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问答 >正文

残疾人就业故事:一份特殊人群的社会融合样本

发布时间:2022-12-04 17:19:16仇馨凝来源:

导读(因小时候的一次意外导致脊椎弯曲变形,郭海波的身高不到1.4米。黄启晴/摄)湖南长沙自然岭社区,郭海波的店门口,有一个大大的雷锋像,“...

因小时候的一次意外导致脊椎弯曲变形,郭海波的身高不到1.4米。黄启晴/摄

湖南长沙自然岭社区,郭海波的店门口,有一个大大的雷锋像,“向雷锋同志学习”写在最下面。

店的名字就叫“雷锋超市”。店门右侧的窗户上有一块播放信息的LED屏幕,再往左边则是两块牌子,“慈善”两个字在上面十分显眼。

一群看起来有些年轻的志愿者们穿着红色的马甲,他们要同“看起来很小”的郭海波一起,去看望后者资助数年的家庭。

因为脊椎在幼时受伤而弯曲变形,43岁的郭海波,只有不到1.4米的身高。

向“普通人”看齐

根据郭海波的自述,他属于“肢体二级残疾”。

1979年,郭海波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县的一户渔民家中,幼时的一次意外,导致其心脏和肺部被严重挤压,脊椎弯曲变形。郭海波的父母后又因疾病,分别在他3岁和13岁那年离开人世。

特殊的身体条件和家庭背景,让他的成长和就业之路变得格外困难。

成年以前,郭海波依靠乡亲们的接济,“吃着百家饭长大”。学校食堂的丁师傅是父亲生前的老朋友。郭海波肚子饿了,就去食堂帮他做点事,烧火、择菜,丁师傅心里明白孩子不容易,经常留他在食堂吃饭。

十八岁那年,丁师傅介绍郭海波去长沙投奔自己的弟弟——丁师傅的弟弟在长沙经营一家下水道水泥排水管厂,他特意安排郭海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那些年,郭海波看过仓库,给工人打过下手,还看顾过厂内的杂货铺。

闲暇时分,郭海波喜欢逗猫、插花。黄启晴/摄

然而,2015年,这家工厂被迫关闭,一同被关上的还有郭海波就业的大门。如多数残障人士一样,身体损伤在当时成了他再就业的最大障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残疾人数量超过8500万。又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21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仅为881.6万。

“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受限于自身心理条件或生理条件,而在就业市场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在社会参与和个人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举步维艰。”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孙晶华等人在有关研究中如此写道。

究其原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指出,造成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残疾本身,而是外界的障碍。这也就意味着如何突破社会上的刻板印象与现实框架,关键取决于残障人士在析清方向后迈出第一步。

在郭海波的世界里,自己同旁人并无两样,但对走出第一步的思考仍然十分谨慎。

此后一段时间,郭海波辗转于各种零工之中,时时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温暖,却也无意中激发了自己去做公益的决心。

后来,郭海波开始参加线下公益组织“长沙大爱义工”,在福利院等机构长期开展爱心帮扶、生活护理、陪伴等义工服务。2017年,拥有多年义工工作经验的他进一步思考,如何探索更广阔的义工与公益事业空间。

“能不能自己创业呢?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一年,在政府和社区的帮助下,郭海波的“雷锋超市”开张了。

“这个超市的门面由社区免费提供,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有商品平价出售。利润解决了两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而且一直在资助社区的困难群众。”“雷锋超市”所在的自然岭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魏爱辉介绍道。

店如其名,郭海波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公益心有了落地的好地方。“社区居民还是比较认可我这个店的”,“雷锋超市”推出了很多便民措施,比如提供免费雨伞、应急的医药、打气筒,以及给环卫工人提供水等等。

在雷锋超市门口郁郁葱葱的大树下,是一块手绘的爱心墙。“自然岭社区物品交换”和“爱心墙”大字下挂着帽子、衣服、提包等各式各样的物品。店里来了顾客,郭海波会热情地招呼他们来这面墙看看,有需要的东西可以拿走,也可以把闲置物品挂在墙上。

附近的阿姨送来一件棉衣,郭海波整理后,将衣服挂在“爱心墙”上。黄启晴/摄

在海拔2000米处开“超市”

爱心墙、便民措施,其实“雷锋超市”一开始也没有这些公益服务。

后来社区居民的需求一点点多了起来,“朋友们说,群里也聊,才能做到这些便民服务。”在社区居民的建议下,郭海波还申请成为社区电商自提点店长,一些省外的新鲜蔬菜水果和价格实惠的米面能够快速被送到这里。

思路相近,湖北宜昌竹林湾村村民韩庆东在思考如何自力更生、服务乡邻时,也选择了开店。

不过,即便是每天在村里来来回回送100多件货,他却几乎没有听清过这片热土的声音:鸟鸣、风声、闲谈的嘈杂、老乡的感谢……

“六岁的时候,从楼梯上走下来摔的,摔了之后耳朵就听不清楚了”,双耳失聪,语言功能也因此受限,韩庆东小学毕业后就没再念书了,二十年来,他在外四处闯荡、打零工。虽然身体上有些障碍,但凭着股“干练”劲儿,他陆续掌握了木工活、瓦匠活、水电维修等技能。

韩庆东是个“热心肠”,老人不会操作新手机,他现场查询,比老人还着急。吴鹏/摄

2012年,34岁的韩庆东决定回到竹林湾村。“我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加之要照顾年迈的父母,韩庆东的根便扎在了这个小山村。

韩庆东是个手艺人,回家后被村里安排做了“片区安全饮水管理员”,负责全村的供水维修管理,“经常在雨里疏通垃圾,无论冬天雪多大,路多滑,我都要去维修冻坏的水管。”

听障,并不影响韩庆东麻利地干活。除了沟通时,他会因把握不准对方说的话而产生短暂的迟疑与思考,一般人很难会联想到他还有听障问题。“生活中交流问题不大,可以通过微信文字、手势等交流”,韩庆东解释道。

2018年,村里开设了电商服务站,韩庆东又应聘成为管理员。帮村民修水管,修水电,代缴社保、水电费,代购、配送物资等,韩庆东几乎“无所不能”,只要一个短信,他总是风雨无阻,第一时间抵达。

2022年,韩庆东还在村里开设了第一家社区电商自提点。这个自提点,是韩庆东创业的第一次尝试。“希望能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给家乡做一点贡献。”

竹林湾村海拔2000多米,山高路远。开自提点其实是村里外出打工年轻人的建议,“村里头买菜不方便,一来一回要大半天的时间,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没几天,韩庆东就主动联系社区电商工作人员咨询开店事宜,村里第一家“线上超市”很快便开张了。

(竹林湾村海拔2000多米,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吴鹏/摄)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早在2016年,国务院便印发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借助“互联网+”行动,鼓励残疾人利用网络就业创业。就在韩庆东开始负责电商服务站这一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5部门印发了《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强调支持“互联网+”创业,对于残疾人利用网络就业创业的给予资助。

见到韩庆东的时候,他正在分拣快递和乡亲们购买的食材,准备装到车上挨家挨户送去。他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山里的留守老人、妇女,“道路坑坑洼洼,蜿蜒曲折,坡高路陡,对车辆及驾驶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在这条山路上行驶,韩庆东已然熟稔于胸。

几年下来,韩庆东为全村村民配送快递、果蔬生鲜等超七万件。

成为“湖北好人”

虽然身兼数职,韩庆东依旧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桌上的工作台账完整记录着快递包裹、代买商品、水费缴纳、水管维修等信息,每一条都字迹工整、清清楚楚。每当有村民来到站点找他办事时,他总能迅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有困难就找韩庆东”,这个服务站,渐渐成了村里老人们最爱去的地方。

2022年11月23日,韩庆东在微信群接到一笔来自广州的订单——微信昵称为“爱”的用户,为竹林湾村的家人下单了37件货,“是他儿子下的,在美团优选买了一大堆,把老人黑(吓)一跳。”韩庆东笑称,“儿女都怕父母说他们,先送了再说”。

韩庆东的自提点门口有一排高高的货架,整整齐齐的盒子里码着各类生鲜果蔬,泡沫箱里时不时传来活鱼“扑腾”的声音。美团优选湖北区域相关负责人施祥银经常和韩庆东交流,安排送来店铺经营所需的物料。“韩师傅熟悉手机,学习能力特别强,自提点的单量很高。”

门口有人经过,韩庆东便招呼他们扫描门口黄色的KT板上的二维码,“可以进群,买东西更方便”。他会把物美价廉的商品分享在群里,也会手把手教村民下单购买的办法。在韩庆东的教学下,螃蟹、生蚝、榴莲等纷纷出现在村民的餐桌上。

许多离家在外的子女都会通过社区电商远程下单,给父母“加餐”。吴鹏/摄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认为,零售平台通过扎根于本地供给,既激发本地消费活力,又创造了自提点店长、分拣员等多种新职业,为从业者尤其是特殊就业群体提供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

2022年,韩庆东被评为“宜昌楷模”,入榜“湖北好人”。在模范榜单上,韩庆东戴着一顶军绿色的帽子,翘起的嘴角露出微笑。

社区就业样本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认为,作为弱势群体的“保护伞”,社会组织的社会角色和公益岗位特点更加符合残障人士心理特征。大多数社会组织分布于社区之中,离残障人士生活社区近,其公益性和社区性能够给残障人士提供良好的安全感。

自开店伊始,郭海波就决定“雷锋超市”会定期发放一些爱心物资。疫情前,社区内低保户、过八十岁的老人,每个月可以免费领30块钱的物资。随着国家政策完善,郭海波逐渐将帮扶对象缩减为残障人士。目前社区里面的残障人士每月都可以领50块钱的物资。

某种意义上,对于开在社区里的“雷锋超市”而言,其公益属性并不只是承载前述的爱心服务。作为拓展,“雷锋超市”已然成为“残障人士社区融合发展”的实验样本。

郭海波正是在这样的场景中找到生活、就业和助人的平衡点。在“雷锋超市”,郭海波自力更生获得收入,也以此为据点,和志愿者、捐款者定期商量下一步的公益行动。社区居民在支持郭海波生意的同时,也实实在在享受到便民服务。

(12月1日下午5点,郭海波正坐在店门口的板凳上休息。黄启晴/摄)

3年前,郭海波牵头发起了长沙市湘善公益组织,正式在相关部门备案。现在,这个组织的成员群里已经有上千人。

11月底,他特地又带着几个公益组织成员,一起奔赴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去看望连续多年帮助的若干名在校学生和27位三无老人。

“店里之前没有生鲜果蔬,邻居平时过来主要买些日杂百货。”为了让附近的老人们买菜更容易,今年4月,郭海波也主动注册成为美团优选的一名自提点店长。

附近居民偶尔忙碌,晚上8点才来取货,郭海波已经提前将蔬菜打包好。黄启晴/摄

500公里外,竹林湾村的韩庆东,已经开着白色小车在山路上开了五万公里。如今,村里的700多户居民基本上都在韩庆东的自提点里下过单。就连在外地生活的子女也会在群里远程下单,给父母“加餐”。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都用我的脚丈量过。”韩庆东坦言,“作为残疾人,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去养活自己和父母,还可以帮助到其他人,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

未来,郭海波希望能把“团队”做大做强,帮助更多的人。而韩庆东则想要一辆越野车,满足更大规模的货运需求,“我还可以沿着山路扩大服务范围,给更多村民送上时鲜的食物和日用品。”

南方周末研究员 赵明鑫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