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看展|故宫这场展览,藏有民间收藏第一人的往事

发布时间:2023-02-14 13:52:03单于才谦来源:

导读懂行的人都知道,决定一个人收藏成就的,不是藏品数量多寡,而是对藏品的个人见解、高超的眼光、深厚的修养以及高洁的品行。翻开历史,张伯...

懂行的人都知道,决定一个人收藏成就的,不是藏品数量多寡,而是对藏品的个人见解、高超的眼光、深厚的修养以及高洁的品行。翻开历史,张伯驹算得上其中之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评价张伯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所言非虚。


日前,在故宫开年大展“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上,向游客展示了唐代以来进士群体重要作品179件,展现了历代杰出人物在哲学、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

其中,唐代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宋代范仲淹楷书《道服赞》等国宝级文物,便于张伯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张伯驹

贵胄子弟 钟情文化

1898年,张伯驹出生在河南项城,因自幼天性聪慧,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张伯驹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部《古文观止》可以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在他20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唐诗宋词,脱口而出的就有一两千首。在这背后,除了天赋外,还有大伯张镇芳的一份功劳。

张伯驹6岁时,过继给了膝下无子的张镇芳。张镇芳是进士出身,对张伯驹的教育很重视,教其诵古文、习诗艺。渊源家学和人文家风,不仅为张伯驹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也让他养成了独有的散淡、通脱的文人个性。

30余岁时,张伯驹开始迷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他收藏起于兴趣,虽起步晚,但殷实的家境和独特眼光让其起点很高。

文物背后:《张好好诗》

张伯驹的第一批藏品来自皇宫。当时,末代皇帝溥仪为生计犯愁,把老祖宗的宝贝偷偷拿到东北的市场上变卖,其中便包括本次展览中所能看到的《道服赞》和《张好好诗》。

在讲述那段收藏的故事前,不妨先了解《张好好诗》背后那段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或许更能懂得之所以为国宝的意义。


唐·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卷

杜牧的《张好好诗》要从大和二年(828年)说起。

25岁的杜牧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府中任职。两年前,他作《阿房宫赋》,一时洛阳纸贵。在一场觥筹交错的酒宴上,杜牧见到了13岁的歌姬张好好。杜牧清隽朗逸,才华高得不似人间物。好好天真烂漫,歌舞之美恰如仙宫来。两人一眼万年,相见恨晚。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快乐时光很短暂。不久后,张好好被人纳为妾室,深锁宅中。而杜牧此后为求申达报国之志,在各地官场辗转奔波。 两人再见面时是在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赴洛阳任职途中经过一家小酒馆。彼时,杜牧才智难伸、须发斑白,好好流落市井、当垆卖酒。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那一刻,杜牧百感交集,挥笔写下《张好好诗》,诗中这“故人惜故人”的一刻,令千百年来无数观者泪眼婆娑。据说,后来在杜牧死后,张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独自到长安祭拜,最后,竟自尽于杜牧的坟前。

《道服赞》《张好好诗》与张伯驹

现在,让我们回到张伯驹和《道服赞》、《张好好诗》的故事。

1946年初,末代皇帝溥仪带出宫的书画珍品出现在了东北市场,其中包括《道服赞》、《张好好诗》。张伯驹立刻向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建议:“赏溥杰清单”内的书画,无论真伪都由故宫回购,其他选精品经过审查回购。同时,他也关注着琉璃厂古玩商们的动态。


宋代范仲淹楷书《道服赞》(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同年,古董商靳伯生从东北买回了范仲淹的《道服赞》。消息传出,马叔平、张大千等名家都想先睹为快,而靳伯生却到处躲藏,一来是想吊胃口卖高价,二来是他不能确定《道服赞》的真伪,怕在行家面前丢脸。后来,他悄悄联系上张伯驹“掌眼”。张伯驹看着文、跋俱全,书法风神隽爽,骨气洞达,确为真迹。

张伯驹从中协调,最终以黄金110两买了下来。


宋 范仲淹楷书道服赞卷

疯狂的收藏之路

张伯驹散尽家财,不让国宝流失海外的举动,至今仍传为佳话。其中,包括卖掉宅院购得《游春图》的故事。

《游春图》是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距今1400多年,画上有宋徽宗赵佶题“展子虔游春图”六字。画面以青山绿水为主体,生动描绘了许多人物游春情景,被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


《游春图》

《游春图》的购买,依然是溥仪带出宫流动在东北市场时。当时《游春图》碾转到了北京古玩商马霁川的手中,要价800两黄金。

可身上确没有更多黄金的张伯驹,心急如焚。随后,他想到一计,便对古玩商说,《游春图》是国宝,谁为了多赚金子,把它转手洋人,谁就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并将此信息在社会上引起舆论。

马霁川见《游春图》一事,已闹得全北京城沸沸扬扬,再转手洋人很困难,再加上张伯驹又愿意购买,也就同意降价让与张伯驹。消息传出后,张伯驹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游春图》不能转手洋人,忧的是要价仍很高,一时恐难凑够金子数。经过再三商谈,最后定价220两黄金。张伯驹当即拍定,并立了字据,防止奸商变卦。


画家黄永玉的《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

拿出这么多黄金,对这位出名的贵公子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圈里人都知道张伯驹因屡收宋元墨宝,已手头拮据。但为及时把《游春图》买到手,只好忍痛割爱,将弓弦胡同原购李莲英一处占地13亩的房院出售,凑够220两黄金付与马霁川。怎料,马霁川借口金子成色不好,要再追加20两黄金。无奈之下,张伯驹的夫人将自己的金银首饰等变卖成20两黄金,终把《游春图》买下。

但,那时,他们已经倾家荡产,居无定所。

后来,有人愿以500两黄金求张伯驹割爱《游春图》,张伯驹拒绝,并回复道:“张伯驹旨在收藏,贵贱不卖,恕君海涵。”

倾其一生 悉数捐赠

张伯驹为了不使真迹国宝流失国外,不惜倾家荡产。他先后收集数百件文物珍品,终于以文物收藏鉴赏家而闻名于世,饮誉海内外。

1956年,张伯驹同夫人商量后,做了一个令人倾佩的决定,便是把珍藏几十年的价值连城的八件真迹墨宝捐献给国家。这八件珍宝是晋·陆机《平复帖》、唐·杜牧《张好好诗》、宋·范仲淹《道服赞》卷、宋·蔡襄《自书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卷、宋·吴琚《诗帖》卷、元·赵孟颍《草书千字文》以及隋·展子虔《游春图》。这些收藏,至今仍是故宫博物院最顶尖的国宝。


红星新闻记者 曾琦 实习生 王宁 编辑 曾琦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