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机 >正文

保尔:为什么元代之后,中国人就不爱玩蹴鞠了

发布时间:2022-12-05 15:46:20屠时世来源:

导读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保尔】 在近期的体育新闻里,卡塔尔世界杯无疑占据了最重要的版面。虽说国足照常缺席,但这并不妨碍球迷欣赏足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保尔】

在近期的体育新闻里,卡塔尔世界杯无疑占据了最重要的版面。虽说国足照常缺席,但这并不妨碍球迷欣赏足球盛宴。更何况,谈起足球,中国人不止是有国足的战绩可谈。

根据媒体的报道,早在2004年,国际足联就已经宣布:中国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蹴鞠是足球的渊源。这份“历史传承”既有趣,也难免给人以古今对比的感叹。网络上甚至有人畅想,要是让古代的蹴鞠队参赛,说不定中国队更有机会进世界杯。

那么,中国古代的蹴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与现代足球有多大的关联?精通蹴鞠的高人,能指点如今的足球吗?借着世界杯的氛围,本文想谈一谈这些问题。

网友的脑洞

蹴鞠的盛衰

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史记》记载,蹴鞠是齐国首都临淄的热门运动。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秦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就是一个蹴鞠爱好者。刘邦称帝后,奉太上皇于长安宫中,结果老爷子“凄惨不乐”。刘邦询问之后才发现,宫廷里没有“沽酒斗鸡蹴鞠”等欢乐,于是赶忙派人手、建场地,这才让太上皇重开笑颜。

在汉代宫廷里,蹴鞠也是登得上台面的活动。《汉书》记载,汉武帝经常在宫中举办蹴鞠比赛,还有人编写了二十五卷的《蹴鞠》书,这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步体育专业著作,可惜现已散逸。

蹴鞠不仅是民间的娱乐,还被汉朝列为军中训练科目。刘歆在《七略》中记载,因为蹴鞠既能锻炼身体,也能训练纪律,有利于提高的战斗力,所以羽林军士兵被要求参与蹴鞠,并且定期举办比赛。

进入唐代,蹴鞠迎来了大发展,唐人不仅把蹴鞠玩出了花样,也跨越了性别,出现了流行一时的女子蹴鞠。特别是在青楼中,以花式技巧为主的蹴鞠活动尤其流行,每逢寒食节等重要时日,长安的女子们都会展示蹴鞠技巧,给不少唐朝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宋代的蹴鞠实现了大繁荣,传世名画《宋太祖蹴鞠图》就呈现了五代、宋初军中流行的蹴鞠运动。太平兴国六年,宋太宗亲自登场,与王公、大臣来了一场其乐融融的蹴鞠比赛。后代的宋朝皇帝们也多有蹴鞠爱好者,最有名的当属宋徽宗。

《宋太祖蹴鞠图》

经历了两宋时代的极盛,元代以后,蹴鞠的热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一方面,在官方看来,蹴鞠非但不再具有锻炼身体、培养纪律的用处,反而带来了荒废精神、放荡娱乐,甚至聚众赌博的弊病。《客座赘语》记载了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发布的一道圣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蹴圆的,卸脚。”圣旨简单明了,朱元璋的处罚也很是粗暴。龙江卫指挥伏颙与下属姚晏保蹴鞠取乐,朱元璋下令:“卸了右脚,全家发云南”。

在粗暴的命令面前,蹴鞠很快在官方层面消失,但在民间,仍有蹴鞠的影子。文学作品中亦然,比如《西游记》第72回,唐僧看到了一群女妖精踢球。《金瓶梅》第15回里,西门庆在丽春院里也踢了一场球。不过,这些活动与汉代的军中蹴鞠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对抗性大大降低,参与者也主要是青楼歌姬,与其说是运动,还不如说是娱乐。

清朝入关后,承袭明朝制度,严禁军人“踢石球”。即便在民间,蹴鞠活动也很少再现。《红楼梦》里几乎没有出现过蹴鞠,《儒林外史》中只有两处提到踢球,但全是儿童踢球,与作为成年运动的蹴鞠关系不大。清朝人曾将蹴鞠与滑冰相结合,出现了所谓的冰上蹴鞠,但也未能普及。当清代后期现代足球传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已经衰落、消亡。

“球”的渊源关系

从战国到清代,蹴鞠在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盛衰历程。当蹴鞠在中国走向消亡的时候,现代足球开始了风靡之路。

1902年,清末著名学者俞樾见识到了西洋足球。作为熟读经史的大儒,俞樾不仅知道蹴鞠,还明了蹴鞠的传说渊源与后世发展,于是写下了“我闻蹴鞠始黄帝,后世军中传此戏”的诗。但是,在这位传统知识分子看来,眼前的足球与古书中的蹴鞠显然并没有多少直接关联,因为此时的中国人不仅不会踢球,也没见过这种踢法,故而“如今传习来京师,都人聚看咸称奇”。在俞夫子看来,把蹴鞠与西洋足球相互联系,最多也只能是缅怀与遐想。

一般认为,中国人系统接触到现代足球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事情,很可能是占领港岛的英国人带来了足球活动。但是,如果说中国古代的蹴鞠与足球毫无关系,也过于绝对。至少在“球”这个物件上,蹴鞠对足球是有影响的。

蹴鞠的“鞠”就是球,传说黄帝擒杀蚩尤后,用蚩尤的胃做了个球,成为了最早的蹴鞠物件。早期的球确实制作简单,大多是用动物的胃、膀胱做外皮,内部以毛发、干草等填充。这种球韧性差、寿命短,踢起来的感觉也不太好。

到了唐代,球的制造工艺发生了重要革新。外表面出现了多片拼接技术,比较高级的蹴鞠用球由八片皮革拼接而成,制作原理与今天的足球已经很相似。在外皮之内,唐朝人还创造了充气内胆,把动物膀胱或其他东西吹满气,缝在皮革内。这种新型皮球重量轻、脚感好,开创了球类制作的新纪元,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充气技术的球,比英国早三百多年。

唐人的蹴鞠活动随着帝国威名的扩展,自然而然地传向了异域。在当时,高丽、日本都有蹴鞠活动。西域也随着唐军的驻扎、唐人的活动和唐文化的影响而出现了蹴鞠活动。就连东南亚地区也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缘故,受到了唐文化的影响。

在唐文化外传的过程中,新式充气皮球的制作工艺是否一并外传?实事求是地说,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当时确实有“胡人善蹴鞠者”,甚至成为了“明星球员”。照此推测,充气皮球的完全有可能跟着胡人传向更远方。

据媒体报道,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经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足球起源于中国,继而传给了埃及,又从埃及传播到了希腊、罗马、法国,最终在英国生根发芽,成为现代足球。

这个传播路径的表述未必准确,但考虑到从唐朝发明充气球到欧洲出现充气球,其中有三百多年的时间差。而且在此过程中,诸如造纸术、印刷术等重要技术也从中国传向了西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唐朝为蹴鞠发明的新式充气球,成为了后来现代足球的渊源。对此,德国学者给出过看起来就很“正确”的描述:“中国人最先发明了足球,英国人加进了踢球的规则,巴西人使它成为一项普遍流行的运动,全世界造就了今天的现代足球”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蹴鞠与现代足球或多或少确有渊源,但这种关系更可能呈现于“球”的层面。笼统地说,蹴鞠算得上是足球的雏形,但也只是众多“雏形”之一。非要把中国古代的蹴鞠绑定为现代足球的祖宗,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有自夸历史的嫌疑,还会造成古今对比的尴尬,实在是没有必要。

大宋蹴鞠队,能打世界杯吗?

以上讨论了蹴鞠的兴衰过程以及蹴鞠与足球的关系,唯独没有说古代蹴鞠的比赛方式。之所以故意缺漏这个话题,是因为有必要讨论一个有趣的历史架空话题:高俅能不能拯救中国足球?

网友们之所以会相中高俅,多半是《水浒传》的功劳。但凡是读过小说、看过电视剧的朋友,都会对踢得一脚好球的高太尉印象深刻。历史上确实有高俅这个人,也的确踢得一脚好球。不过,他能平步青云,绝不只是因为蹴鞠技法。至于有没有当教练的能力,那就更不好说了。掌管军政期间,高俅以“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而出名,要是让他带球队,说不定球员都得变身泥瓦匠,给高家盖房子去。

高俅或许不是好教练,但宋代确实有专业的蹴鞠团体,最有名的是“齐云社”。这是一个组织健全、成员众多蹴鞠组织,社内有都部署、教正作为总负责人,下属“社司”、“主会”处理社内事务,“知宾”、“节级”负责对外沟通,“会干”负责组织比赛、训练球队。齐云社制定了复杂的社内规范、球队章程,以及各种对应的比赛细则。鼎盛时期,齐云社每年都会召集全国的蹴鞠球队组织山岳正赛,颇有些职业联赛的意味。

作为专业团体,齐云社有着很高的门槛。想要加入齐云社,至少要具有两个条件,首先要有高超的球艺,达到“职业选手”水平。其次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必须是不差钱的主。这么看来,宋代的齐云社似乎与今日的足球豪门俱乐部更像了。那么,如果是齐云社的顶流球队,能参加今日的足球比赛吗?

影视剧资料图

由于充气球的使用,唐宋以来蹴鞠的玩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球门不再设置于地面,而是扎在三丈高的竹竿顶端。唐代有双球门互踢,宋代的球门则大多为单球门,在场地正中树立两杆,顶端套以彩色球网。

参赛的两队分立于场地两侧,比赛开始后,左方先开球,众球员以颠球的方式互相传递,最终将球传给“球头”,由这位腿力最强的球头射击球网,以命中为得分。左队完成后,转由右队颠球、传球,最后由球头射门。如此循环往复,以进球多者获胜。比赛中每位球员都有参与,但身体对抗性并不多,主要是展示个人的颠球、盘球能力。

宋代也存在具有对抗性的蹴鞠比赛,自唐代以来的“白打”就是一种比赛形式。白打不需要球门,事实上也不限制参与人数。两人可以对踢、三人可以角踢,多人也可以凑成一圈,互相传踢。从一人场户到十人场户,都可以组织。《宋太祖蹴鞠图》中,赵匡胤、赵光义、赵普、石守信等北宋开国君臣围成一圈踢球,多半就是一种“白打”。由于是多人运动,白打具有一定的对抗性,但这种对抗更多体现在传与接。

宋蹴鞠纹铜镜

对于一人场户的技术要领,《东京梦华录》是这样描述的:“直身正立,不许拗背,或打三截解数,或打成套解数,或打活解数,一身俱是蹴鞠,旋转纵横,无施不可。”

所谓“三截解数”,指的是头、面以下身体各部位定球的套路。因此,无论是“筑球”还是“白打”,其技术要领的关键都是用手之外的部位颠球、传球。在宋代,高水平的蹴鞠选授能够用头、肩、背、膝、脚等部位轮番颠球,赢得满堂喝彩。至于最后的临门一脚,那只是球头的事情。

简而言之,如果非要拿宋代的蹴鞠对比今天的足球,更像是表演用的花式足球。若以技术动作相比较,蹴鞠则更类似于如今的藤球、毽球。事实上,伴随着蹴鞠的衰落,清代的毽子运动迅速兴起,并且就被称作“蹴鞠之遗事”。在清末、民国,当足球运动完整传入中国之际,虽然蹴鞠已经几乎不见踪迹,但踢毽子的活动却如火如荼。近代中国有不少踢毽子的名家,他们不仅能连续踢上千次不落地,还能做出各式各样的花样动作,民国时期甚至举办过全国踢毽运动会。

所以说,如果真的把高俅请到当代,或者把齐云社的球队请回现代,世界杯他们是别想参加了,可要是参加各踢毽子、踢藤球的比赛,那绝对是高手,拿下冠军、奖杯说不定真的不成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