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机 >正文

建议取消中考?谁给的胆子?!

发布时间:2023-01-12 13:59:07虞枝鸣来源:

导读原标题:建议取消中考?谁给的胆子?!在中国,把一个孩子养育到18岁的平均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9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支出占了44.65%。...

原标题:建议取消中考?谁给的胆子?!

在中国,把一个孩子养育到18岁的平均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9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支出占了44.65%。

21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低至7.52%,而梁建章提出,如果在校的时间减少两年,会提高10%-20%的生育率,但依靠现金补贴,达到这样的效果将需要1%-2%的GDP。

近日,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学前和基础教育篇,由梁建章、任泽平等专家共同完成,该报告指出,家庭教育负担过重是造成低生育率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供了几点政策建议:

1、由政府直接投入或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大量托儿所;

2、取消中考,避免过早的教育分层;

3、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提升教育的整体效率。

缩短教育时长,取消中考或许有助于缓解小孩的学习压力。其实光看教育支出占比,仅因开支较大而不愿继续生育的理由是难以立住的。

工作时间是支撑消费支出的基本盘,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升,教育内卷化不光增加了对于相关支出的要求,还挤占了父母作为独立个体追求休闲娱乐,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时间。

不想生娃或不想多胎的原因,基本都有对于养育成本过高的隐忧,那怎么办呢?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梁建章在报告里建议缩短学时,直接取消中考。

报告中提及当前养育一个小孩儿的教育成本相对较高,从而压制了二胎甚至多胎的生育意愿。所谓成本不仅仅指的是实际经济开支,还包括了父母为辅导小孩读书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

根据2018年的PISA调查,大部分国家学生平均每周的学习时间达到44小时,而中国学生每周却需要学上57个小时。相比之下,美国学生每周学习时间只有48小时,英国为43小时,日本为41小时。

但一天也只有24小时,小孩学习时间的增加,对休息和运动时间就形成了挤出。并且随着近两年线上授课比例的提高,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身心状况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从2010年到2018年,小学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间从3.67个小时增加到5.88个小时,初中生家长更是从1.56个小时翻倍到3.03个小时。

而为了挤进毛入学率只有60%的高中,学生和家长们过早地进行内卷,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报告还指出,学习时长和生育率基本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每周学习时间越长,社会生育率越低。为此,梁建章建议缩短学制时长,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初中各减少一年,并且取消中考,不光是给学生和家长减负,从更长远的视角,能让学生更早地步入社会工作,有了更长的职业发展阶段,从而缓解与组织家庭的时间冲突。

而针对学前教育阶段,梁建章的建议是多建设一些托儿所。

婴幼儿早期阶段也要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在《2022年中国生育成本报告》中,0-2岁婴儿的养育成本占17岁以下孩子养育费用的13.33%。根据报告描述,我国托育服务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幼儿阶段的公共开支比重有很大上升空间。

中国0-3岁儿童的入托率不及5%,早期年轻父母生第一胎难免需要对事业和家庭进行一番权衡,毕竟养育责任要求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对于需要两份工资才能支撑开销的家庭而言压力不言而喻。

如果社会提供的幼托服务较少,质量较差,那么家庭就需要自行填补这方面的空缺。因此专家建议大量建设托儿所,把入托率提高到50%左右,这就要求每年大概需要4000亿元的财政补贴。

专家们早在一年前就提出过取消中考制度,普及高中教育的建议,当时就引来不少争议。甚至提出以缩短初高中就学时间,将12年义务教育减少至10年,不过教育部曾做过回应,当前还不具备缩短学年制,将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条件。

只不过政策重心更多放在了促平等上。高中登记入学的试点工作实际从去年三月份就在北京西城区小范围开展了,可以看出国家在尝试着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渴望接触高中教育的慢跑型学子得偿所愿。

报告中梁教授再次提出应给学生和家长减负,不宜过早地给初中生分流

普职1:1的划分,意味着将有一半的考生暂时无缘高中,就得去接受另一种体系的教育。高中车票只够一半人分,错过了高中便还要错过大学,由此家长和学生们才会更加焦虑和内卷。

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时间长达13.8年。专家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变成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每个孩子的成熟期各异,或较晚形成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又抑或因为家庭的原因起步较晚,给予同样的教育资源未必不能够后来居上,这就不至于过早被筛掉。

正由于如此独特的考试制度存在,我国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毛入学率只有53.8%,但大学录取率高达94%。专家在报告中指出,自然状态下中国应该有80%的人有资格进入大学。

促平等是好事,然而在教育资源未实现均等化之前,取消中考未必就一定能减轻各方的压力,这也是核心矛盾

考试制度实行了多年,教育早就形成了不断内卷的漩涡,优胜劣汰是选拔人才的普适规律,学生和家长都很吃这一套,才会格外看重教育资源。

取消中考,难道大家从此就会更加“佛系”一些么?在已经习惯这套制度的人看来,一旦放开了中考,高考前便增加了更多的竞争。还要缩短学时,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而取消中考要与高中资源均等化相结合,如同初中小学就近抽签入学、教师轮换的形式一样。不光如此,大城市的区位教育资源差距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还需要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来努力拉近学校之间的差距。

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家长尚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押注未来,如果小孩被分配到一个资源基础较差的高中,家长会觉得如释重负么?

2021年,普通高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了4666亿元,相比10年前翻了一倍。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水平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增速仅次于幼儿园阶段。普通高中教师人数增长达到了近几年的高水平。

回过头再看专家的建议,既为促使及早生育,又为促教育平等,替慢跑群体争取高等教育的机会。从小范围试点也可以看出,国家在为学生接触高中教育提供自愿性的机会,不让成绩过早地影响了小孩的人生轨迹,在登记入学和考试制度开始并存的情况下,照顾两种不同的心态。

不是学得太多,而是学得太慢,太低效了。梁建章表示,1980年代以前,中国很多小学都是五年制,而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时间增加了很多,实际上完全可以缩短一年时间。而中考和高考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有2年时间用于复习和应付中考和高考。取消了中考,可以缩短一年时间。这就可以把基础教育阶段提速2年,16岁就能上大学。

中考压力减轻,不仅可以省下更多刷题的时间,还能更加贴近教育和企业的实际能力要求去设计课程,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育体系的效率。

从生育到教育,这份报告着眼于后者来观察国内的低生育率问题,梳理二者的联系,即为教育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压制了生育意愿。

解决方法上,除了发钱补贴生育,放开土地供应、户籍限制,更需要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在未来就学人数放缓甚至下滑的趋势下,以教育效率的提高反哺生育进度。

社会大众虽然很难一下子消化大胆的建议,但是于长期而言,必然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提升教育水平的机会,这与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

【1】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 学前和基础教育篇,育娲人口研究

【2】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育娲人口研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