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我市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达54个多种科普活动为城市贡献科普之力

发布时间:2022-12-15 10:49:39庞凤风来源:

导读“本届大赛参赛作品选题范围丰富,不少作品紧扣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技术,同时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反映出学生对对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选题范围丰富,不少作品紧扣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技术,同时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反映出学生对对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独到的思考和见解”“一些作品已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和应用前景”……12月2日,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评委对丰富多样的科技创新作品做出如是评价。

今年来,我市认定命名市级科普教育基地54个,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城市贡献科普之力。


规划先行 为科普工作谋篇布局

11月10日,市科协与市文旅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出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在政策、资源、人才、信息等方面优势,重点围绕共建科普教育基地、共建科普专家团队和共促两系统深度融合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建立资源共享长效机制,为广大群众获取权威科普资源提供更加广泛的渠道。

今年以来,市科协多次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沟通,为深化科普“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机制,推进产业与科普“两轮驱动”,探索构建新时代“产业+科普”协作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结合4月发布的《西安市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2021-2025年)实施方案》,市科协明确科普工作“五大行动”和“五类工程”,建立纲要实施协调机制,明确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生态的目标。

今年以来,多个基层科普建设单位取得新成绩,新城区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陕西省科普示范区,临潼区、鄠邑区被推荐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


体验创新 打造科普活动特色品牌

液氮蘑菇云腾空而起,无人机随着音乐舞动,身穿白色实验服的老师为学生们演示各种科学小实验……在曲江一小,孩子们上了一堂魔幻又酷炫的“魔法实验课”。这是举办西安市第30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暨首届科学嘉年华“科技改变生活,健康与我相伴”主题活动时的场景。

9月以来,围绕“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主题,市科协组织开展2022年西安市全国科普日活动490多场。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举办的陕西省暨西安市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示范活动上,参加活动的广大市民热情高涨,在一场场科普互动体验中收获了知识的充盈感,寓教于乐的参与感,对科技探索的渴望感。

“这些科普活动很富有时代特色,能带着孩子一起亲身体验智慧生活的便利和科技创新的魅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市民马先生感叹道。

9月起,市科协组织开展第37届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各区县(开发区)赛事组委会评审推荐,市级赛事组委会资格审查,历时近3个月,共计1550项作品进入终评,1261项作品获奖,148项作品被推荐参加省赛。

今年,西安市社区科普大学入选了“中国科协十年优秀工作案例”。除利用“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等时机大力推动社区科普联合行动外,市科协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科普课堂和特色第二课堂活动,在加快教学手段和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科普信息传播,采取微课堂、短视频及线上直播等形式,将课堂扩展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网络竞答、线上科普游、云上观展……通过开创互动式、体验式、场景式教学新模式,社区群众享受到更为优质、新奇的科普体验。

“和姐妹们一起,学学经验,长长见识”“结业了,短短数月有汗水、有收获,如果时光慢一点多好”……许多社区居民在自媒体上分享着自己的感受,还配上了学习过程与成果的照片。不少学员从最初的“科普听众”转变为“科普宣讲者”,影响着身边家人、亲戚和朋友,社区科普大学的辐射效应也进一步显现。

为民惠民 构筑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

一张地图,整合起了我市丰富的科普资源,也将一条条优质的西安科普旅游路线奉到市民手上。为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4月15日,市科协举办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展教活动,“西安科普旅游地图”的发布令人眼前一亮,通过将我市科普资源进行融合呈现,不仅整体展示了我市科技实力,更为科普教育基地之间的互联互动,开发更多更好的科普旅游线路和研学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市民充分享受科普惠民、益民的社会效益也逐渐显现。

此外,市科协利用 “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撬动作用,广泛开展社区、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大力改善基层科普基础条件,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奖补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6个,优秀社区5个,主题科普活动3项,特色科普活动32项,充分释放了项目辐射带动作用。

群众“点菜”,专家“上菜”的服务链条,是市科协开展“科技惠民行动”的一大特色。今年以来,市科协通过调研群众需求,确定了多个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活动主题,组织科技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165所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累计开课5200课时,下发应急科普资料5万余本(册),捐赠科学实验套件70套,科普大篷车先后走进24所学校和8个社区,服务群众超过100万人次,把真正的科技实惠送到群众身边。

为推动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布局,今年以来,我市认定命名市级科普教育基地54个,推荐2家场馆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在大力推进科普场馆建设共享的进程中,以市科技馆为中心,科普教育基地、流动科技馆、校园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为辅助的“1+N”全市科普场馆体系正在初步形成。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关颖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