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机 >正文

焦点访谈:中国底气 新思想夯实大国粮仓

发布时间:2023-03-03 16:29:29钱娥博来源:

导读 原标题:焦点访谈:中国底气 新思想夯实大国粮仓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

原标题:焦点访谈:中国底气 新思想夯实大国粮仓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重农抓粮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有效,我国粮食产量站稳1.3万亿斤台阶,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连续八年1.3万亿斤,这个沉甸甸的数据是如何取得的呢?

人勤春来早,春耕农事忙。立春之后,由南到北,我国春耕春管工作陆续展开,春天的田野处处生机盎然。

今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是一个新的起点。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始终稳稳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从十年前的约12200亿斤到2022年的约13700亿斤,粮食产量提高了1500亿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我们研究粮食安全的人有一个概念,1000亿斤是一个台阶,这就是说我们用十年时间使粮食产量上了一个半台阶。这是在化肥和农药开始减量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的条件下取得的,这在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历史中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国家仓廪充实,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夯实了根基。14亿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农”工作和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放在首位。

叶兴庆:“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来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总书记又提出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就是那五句话20个字,‘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丰收的景象下也藏着隐忧,其中一项就是耕地。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为18.27亿亩,跟9年前比减少了1.2亿亩。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还要不要守?能不能守住?也成为大家争议的话题。

北京师范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如何来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实际上面临一些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人多地少,如何在保证粮食总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又实现农民自身效益、农业的效益提升和提高。与此同时,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土地,耕地可能会减少。所以说防止非农化、非耕化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

一边是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一边是粮食生产的根基。面对争议,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指出“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叶兴庆:“在藏粮于地这个方面,总书记这十年始终盯住耕地保护,盯住耕地红线,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来守好耕地红线,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量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动下,十年来,我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2021年底,自然资源部通报100起涉刑土地违法案件,160余名自然人入罪获刑,“长牙齿”的硬措施可谓越来越严。

十年来,我国在牢牢守住18亿亩红线的同时,粮食生产如何真正告别“靠天吃饭”是一个新的考验。2021年,我国夏粮生产遇到历史罕见的秋冬汛,南方局部地区又发生多年罕见干旱。多重天灾之下,2022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仍然超过了1.3万亿斤。

叶兴庆:“气象灾害还是气象灾害,但是气象灾害并没有变成农业灾害,这在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归功于农业技术指导到位。”

丰收的首要基础是“藏粮于地”。江西安义县长均乡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分布在山坳里,农田的排水问题成了高标田改造中最大的难点。一块落差有20米左右的山地,施工人员就设计了5套不同的排水涵管埋设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2022年,中央财政投入1096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样的投入规模坚持了十年,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实现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张琦:“总书记特别关心和强调,从以前的基本农田到永久农田以及到高标准农田的部署。高标准农田通过一些技术改造或者土地整理,使亩产产能得到了提升和提高,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7个百分点,超过61%;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总书记谋划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得以落实。

近几年来,新冠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爆发,一再推动全球粮食生产价格上涨,在世界粮食市场起伏不定、饥饿依然困扰着部分国家的背景下,我国大米小麦口粮自给率达到100%。“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提出的目标可谓未雨绸缪。

叶兴庆:“这三年的实际情况,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两种表现充分证明,总书记提出来的粮食安全目标以及粮食安全战略是十分正确的,确确实实让中国人得到了实惠,做到了把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上。”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中国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一些生产用种子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大豆和玉米的产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部分种源仍依赖进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他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

2021年5月,公共科研平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成立,南繁科研也从季节性向常年研究转变。目前,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

张琦:“正是总书记提出对种业的重视,使种业的发展、种业的振兴得到了很好提升和提高,保证我们的饭碗永远装的是中国的粮。”

着眼未来,让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还有种田的农民。去年夏天,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继续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很快总书记给他回了信。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动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现在老徐的孙子也加入了他家的科技种粮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新征程上,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已经开始,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必将越来越足。

叶兴庆:“现在回过头来看,十年前,总书记提出了粮食安全的目标,粮食安全战略完全符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且也是这十年之所以能够取得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琦:“如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保持农业基本盘稳住,未来也同样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粮食安全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根基,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雄厚的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重要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粮食生产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立足国内,解决14亿多人吃饭的问题。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辛勤耕耘、不懈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基础。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