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助农增收 “内江天冬” 凭实力“出圈”

发布时间:2022-12-13 12:20:00潘莎云来源:

导读 视频加载中...谭琦琪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12月12日上午,四川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天冬产业基地内,一部分村民忙着补栽因干旱枯萎的...

视频加载中...

谭琦琪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12月12日上午,四川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天冬产业基地内,一部分村民忙着补栽因干旱枯萎的幼苗,一部分村民忙着施肥。自从发展天冬产业后,这里集体经济“富”了,村民腰包“鼓”了,村容村貌“美”了。

革命老区内江市东兴区,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道地药材“内江天冬”,这里天冬种植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天冬之乡”。2022年7月28日,“内江天冬”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前,东兴区正持续深化天冬育苗、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品牌营销、康养旅游“七位一体”发展模式,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12月8日,在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指导下,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2022“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截至12月12日19点,内江天冬以135020票遥遥领先,位居排行榜首。

其实,在发展天冬产业之前,青台村就有了天冬种植的历史。这里土壤肥沃,适应栽种。村民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上天冬,用来炖汤喝。

什么时候开始全面发展天冬产业?“2020年11月8日。”村党委副书记朱小琴对这个时间点印象深刻,因为那天举行了一个开工仪式,全村党员干部带头开荒,经过11道工序,完成了开荒垦地到播种育苗。第一批种下1000亩天冬后,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该村已经种植天冬近6000亩。

在发展天冬产业的同时,东兴区大力推进“主粮+天冬”复合种植模式,实现一亩土地两种收益,守住粮食安全。青台村也是如此,天冬地里间种了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村委会副主任张糠打开手机照片,向记者展示了玉米丰收的场景。

最值得一提的是,青台村坚持突出“村民是直接的参与者和最终的受益者”这个重点,以“4222”利益分成模式进行创新分配。即在土地效益产生前,村民无偿将土地以入股的方式交给村集体来统一经营管理,入股村民可以参加务工、劳动,以工时获得劳动报酬。土地效益产生后,产生总纯利润的四成用于产业升级,作为再发展的启动资金,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两成作为土地入股分红支付给村民;两成用于村民的务工费;两成投入平台发展基金,即归入村集体经济统筹使用。

今年6月,青台村首批种植的天冬开始分株售卖,一部分种苗出售给了其他乡村,一部分留下来年播种。一些以耕地入股的村民,也获得了土地收益分成。

“我家土地分红分了1万多元,我在村里务工一年还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孙大真满怀欢喜地向记者算起了账。以前,她家土地都用来种传统农作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收益还低。种出来的玉米用来喂猪,把肥猪卖了之后,除去玉米、饲料成本也就6000元的收入,还不包括人力成本。村上发展天冬产业后,她将1.5亩的地,以入股的方式交给村集体来统一经营管理,然后又到基地来务工,收入翻了好几倍。

在基地旁水泥道上,62岁韩其先拿着一把农村常用的大扫帚,清扫路面垃圾。她家流转出去的土地更多,今年土地收益分了2万多元,加上务工收入,一年收入有4万多元。以前她家是贫困户,日子过得艰难,前两年脱贫之后,生活越来越好。快过年了,看着家里圈养的鸡鸭一天天长大,她心里已盘算好了年夜饭的主菜。

产业日渐兴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高,这正是青台村当下的真实写照。

目前,东兴区已种植天冬4.3万亩,年底前种植面积可达4.6万亩。各镇村立足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建“4222”“622”“4321”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联结专合社、村集体经济、农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天冬产业在东兴区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发展,如果你也想为内江天冬加油助威,点击下方投票链接参与活动吧!

投票链接:https://activity.thepage.cn/vote/#/?id=6388ad2f7902830046b112c5

点击图片进入投票页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