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问答 >正文

三省六部制的职责特点和影响(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图表)

发布时间:2022-09-25 21:53:22宰宁超来源:

导读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省六部制的职责特点和影响,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图表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省六部制的职责特点和影响,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图表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展开1全部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2、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

3、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

4、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

5、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

6、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7、三省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

8、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

9、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

10、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11、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12、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13、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

14、隋代改为“内史省”。

15、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16、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

17、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18、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

19、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20、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

21、负责起草诏令。

22、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

23、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

24、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

25、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26、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

27、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28、尚书省 官僚机构。

29、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

30、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

31、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32、“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

33、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

34、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

35、负责执行诏令。

36、[编辑本段]六部 三省的长官纳言、内史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

37、[1]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38、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

39、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40、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

41、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42、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43、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44、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45、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46、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 、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47、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48、度支(户部)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49、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50、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

51、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52、礼部 中国古代官署。

53、南北朝北周始设。

54、隋唐为六部之一。

55、历代相沿。

56、长官为礼部尚书。

57、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58、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59、兵部 官署名。

60、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61、源于三国魏五兵制。

62、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

63、各曹设郎。

64、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65、迄至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

66、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

67、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

68、清光绪三十二(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

69、都官(刑部) 中国古代官署。

70、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

71、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

72、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73、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74、工部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75、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

76、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事。

77、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

78、后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长官为大司空。

79、隋代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80、 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

81、六部的长官为尚书。

82、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

83、[编辑本段]历史 内史省和门下省是机要之司,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令下有尚书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判吏、礼、兵三部事,右仆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

84、尚书令与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

85、开皇三年(583),改度支为户部;都官为刑部。

86、 另设御史、都水二台,负责监察和水利,这样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

87、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

88、隋的三省六部制,形式上是继承汉魏旧制,实际是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统治经验,发展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可以防止外戚大臣专权纂位和地方势力分裂割据。

89、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90、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91、 到了唐代,在其中央机构中,三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92、 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长官为中书令; 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为侍中;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