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救命,怎么一出门旅游就蹿稀啊

发布时间:2023-10-02 17:51裴英梅来源:

导读在外旅游时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正在路上走着,突然肚子一阵剧痛。而你坐的大巴此时正在高速上开着,旁人欢声笑语,导游激情澎湃,你憋得脸...

在外旅游时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正在路上走着,突然肚子一阵剧痛。而你坐的大巴此时正在高速上开着,旁人欢声笑语,导游激情澎湃,你憋得脸青浑身是汗,焦虑值飙到巅峰。

每次腹泻来得猛烈,能顺利找到厕所是一回事,能顺利找到不用排队的厕所就是另一回事了。此时的厕所还不一定干净,蹲得两脚发麻的你,一边思念家里干净的马桶,一边思考最近怎么水逆过不去了。

还有一些人,就没办法出门——平时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可但凡要去稍微远点的地方,就开始紧张想上厕所。有时身边人还不理解,甚至会默默地觉得你有点无事生非,但你自己知道,这种事情自己控制不住啊。

每次在外面焦急找厕所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钢铁肠胃一旅游就失效?为什么出去旅游老是拉肚子啊?

  1. 出门拉肚子,太正常了

出门旅游拉肚子的这种情况,还有个专业名词,叫旅行者腹泻(traveler's diarrhea,TD),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水土不服”。

美国疾控中心CDC提到:你去的地方如果气候或卫生习惯,都跟老家不太一样,预计两周内会有30-70%的人出现“旅行者腹泻”——尤其是去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热带地区时[1][2]。腹泻可能出现在旅游过程中,或旅游结束后。

原本简单旅个游,变成一整晚坐在马桶上下不来,拉到双腿发软,这到底是什么缘故?


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提到,病因可能是饮食的改变或旅行的压力引起的[4]。但是,饮食影响还能理解,旅行中的压力这种听起来很“虚”的事情,是如何导致腹泻的?

应该有不少人经历过,在面试、考试、开会等大事前,紧张地总想先蹲个厕所,事情越重要,便意越强。

旅游也一样——我们小时候出远门前,总是激动地睡不着觉;而成年后,要担心的事情太多了:出发前一晚你就开始想,明天的飞机高铁能不能及时赶上,闹钟开了没有,身份证护照有没有忘带......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途中又遇到些不顺心的突发状况,你是应该“来都来了”还是坚持抗争到底?

一篇发表在《旅行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提到,大约60%的旅行者有急性焦虑,1/4的人害怕坐飞机;旅游途中排长队的等待,会让人变得愤怒且有攻击性,尤其是在低血糖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工作压力以及睡眠不足或疲劳,会加剧你压力和焦虑水平。这些情绪,会影响你的肠道活动[7]。



人的肠道有“第二大脑”之称,肠壁内有超过1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肠神经系统(ENS),能进行感知、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5][6]。一个典型的症状叫做“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典型的脑肠互动异常[8],IBS患者在紧张的环境下会腹痛、腹泻或便秘。中国肠易激综合征IBS患病率大约在2.3-15.8%之间。

如果本身旅游过程中,IBS 患者的压力就大,此时再吃到平时不耐受的食物,例如牛奶(乳糖不耐)、无糖饮料(对糖醇类敏感)或高油食物,拉肚子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9][10]。

当然,心理压力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无论是IBS患者,还是正常人,出现腹泻的情况,大多还是你吃的东西导致的。

  1. 最危险的,是吃进嘴里的

造成“旅行者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吃的喝的不干净。而旅行中,食物踩雷简直再常见不过了。美国疾控中心认为,“旅行者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综合征,其中,细菌贡献了80-90%的病例[2]。最常见的病原体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其它还包括沙门氏菌、诺如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进入肠道后,肠壁会向肠腔内分泌大量水分,试图把被污染的肠壁给“冲洗”出去。之前每次拉肚子,你考虑过为什么有时候会更稀一点吗?这是因为,“冲洗”的程度是根据被污染的轻重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你吃的越脏,拉得越稀[11]。

一般在外面吃什么,更容易“中招”,让人腹泻呢?



2022年发表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的一篇纳入1.4万人,研究在外就餐与腹泻的相关性的调查结果发现:跟午晚餐相比,早餐在外面吃,尤其是即食米面早餐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发生腹泻的几率最大。并且,一天内在外就餐的次数越多,腹泻几率越高[12]。

所以本身,旅游在外就餐,我们腹泻的风险就要升高许多,具体吃什么,也会有不同的风险。

2010—2020年中国大陆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归因分析发现,大部分食源性疾病,发生在夏秋季这种温度更高的时候。

其中,肉类食品引发的事件数最多,华东和华南地区糕点类、米面问题比较多,西南地区是米面类食品和蔬菜引起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存储、加工不当,生熟交叉污染等[13]。如果做熟的食物上在操作中沾染到细菌,我们吃的食物中细菌超过一定量时,就会造成腹泻。



如果你去的地方离海边近或气温高,像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等,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气温高雨量大,非常适合旅游,也非常容易腹泻[14][15]。

沿海地区通常有生吃海鲜的习惯,例如潮汕生腌海鲜、顺德鱼生、醉蟹醉虾,看到这些当地人又赞不绝口的地方美食时,很难不心动。

但这些海鲜中含有的副溶血性弧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多种病原体,都会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腹泻。在2019年和2021年中国大陆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量中,副溶血性弧菌都排前二[14][16][17]。

有时海鲜没有做熟都不行。2012年7月,广东省阳江市一个沿海旅游景区闸坡就发生过一起小型疫情,就是一个旅行团吃了未煮熟煮透的姜葱炒花蟹,一个团26个人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18]。



另外,一些带有毒性的蔬菜也要小心。2019年和202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致病最多的有毒植物,第一是毒蘑菇,目前云南菌子差不多已经过季,更值得注意的是,高居第二位的,网传“山东人最爱”的豆角(菜豆)[16][17]。

除了这些常见的致病菌,如果旅行中不注意均衡饮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吃得少,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吃得多,会导致你的免疫力下降[19]。倘若这时还又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旅行者腹泻”危险因素在你这里将形成完美闭环。

  1. 拉肚子可能很严重

拉肚子听起来好像是,一顿火锅或者一顿街边摊之后很常见的后果。但这是因为你年纪轻,且身体好。腹泻对于有些人来说,例如小孩和老人,后果更为严重,甚至会造成死亡。

一个《1990~2019年中国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发现,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死亡率,在小于5岁的年龄组中最高,其次是大于70岁的年龄组[20]。而腹泻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近17亿儿童腹泻病例,并且每年腹泻导致约52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亡[3]。



这里的“大肠杆菌”类型,就包括造成大约30%旅行者腹泻的ET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21]。但前面说了大部分旅行者腹泻,是吃食引起的,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个联系好像有一丝微妙?

是的,除了食物,旅行者腹泻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致病微生物的粪口传播[21]。你去的地方,卫生条件如何,决定了你用的水是否有被粪便污染、处理你吃的食物的环境和个人,是否“干净又卫生”[3]。

拿近年来热度不减的东南亚来说,2015年发表的一个调查泰国旅行发生“旅行者腹泻”的研究,邀请了7千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参与,发现去东南亚的游客中,到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旅行者腹泻发病率最高(19%),其次是老挝(17%)、菲律宾和柬埔寨(约15%),泰国约12%;而如果去的是东南亚最发达经济体的新加坡,发病率最低,只有2%。

不过跟来自东亚的游客相比,那些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腹泻比率至少要高出8倍,可能是亚洲饮食习惯更为相似的缘故[22]。



如果真的出现,“景点一个没看成,厕所倒是跑了个遍”的情况,腹泻到什么程度应该开始警惕注意呢?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发表的《旅行者腹泻的流行病学》中,将其分成轻中重度三个类型:

轻度的腹泻是每天1-2次不成形粪便,没有其他症状,你站起来就能走,不会影响你的旅行安排。中度是每天1-2次腹泻,会感到一定不适,稍微有点干扰到旅行计划。重度腹泻是每天发生3次或更多,导致你基本丧失活动能力[23]。



一般轻度腹泻通常具有“自限性”,意思是不需要额外的应对手段就能自己恢复[24]。

但如果排便次数过多,出现脱水、发烧、大量腹泻、剧烈呕吐、血便、昏迷或48h内没有改善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26]。

症状轻的,《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提到,可以吃一些含盐的淀粉类熟食为主,补充能量和电解质。含糖量的运动饮料、苏打饼干、肉汤、酸奶都是比较好的选择[25]。

要解决“水土不服”,不用带把家乡的土泡着喝,因为好多让你拉肚子的细菌,反而是土里来的。

要想避免拉肚子影响行程,尽量保证吃熟食、热食;少吃冰块,只喝瓶装水或开水;不吃街头小贩卖的食物、少吃凉菜和鲜切水果,吃前用干净的水冲洗一下[27][28],然后情绪稳定地应对一切困难。不过,做到这些后,痛苦减半,快乐可能也会减半啊。

参考文献:

[1]CDC. (2022). Travelers' Diarrhea

[2]CDC. (2023). Travelers’ Diarrhea CDC Yellow Book 2024.

[3]WHO. (2017). Diarrhoeal disease.

[4]mayoclinic. (2023). Traveler's diarrhea

[5]南通市疾控中心. (2023). Cell:心理压力通过肠神经系统加剧肠道炎症.

[6]广州省疾控中心. (2023). 肠道健康小Tips | 人体“第二大脑”身份大揭秘

[7]Felkai, P., & Kurimay, T. (2017). Patients with mental problems - the most defenseless travellers. 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24(5), 10.1093/jtm/tax005. https://doi.org/10.1093/jtm/tax005

[8]默沙东诊疗手册. (2022). 肠易激综合征 (IBS).

[9]Liu, Y. L., & Liu, J. S. (2021).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China: a review on the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34(12), 1396–1401. https://doi.org/10.1097/CM9.0000000000001550

[10]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 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2):803-818.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01116-00660.

[11]中国医政司. (2017). 夏季腹泻健康常识.

[12]莫雯雯,杨钧媚,秦文霞,等. 中国8城市15岁及以上人群在外就餐与腹泻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6):1330-1335. DOI:10.13590/j.cjfh.2022.06.034.

[13]刘婷婷,崔春霞,宋壮志,等. 2010-2020年中国大陆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归因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5):1029-1034. DOI:10.13590/j.cjfh.2022.05.026.

[14]Chen, C., Guan, Z., Huang, C., Jiang, D., Liu, X., Zhou, Y., Yan, D., Zhang, X., Zhou, Y., Ding, C., Lan, L., Lin, Y., Wu, J., Li, L., & Yang, S. (2021). Epidemiological Trends and Hotspots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OID)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Study From 2004 to 2017.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9, 679853. 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1.679853

[15]胡文琦,李昱颖,马伟. 2005-2013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气温对感染性腹泻的短期影响[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1):103-106.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9.01.015.

[16]李红秋,贾华云,赵帅,等. 202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4):816-821. DOI:10.13590/j.cjfh.2022.04.029.

[17]李红秋,郭云昌,宋壮志,等. 2019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33(6):650-656. DOI:10.13590/j.cjfh.2021.06.003.

[18]中国食品安全研究所. (2015). 副溶血性弧菌.

[19]Siracusa, F., Schaltenberg, N., Kumar, Y., Lesker, T. R., Steglich, B., Liwinski, T., Cortesi, F., Frommann, L., Diercks, B. P., Bönisch, F., Fischer, A. W., Scognamiglio, P., Pauly, M. J., Casar, C., Cohen, Y., Pelczar, P., Agalioti, T., Delfs, F., Worthmann, A., Wahib, R., … Gagliani, N. (2023). Short-term dietary changes can result in mucosal and systemic immune depression. Nature immunology, 24(9), 1473–1486. https://doi.org/10.1038/s41590-023-01587-x

[20]李文锦. 1990~2019年中国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8):184-186.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1.28.067.

[21]Dunn, N., & Okafor, C. N. (2023). Travelers Diarrhea.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22]Kittitrakul, C., Lawpoolsri, S., Kusolsuk, T., Olanwijitwong, J., Tangkanakul, W., & Piyaphanee, W. (2015). Traveler's Diarrhea in Foreign Travelers in Southeast Asi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Study in Bangkok, Thailan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93(3), 485–490. https://doi.org/10.4269/ajtmh.15-0157

[23]Robert Steffen, Epidemiology of travellers’ diarrhea, 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Volume 24, Issue suppl_1, April 2017, Pages S2–S5, https://doi.org/10.1093/jtm/taw072

[24]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WGO). (2023). faq-on-travelers-diarrhea

[25]缪晓辉, 冉陆, 张文宏, 等.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 [J] .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 (12): 793-802.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3.12.001

[26]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全球指南. (2012). 成人和儿童急性腹泻

[2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 旅行的“噩梦”,旅行者腹泻...

[28]Giddings, S. L., Stevens, A. M., & Leung, D. T. (2016). Traveler's Diarrhea. The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00(2), 317–330. https://doi.org/10.1016/j.mcna.2015.08.017

[29]foodsafetymagazine. (2023). The “Danger Zone” Reevaluated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