一个午后,在灯效炫酷的电竞房,五六个人正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打《云顶之弈》。流畅的操作,让人很难联想到他们的现实身份。

视线往外拉,电脑屏幕外,头发斑白,皮肤松弛,操作着鼠标和键盘的老人映入眼帘。

这群老年玩家,来自河南许昌一家养老院。2022年,他们在央视新闻中走红,成为人尽皆知的“网瘾老年”。

但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出圈。

近几年,院长樊金林因在网上更新老人们的生活日常,被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这个97年出生的年轻男孩,如今经营着多家养老院。

在最新打造的第五家养老院中,配有电竞房、小酒馆、麻将桌、电影室等,老人可以打游戏、搓麻将放松,也可以围坐在一起喝喝自己调的小酒、品品咖啡,或是看一场视听在线的电影。

网友在樊金林的视频下调侃,“突然觉得35岁失业后有地方去了。”


最近几个月,张凤琴迷上了打游戏,一天摸不着电脑,心里就直痒痒,她形容内心的感受,“像人家打麻将一样,吃了饭就想去打。”

今年68岁的张凤琴,原本对游戏并不感兴趣,仅有的那丁点了解,来自读初中的孙子。寒暑假时,她总看到孙子捧着手机戳戳点点,屏幕中闪耀着灰灰绿绿的画面。

她猫在孙子身旁问,“在玩什么?”

孙子顾不上回答,半晌才敷衍她一句。

张凤琴便识趣地走开了,“我不懂,能跟孩子聊啥?”

子女工作忙,周围邻居都是年轻人,她和别人说不到一块儿,只能待在家里为一日三餐忙活。那时,张凤琴唯一的消遣,就是刷短视频。

退休前,她曾是一家银行的收银员,每天规律上班,处理固定业务。赋闲在家的日子,生活好像突然变得失序,不知道每天的时间应该花在哪里。

再加上身体不大好,经常小病缠身,张凤琴开始思考自己的晚年。

兴许是大数据作祟,某天刷视频时,她看到一位老人介绍自己的养老院生活——温馨的居住环境,护理人员和气可亲,身边还有一群玩伴。

“养老院真有这么好吗?”

张凤琴心里犯嘀咕,她对养老院的印象一直是:环境脏乱差,护工打人,老人吃不饱饭……

张凤琴刷到的,正是樊金林创办的养老院。

樊金林出生于1997年,彼时,他已是五家养老院的院长,经常在短视频平台更新老年人的日常动态,拥有200多万粉丝。

2022年9月,为了印证或打破自己的猜测,张凤琴决定去看看。她按照地址找过去,发现“走廊开阔,屋子内有卫生间、衣柜、电视、沙发,干净得像宾馆一样。”

张凤琴对这个“像宾馆”的地方产生兴趣,就此住了进去。

张凤琴在养老院|受访者供图

没多久,樊金林亲自设计和装修的第五家养老院开始了试运营。他定期带一些老人过去,做入住体验。和前四家不同的是,这里有不少新潮的设备。这是樊金林在征求老人们的意见后,做出的建设与改造。

“我问他们,爷爷奶奶,你们希望这家新的养老院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说,自己喜欢喝点小酒,于是院里打造出一间小酒馆。还有人说,想要看电影,樊金林专门腾出一间屋子,布置成了电影室。也有人想要打麻将,于是他又添置了麻将桌。

其中最新潮的电竞房,来自一次偶然发现。

樊金林拍视频时,发现有老人对“玩游戏”产生了好奇,他略微指点了一下,发现老人可以上手。而且,为了和孙辈“有话聊”,老人普遍有学游戏的意愿。

养老院的电竞房|受访者供图

樊金林很快组建了两支电竞队,每队7个人,各搭配有一名教练。

张凤琴就是其中一位。

说起加入的初衷,张凤琴回答得畅快,她想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也希望借助游戏“跟小孙子拥有一些共同话题”。

老年人打游戏,说起来容易,行动起来却有门槛。作为初学者,张凤琴没几天便打起了退堂鼓,“我那脑袋和手配合不了,本来该拿装备的,结果拿到了其他不需要的(东西)。”

她想要放弃,樊金林却在一旁鼓劲儿说,“奶奶,你这个年纪能做到这些已经非常不错了,很厉害。”

有了樊金林的鼓励和教练的耐心指导,张凤琴慢慢找回自信。

一周后,她熟悉了游戏规则,担心自己会忘,张凤琴还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下每位英雄的名字和所需装备,以及每个回合用到的操作步骤。

张佩花也是电竞队的一员,她比张凤琴更早加入。两人私下经常讨论“打的什么阵容”“用的哪个英雄”之类的问题。

张凤琴自知比不上张佩花的游戏水平,经常坐在电脑前练习,她曾连续21天,每天至少打两个小时游戏。

“已经有了胜负欲了,有时为了打赢,到了关键时刻,她会让我们接手。”樊金林笑着说。

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平均年龄68岁的电竞队,在克服了眼花、手慢等身体上的障碍后,段位来到了“白银”。樊金林计划,带着大家把老年战队和老年赛事做起来。

“今年会先举办第一届全国老年电竞赛事,可能人数不多,就两三个战队,但只要第一届做起来,第二届就好做了。”

和大家一起打游戏的日子,樊金林感受到明显的变化:爷爷奶奶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口头禅也更年轻化,“有时不经意就会蹦出‘上头’这个词”。

张凤琴觉得自己已经打游戏上瘾,有时距离休息时间只剩20分钟,她都要吼一句,“让我再开一把。”


20多岁的男生,常年和一群老年人打交道,在同龄人眼里,似乎有些匪夷所思。

樊金林大学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后来又读了法学研究生。按照之前的打算,他准备毕业后找一份主持人的工作。

大学期间,樊金林开始做自媒体账号,一年过去,只积累下1万粉丝,“当时就觉得这行太‘卷’了”,他第一次产生跨行业的想法。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大二那年。

樊金林的爷爷去世得早,奶奶安凤英一个人生活了很多年。2017年,81岁的奶奶因摔跤导致骨折住院。

父母工作忙,无暇照顾老人,樊金林只好坐高铁从学校赶到医院。那天,坐在病床前的他,突然就萌生了开一家养老院的想法,“让奶奶住进来,可以更好地照顾她。”

回到学校后,樊金林说干就干,陆续考取了养老行业的各项证书,毕业后,又在父亲开办的养老院实习了一段时间,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操练习。

实习前,樊金林有些忐忑,他担心自己没有从业经验,老人们不认可也不信任,“去了之后发现,爷爷奶奶们对我特别好,我跟他们打个招呼,第二天他们就会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鸡蛋糕给我。”

在和老人的不断接触中,樊金林感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他也意识到,父亲的养老院,不是他心中养老院该有的模样。

2020年5月,他在父母的支持下,开始独立设计并打造自己理想的养老院,力求装修风格简约,团队年轻化。

樊金林的养老院|受访者供图

之后的5个月,樊金林一直为养老院的装修忙碌。初出茅庐的他对装修毫无了解,只能到处打听。比如地板要用什么材质,墙体要用轻质水泥墙,还是砖混墙?

那段时间,奶奶安凤英更加无人照顾。

一家三口经过考虑,决定将她送入养老院——决定是瞒着老人进行的。安凤英回忆,一天晚上,她刚喝下一碗热汤,就被家里人哄着上了车,说要带她出门转转。

最后,车子停在了儿子开办的养老院门前。安凤英看着门口的大字,一阵心寒,“他们嫌我麻烦,不想照顾我了。”

在当时的她看来,送老人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加之惯有的偏见,安凤英很不放心,她觉得,即便是住自己儿子的养老院,也可能存在护工照顾不周的问题。

她有些赌气地下了车,并坚持当天夜里要留在养老院,“连被褥都没带,我就不走了,就是因为生他们的气。”

儿子一家走后,她开始考察院里的环境。每间屋子两张床,两个人合住,还有卫生间和洗浴室。护工们正忙碌给老人洗澡、洗脚。

她拦住一个护工,问:“你们这儿每天都有人伺候吗?”对方告诉她,除了生活可自理的老人,这里每个人的吃喝拉撒都有人管。

安凤英吃下一颗定心丸。她想,这里既不脏,还有人伺候,住下来应该也不错。但气始终没消,第二天早上,她故意懒床,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是护工的悉心照料,和同龄老人间的相互信任,使得安凤英逐渐融入集体。没出半个月,她主动告诉儿子,要在这里继续住下去。

10月,樊金林的第一家养老院正式开业,他把奶奶接过来,验收成果。

“更年轻了”,安凤英感慨。家具和房门不是红木色,窗帘纹饰也不是老人惯用的“大花”。

养老院的房间|受访者供图

随着其他老人陆续入住,安凤英承担起沟通、疏导的工作,“奶奶总是主动跟入住的爷爷奶奶交朋友,不让任何人被孤立。”樊金林解释道。

每天凌晨五六点,老人们起床后在大厅集合,有人无精打采,也有人趴在桌上继续睡。看到这样的情形,安凤英做教师的职业习惯,突然冒了出来。

“大家跟着我一起拍手”,十几个人两两一组,面对面坐着,互相左手拍右手,右手拍左手。几轮下来,老人们的兴致被燃起,轮流喊起了口号。

很快,安凤英成为这里的“主心骨”。她还为每天的拍手操,编了一个顺口溜: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老人看手机……你拍五我拍五,五个老人在跳舞……你拍十我拍十,身体健康如磐石,身体健康如磐石。”

她还教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老人学习拼音和汉字,作为从业50年的老教师,安凤英乐于重启“教书育人的任务”。

这也是樊金林最自豪的时刻,他不仅让奶奶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还帮助了更多需要被照顾的老年人。

“所以不走主持人那条路,我也没有遗憾了。”

电竞养老院

近几年,樊金林接触了太多老人,他觉得,他们大多孤独。

有位奶奶退休后曾跑去加油站打零工,也跑去饭店洗碗,“只是为了能有人陪她说说话”。

见识过的家属形形色色,“说实话,孝顺的是少数。”

很多时候,樊金林知道老人被接回家后,无法得到更好的照护,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的养老院有一个“奇迹”:一位患有癌症和偏瘫的老人,被医院通知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家属抱着住一个月的心态,给老人办了入住手续,没想到“到老人离世的时候,我们照顾了三年”。

樊金林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有6个子女的老人。

他有一张退休卡,轮到哪个子女照顾,卡就流转到谁手里。其中3个孩子会把他送到养老院,另外3个则让他住在家里,老人长期在养老院和子女家之间辗转。

有一次,老人在子女家摔倒骨折,2个多小时后才被发现。从那时起,他一被接回家就哭。

后来看到樊金林,老人哭诉,“我知道你总是拍视频,你能不能每次都拍我,让我低价或免费在这里住。”

这番话让樊金林陷入沉思。类似的事情见多了,他决定打造一家网红养老院,利用拍视频的收入,让老人们免费入住。

这也是第五家养老院的由来。

樊金林和养老院的奶奶们|受访者供图

樊金林的计划是,疫情“放开”后,分批接收免费入住的老人,“每批12人,他们只需要配合我拍短视频就行,不收任何费用。”

他准备用新媒体的营收,来支付老人在养老院的开销。樊金林估算,“计划开始实施后,维持院内的正常运转是没有问题的”。

日常的视频拍摄通常以“老人的一天”为主题,围绕做数学题、打麻将等展开。

樊金林的奶奶是出镜主力之一,《在养老院做数学题的一天》系列视频中,她因“石榴煎酒”这一谐音梗而出圈,为账号带来不少关注。

“16减9,6减9不够,借1,等于16减9……”

最后用去了一大沓纸,也没算出个结果,还在“16减9”地循环。网友忍不住调侃,“奶奶你倒是借过来呀,人家不借吗”“不行咱不借了奶奶”。

樊金林账号里的出圈算数视频,奶奶不断循环“16减9”|截图

张凤琴也会在视频里露脸,有时是打游戏,有时和其他老人打麻将、聊天。不少老人都有表演欲,也有人会因另一个人被拍得多,自己“戏份”少而产生“嫉妒”心理。

每到这时,樊金林都会拿起手机,假装再次拍摄,“为了防止他们吃醋,我们经常这样做。”

给老人拍视频这件事,樊金林提前和家属商量过,也征得了老人的同意。一位家属曾表示感谢,他发现,自从父亲上镜后,比之前更爱说话了。

为了更好地宣传,樊金林组建了新媒体团队,9个年轻人各负责一个账号。明年,他打算“回馈社会”,“把新媒体的盈利拿出来,给入住的老人做一个‘满一年送半年’的活动。”

根据他的观察,利益化经营是这一行业的普遍现象,不少同行“会买便宜的蔬菜给老人,或者在服务上抠搜一点”。

“我们做这个回馈,也是希望有些同行看到后能反省。”

五家养老院有近300位老人,身处在这个大家庭中,这个20多岁的大男孩常被一些温馨时刻打动。

一个叫张早的72岁老人,把他90多岁的父母送进了养老院。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他自己也住了进来。院里本来都是二人间,为方便这家人居住,樊金林特意帮他们改造成了三人间。

担心张早每天无聊,年轻人教他学会了消消乐,后来就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总在太阳升起时,推出两个轮椅,上面坐着他的父母。而他自己,则坐在一旁玩消消乐。

“儿子都70多岁了,还要照顾父母,我挺感动的。”

经营养老院几年来,樊金林也逃不过养老行业共同的困境,缺人。

不少年轻人曾向他咨询,但真正踏入行业的却少之又少。人们的刻板印象是——养老行业是伺候人的活,只有上了年纪又走投无路的人,才去做这份工作。

后备管理团队招聘很困难,年轻的复合人才极少。樊金林坦言,当前市场环境中,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0多岁,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把五家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降到了40岁出头。

“这已经是我所能做的极限了。”他放慢了语速。

“如果年轻人看到我们做的事,想要给自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哪怕打一个电话,我就觉得做的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

在短视频平台,樊金林给自己取名字叫“林烧”。他说,名字的寓意是,像木头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养老之路,让老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张早为化名。)


作者丨梁九京

编辑丨桑桑

出品丨如是生活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