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发布时间:2022-12-19 13:53:53仲君树来源:

导读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京举...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京举行,为明年我国经济把脉定调。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同时,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关键词1:稳增长】

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专家解读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稳增长、稳预期、促改革

会议对于明年宏观政策的定位依然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在如往年一般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特别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这意味着未来政策面的扩张和宽松既要加大力度,也要做好两大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单打独斗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中央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客观平实,直视问题,依旧强调“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在此基础上,会议对明年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定调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稳增长、稳预期、促改革。

稳增长是“三稳”工作之首,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只有切实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才有可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会议特别强调,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稳预期有三个体现:一是在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突出强调了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二是强调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三是强调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把稳预期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凸显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也是经过疫情三年的冲击,全社会都在承受着疫情所带来的巨大而深远的“疤痕效应”和持久伤痛——企业不敢投、居民不敢花,经济主体信心不足、预期孱弱。

要提振市场信心、尽快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甚至整体好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稳增长、稳预期的背后,归根结底需要通过促改革来实现。关于改革,会议至少集中讲到了四次:一是反复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二是直接点题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三是在部署对外开放时,明确要求“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四是在谈到“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时,指出要“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上述内容归结为一点,就是要“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这可能预示着,明年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将是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2: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专家解读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精准有力并保持宽松基调

在新一年货币政策方面,不同于此前多次提到的“松紧适度”“合理适度”“灵活适度”等内容,本次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其中提到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精准”一词曾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出现,次年货币政策边际收紧,所以此前市场一度有此担忧。但此次会议补充了“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显示政策仍将保持宽松基调。

“精准”主要体现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对应的是结构性工具以及PSL等。“有力”则意味着央行将通过适时适度降准降息等方式,“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适度提升杠杆率。明年美联储将加息见顶,中美无风险利差将会收窄,同时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物价总体温和,货币政策宽松的掣肘将大为减弱。

【关键词3:房地产防风险】

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专家解读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房地产防范风险上升到新高度

此次会议把房地产内容放在了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框架下论述,充分说明房地产防范风险上升到新的高度,也说明防范风险工作成为房地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在积极做好房地产工作方面,更需要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做好新的工作。

此次会议从两个角度对房地产风险进行了阐述。从既有的工作层面看,主要提及了“三保”的概念,换而言之,唯有做好三保,房地产才有持续性的稳健基础。同时,会议也对头部房企风险、资产负债状况、违法犯罪三个领域进行了分析。这也说明,这三个领域很容易产生新的风险,是2023年需要格外关注的地方。

此次会议继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比如说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这或意味着2023年会有新发展模式的相关重磅政策,这是房地产业各参与者需要重点关注的。

【关键词4:扩大开放】

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专家解读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彭波:高科技服务业具有突出潜力

中国服务业开放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进。在服务业当中,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受制于较多限制因素,影响特别复杂,开放程度比较低。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金融业的开放较容易受到外资的关注,发展潜力较大,但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风险。

当前,制造业吸引外资的确比较全面,服务业的发展也符合长远的需要,但是相比之下,制造业的升级仍是基本和前提,同时事关内循环的完整确立,应得到高度重视,仍应成为接下来中国吸引外资工作的重点。

另外,高科技服务业因为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根本,附加值创造能力较强,同样会受到较多的重视,并因为与产业链供应链结合紧密等原因,而在吸引外资上具有较为突出的潜力。

·专家解读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继续深耕亚太地区和东盟

与去年相比,这一点是新提法。RECP协议国家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外贸易应继续深耕亚太地区和东盟,加快推动数字化贸易,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同时,明年是“一带一路”提出的第十年,应继续加大通过亚欧走廊向欧洲的出口,发挥中欧班列和海陆联运优势,继续扩大中国对欧洲国家的贸易规模。

·专家解读

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汪张明:新提法具有很强破局思维

对比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对外开放的提法更全面,更有力度,有很强的破局思维。对提振市场信心,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有很强地促进作用。

当前,对外开放面临着来自三方面的困难。第一,恢复经济活力,提升开放水平,重塑全球信心有难度;第二,练好新形势下开放发展基本功,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有难度;第三,在全球疫情影响下,走出去,引进来,诚邀八方客,让更多外资项目落地生根有难度。

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稳定任务,对外开放作用巨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是必然选择,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突破当前对外开放瓶颈的方向性举措,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是具体目标任务。

【关键词5:扩大内需】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专家解读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高级分析师赵宏鹤:消费处于扩内需的优先位置

“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而“纲举目张”的第一条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其中提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内需的结构来看,今年1-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高达9.3%,已经是自2014年同期以来的第二高(除2021年外);全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高达11.6%,自2017年之后首次回归两位数,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要求下难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相比之下,1-11月社零同比增速仅为-0.1%,显然拥有更高的复苏潜力;而相比于房地产业当前仍然面临诸多主观和客观问题,如果明年疫情阴霾消退,消费又面对更低的复苏阻力。因此,消费当仁不让应在明年的扩大内需战略中扮演主要角色。

从具体措施来看,会议提到“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可解燃眉之急的方法是对居民发放消费券,在明年疫情消退、经济重启之际顺势而为,促进居民修复消费倾向、释放超额储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长久之计还需要通过积极的宏观政策,促进经济更好恢复,改善企业盈利、降低失业率,从而促进居民收入增速回升。支持住房改善,后续还应有需求侧政策进一步落地,毕竟房子是最大的消费品,提升商品房销售景气度、稳定房价,对于稳定和促进一般消费也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处于扩大内需和双碳战略的交汇点上,税费优惠等促进政策值得期待。

总体来看,如果明年疫情形势向好,消费复苏将受益于两股力量:一是消费倾向修复,体现为明年居民存款的增长斜率逐渐向2019-2021年的路径回归,这一过程中,居民支出增速将向收入增速靠拢提升;二是超额储蓄释放,体现为今年超额储蓄(2.7万亿元)的一部分重新形成消费支出。适时配合针对消费的刺激性政策,有望将社零增速提升至6%以上。

【关键词6:壮大民营经济】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专家解读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高新技术产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蒋硕:支持中小微企业长久发展

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具有“56789”的特征,即税收贡献超过50%,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超过80%,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中,又有2个“95%”,95%的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95%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

这几年国家针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从减税降负到缓缴贴息,以及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等,都给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保障,这一次会议又明确强调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也是对于民营企业信心的再一次提振,无论从投资、扩大产能再生产、扩大经营到研发创新、出海获订单等都增加了信心。

而在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上,一方面,国家发改委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原材料保供稳价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从我国经济在国内外各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依然保持稳中回升的态势便可看出;另一方面,就近期来看,如最近江浙地区药物短缺、物流告急时各地联合人员支援和调配、有序组织企业复产复工,江浙等地政府组织民营企业出海获取订单等,都是政策的创新和实事支持。

【关键词7:应对老龄化】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专家解读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等新问题

针对人口问题,去年只是简单谈了一下应对老龄化趋势和落实三孩政策,今年讲得更加细致,今年明确表示,要出台多元化的政策保障体系来落实三孩政策,积极应对新出现的问题,例如老龄化、少子化。

在应对老龄化方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当中,就明确提出要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用好资源提供更好的养老、医疗服务,能迸发出更多的消费潜力,还能形成一个新的消费增长极,形成一种商业模式,未来也是驱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另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其实包括人口结构的问题,今年便提出了要通过逐步落实延迟退休的方法来盘活劳动力资源,来延迟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所以我觉得,这次提的目标非常明确,也非常具体。相信明年各地各相关部门会出台具体的工作方案来落实。

在应对少子化方面,我认为今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相当于是开宗明义讲了未来的具体的做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育意愿也会受到影响,是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从主管部门到相关部门共同来合力,所以要提升生育意愿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多方面的政策相关,针对三孩、多孩家庭,无论是教育、医疗、卫生、住房还是财政税收方面要给予多元的支持,才能够真正落实好三孩政策。

另外,今年的会议也对少子化可能会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提前预警,配套的扶持支持政策应该也会加速落地。

·专家解读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各地要注重与鼓励生育政策进行配套改革

对标2021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人口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本次经济会议不仅特别指出了老龄化基础上的人口少子化倾向,更强调了其解决方案要靠生育支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之所以产生如此显著的调整,一个最明显的原因莫过于中国的人口数量红利正在快速减退:2021年全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历史最低,13个省市自治区的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少子化倾向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均衡发展的结构性风险,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与之相伴的是中国近期总体人口质量红利确实也在提升。

下一阶段,各地在推出一系列三孩政策鼓励生育之后,需要在财税、教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商业保险等全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协同发力;尤其是对一些微观政策创新要更为积极,对于人民群众呼声较高的延长生育假、增加护理假、发放育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推出托幼服务、提高男性产假等政策,要因地制宜积极创新,不断出台更多更好更新等生育支持政策鼓励微观层面的人口结构优化。

【关键词8:医疗服务】

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专家解读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针对特殊群体体现政府兜底作用

在医疗领域当中,去年更多的是从公共服务角度提到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有能力的情况之下,提供更好的医疗类公共服务。

今年则主要提到,在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中,虽然大家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但是政府在疫情防控当中的作用也是不会减少的,所以今年也提到了政府的兜底作用,尤其是针对特殊群体,例如老人、小孩、孕产妇、基础疾病人群。

所以,下一步涉及到医疗物资保障、医院建设、诊疗方案以及相关医疗服务资源跟进的内容可能会有非常大的调整。今年用较大的篇幅来讲这样的内容这其实也是与现实和下一步工作重点相结合。

·专家解读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医疗将成为大力支持的核心产业

医疗领域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次会议直接指出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其中一个困难就是疫情防控问题,今冬明春中国要顺利度过流行期,全力以赴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当前,随着相关政策面持续优化,中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了医疗救治保健康、防重症。中央坚决指出要全力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

此外,会议提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从这一重量级表态来看,下一阶段医疗产业将成为国家战略层面大力支持的一个核心产业。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陆珊珊 冉黎黎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